台大醫網 NO.223

NTUH 「維持性治療、更好的控制」 幼年型紅斑性狼瘡治療新發現 臺大醫院團隊使用生物製劑輔助治療成果記者會 發燒話題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談魚油管理 兒童專欄 兒童心律不整最安全的根治方法- 無輻射3D定位心導管電燒 心室中膈缺損 專題報導 冠狀動脈心臟病與心導管檢查 高血壓性心臟病 中華民國89年9月創刊 中華民國113年6月 JUN. 2024 vol.223 223 擁有健康知識 豐富彩色人生 Nati onal Tai wan University Hospital HEALTH NETWORK

全身型紅斑性狼瘡(SLE)是一種棘 手的自體免疫疾病,發生在兒童身上治 療尤其困難。不過,臺大醫院及臺大醫 學院研究團隊近期完成一回溯性的病歷 研究,發現使用生物製劑作為幼童患者 的輔助治療之一,可強化療程功效。分 析結果顯示,於療程中使用生物製劑單 抗的SLE患者,其「SLE疾病活動指數」 得在兩年後從8降至4,且大大降低狼 瘡腎炎嚴重度和死亡的機率。在小兒部 江伯倫教授以及團隊成員林庭瑋醫師、 胡雅喬醫師研究發現以下成果: 一、 在狼瘡稍有些活性時,以生物製劑 輔助用於對抗狼瘡的療程,有助於 維持病人症狀不至劇烈惡化,減少 復發和發展成慢性腎衰竭的機會。 二、 平時維持性的治療可降低其他藥物 的使用量,尤其是類固醇這類會導 致較高副作用的抗風濕藥物。 三、 在使用抑制B細胞生物製劑時需例 行追蹤B細胞數目及血中免疫球蛋 白濃度,並追蹤B、C型肝炎復發 的可能。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屬於人體自體免 疫性疾病的一種,就是身體的免疫細胞 除了對抗病原菌之外,也會對自身的細 胞、組織產生免疫反應;換言之,患者 的免疫系統無法區分自己的身體或外來 侵入物,在敵我不分的情況下,最終破 壞患者的身體。一般來說,狼瘡好發於 育齡期女性(14歲至44歲),男女比例 約為1:10,它非傳染性疾病,也非惡性 腫瘤,發病的原因據過往研究均與基因 和環境有關。全身型紅斑性狼瘡的症狀 因人而異,發生處多為皮膚、關節、中 樞神經系統,或腎臟等器官,由於是B 細胞過度活化產生自體抗體攻擊器官, 長期慢性發炎容易導致多重器官系統的 破壞。病患中又以年紀輕的病人症狀較 為嚴重。 由臺大醫院小兒部及臨床醫學研 究所教授江伯倫所帶領的研究團隊,成 員包括林庭瑋醫師以及胡雅喬醫師,近 期發表「使用Rituximab作為幼年型 紅斑性狼瘡病人之有效輔助治療」論文 研究,依照過往兒童狼瘡病例的研究整 理,再加上40名兒童及青少年患者輔助 使用利妥昔單抗(Rituximab,一種生物 製劑),與53名從未使用過利妥昔單抗 「維持性治療、更好的控制」 幼年型紅斑性狼瘡治療新發現 臺大醫院團隊使用生物製劑輔助治療成果記者會 ◆ 公共事務室 醫療團隊 1

「維持性治療、更好的控制」幼年型紅斑性狼瘡治療新發現 臺大醫院團隊使用生物製劑輔助治療成果記者會 - 大合照 vol.223.2024.6月 2 的患者的比較結果,發現患者若使用傳 統的治療外再輔助使用利妥昔單抗,可 維持病情的穩定程度,包括SLE疾病活 動指數可以從原來的8,在兩年的時間 中降至4。 此外,皮質類固醇是治療急性SLE 的主要方法,儘管可迅速改善病症惡 化,但患者也可能面臨非常嚴重的副作 用,包括影響兒童生長、胃口/體重增 加、皮紋、痤瘡、高血糖、高血壓、白 內障、缺血性壞死和骨質疏鬆症。團隊 的研究結果也指出,使用利妥昔單抗的 患者,可在半年內就大幅減少口服類固 醇的用量。而在療程中加入生物製劑的 病患,也未發現有末期腎臟疾病及死亡 的案例。相較於對照組,使用利妥昔單 抗的病患病情更為穩定,大幅降低病情 加劇的情況。 臺大醫院小兒部目前由11個次專 科組成,對於兒童的疾病診治預防、生 長發育、身心發展提供詳盡的醫療照護 及諮詢,本次在小兒部風濕免疫科團隊 的努力下,針對使用生物製劑輔助治療 幼年型紅斑性狼瘡研究有了突破性的成 果,未來也將持續為了提供兒童更好的 治療而努力。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擁有健康知識 豐富彩色人生 中華民國89年9月創刊 中華民國113年6月 JUN. 2024 vol.223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發 行 人: 吳明賢 召 集 人: 賴逸儒 總 編 輯: 楊志偉 執行編輯:蔡紫薰 編輯顧問: 李美美、蕭輔仁、盤松青、 洪俊銘、童寶玲、詹智傑、 王振穎、詹其峰、吳嘉峯、 邵幼雲、陳沛裕、蔡紫薰、 黃俊達、曾啟新 編輯企劃: 網頁工作小組 健康教育中心 蕭靜如 攝 影: 謝其男、喬士明、林依伶、 洪敏倫、胡淑慎 出 版 者: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附設醫院 地 址: 臺北市常德街1號 健康教育中心 電 話: (02)2356-2114 網 址: https://www.ntuh.gov.tw (衛教天地) 設計印刷: 加斌有限公司 電 話: (02)2325-5500 傳 真: (02)2706-7272 本印刷品使用環保油墨印製, 採用符合FSC環保紙印製。 醫療團隊 編者的話 發燒話題 專題報導 醫事人員 介紹 「維持性治療、更好的控制」 幼年型紅斑性狼瘡治療新發現 臺大醫院團隊使用生物製劑輔助治 療成果記者會 公共事務室 幼年型紅斑性狼瘡 使用生物製劑輔助治療療效顯著 蔡紫薰 醫師 冠狀動脈心臟病與心導管檢查 陳盈憲 醫師 高血壓性心臟病 黃慶昌 醫師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談魚油管理 牙科部-沈智慧醫師 神經部-蔡欣熹醫師 01 05 06 07 08 10 13 姜至剛 醫師 陳佳淩 護理師

兒童專欄 保健園地 台大花絮 健康營養 補給站 兒童心律不整最安全的根治方法- 無輻射3D定位心導管電燒 曾偉杰 醫師 「鐵」定沒問題-寶寶粥料理 蘇瑋貞 營養師 心室中膈缺損 周恒文 醫師 讀者Q&A 常見用藥Q&A 【優質安心守護】腸病毒知多少? 健康教育中心 胡彰玲 藥師 【金山快訊】臺大金山失智共同照護中心- 守護北海岸長者腦健康 朱永載 醫師 冠心症護理指導 林蔚珊 護理長 15 21 17 24 25 27 30 33 陳妤昤 管理師 莊寶玉 副主任

5 編者的話 ◆ 眼科部主治醫師 蔡紫薰 臺大醫院小兒部目前由11個次專科 組成,對於兒童的疾病診治預防、生長 發育、身心發展提供詳盡的醫療照護及諮 詢;本期有許多兒童相關的健康議題,首 先是江伯倫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近期 發表「使用Rituximab作為幼年型紅斑 性狼瘡病人之有效輔助治療」論文研究, 發現患者若使用傳統的治療外再輔助使用 利妥昔單抗,可維持病情的穩定程度。此 外,團隊的研究結果也指出,使用利妥昔 單抗的患者,可在半年內就大幅減少口服 類固醇的用量。而在療程中加入生物製劑 的病患,也未發現有末期腎臟疾病及死亡 的案例。 此外,臺大兒童心臟電生理團隊於 2016年將無輻射3D定位電燒技術引進臺 灣,從技術引進至今,已為超過500名患 者施行無輻射心導管手術。不但建立起無 輻射心導管的標準操作流程、確立了無輻 射心導管在兒童心律不整患者治療的有效 性與安全性,更迅速地將成果發表至國際 期刊,推動了在2020年3月,讓兒童心 律不整無輻射治療納入健保給付,並努力 發展了多項無輻射電燒的新技術,更因多 年來的持續精進與在國內外推廣教學的影 響力,2022年榮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 (SNQ)銅獎的肯定。 夏季將至,腸病毒感染的流行也可 能盛行起來,品管中心的優質安心守護專 欄,詳細介紹了腸病毒的分類、感染後的 症狀、治療照護預防以及環境消毒的實用 資訊。 除了兒童相關議題,本期著重心血管 疾病保健與治療的介紹,包括心室中膈缺 損、冠狀動脈心臟病與心導管檢查、高血 壓性心臟病、冠心症護理指導、高血脂藥 物治療簡介等,內容精采豐富,請大家細 細品味。 幼年型紅斑性狼瘡 使用生物製劑輔助治療 療效顯著

vol.223.2024.6月 6 醫事人員 介紹 醫事人員 沈智慧 醫師 現職 ● 臺大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 專長 一般牙科、特殊需求者牙科 學歷 ● 中山醫學大學牙醫學系牙醫學士 經歷 ● 臺大醫院牙科部總醫師 ● 臺大醫院牙科部住院醫師 ●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牙科部住院醫師 ● 臺安醫院牙科部住院醫師 門診時間 沈醫師貼心小叮嚀 預防重於治療,良好口腔衛生與正確潔牙方式,可提高整體健康水平。建議每半 年接受牙醫師口腔檢查與洗牙,可去除牙結石並預防牙周疾病發生,也能讓牙齒更加潔 白明亮。看牙可能會讓人感到擔心或害怕,特別是持有特定類別身心障礙手冊的特殊需 求者病友,建議每三個月可至本院定期檢查,醫師會盡力照護,確保病友感到安心。 介 紹

7 醫事人員 蔡欣熹 醫師 現職 臺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神經科臨床助理教授 專長 腦血管疾病與腦中風照護(腦梗塞、腦出血)、失智症診斷與治療、 肉毒桿菌注射、一般神經科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神經科主治醫師 ● 臺大醫院神經部住院醫師 門診時間 介 紹 醫事人員 介紹 蔡醫師貼心小叮嚀 當病患腦中風後開始發生認知功能退化,或是失智症患者本身有多重血管危險 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等)時,我們會懷疑是血管性失智症。這樣的 病人很容易因為血管阻塞造成中風,常常要合併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 來預防腦部血管栓塞與腦中風,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同時要控制血管危險因子如 高血壓、高血脂與糖尿病,並且強烈建議病患戒菸,以及持續且規律的運動。

每個人都希望能保有生活品質邁向 熟齡,成為健康的銀髮族,有些人會從 年輕時就開始重視養生,養生除了均衡 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必不可少之 外,有人還會額外攝取綜合維他命、魚 油、葉酸⋯等諸多的保健品,打開手機 或電視常會出現令人目不暇給的廣告,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認識「魚油」這個保 健食品,相信了解魚油的相關知識後, 必定能更進一步掌握到如何聰明吃、健 康老。 魚油的來源以及審查分類 魚油萃取自深海魚類的脂肪,由於 魚被歸類為一般食品,故其製品魚油膠 囊或其他類似產品,被視為一般食品或 健康食品。臺灣針對健康食品的查驗登 記分為兩軌,第一軌為「個案審查」, 必須經過相關實驗功效、毒性、安定性 測試等實質文件等高規格審查,第二軌 為「規格標準審查」,其概念是公認安 全(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GRAS,註一),不須經過個案評估試 驗,相對成分符合標準且成分依據學理 有其保健功效就能獲得認證,而魚油即 符合第二軌健康食品的規格。 我國衛生福利部對於魚油作為健康 食品的規定為Omega-3、DHA、EPA 的含量須達30-50%,劑量為每天1克 (不超過2克)為限。 vol.223.2024.6月 8 發燒話題 ◆ 口述/資料提供:綜合診療部血液淨化科主治醫師 姜至剛 ◆ 採訪/撰稿:公共事務室護理師 陳佳淩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 談魚油管理

魚油的濃度差異與功效 常在腎臟科門診遇見病友拿著標榜對 腎功能有幫助的魚油前來詢問,其實魚油 僅僅對於「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變(IgAnephropathy)」的患者有療效,而且使用 前必須經過謹慎的評估。 魚油具抗凝血功能,可以降低血液中 三酸甘油脂含量、防止動脈粥狀硬化,也 因為此功效變成一個熱門的保健食品,臺 灣唯一取得藥證具有療效的魚油每公克(千 毫克)裡包括了EPA 460毫克、DHA 380 毫克,兩者相加是840毫克,所以電視廣 告常聽見的魚油濃度高於84%,其典故便 是源自於此。 很多品牌的魚油產品廣告都強調 Omega-3、DHA、EPA等有效成分超過 84%,這樣的高濃度與健康食品所規定的 30-50%濃度有極大的落差。民眾若沒注意 每天食用的魚油有效含量等同於有藥證的 藥品級魚油,仍按照說明書的建議服用可 能會過量,導致潛在風險發生,所以不得 不謹慎以對。 魚油的副作用/使用禁忌以及警語標示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在2024 年1月1日對健康食品的警語標示有新的 規定,魚油產品應揭露其保健功效非由實 驗確認,而是從學理推論得知。藥品級的 魚油降低三酸甘油脂的比率為30%,但卻 可能讓低密度膽固醇上升5-10%,且在動 物實驗中發現高濃度劑量下致畸胎的風險 提升,所以不建議孕婦使用;當然對海鮮 過敏者、服用後肝功能異常的病患、低密 度(壞)膽固醇上升者亦不適合使用魚油。 使用魚油有其利弊,食藥署考量含魚 油原料之食品對特定對象及服用特定藥物 之病患有產生交互作用之風險,明定健 康食品含魚油原料者,警語標示的內容 應包括「嬰幼兒、孕婦、糖尿病患者或 正在服用抗凝血劑之凝血功能不全者, 食用前請先徵詢醫師意見。」(衛生福利 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健康食品應加標示 事項」,發布日期:2022-11-08 | 更新 日期:2024-01-02) 魚油的原料來自深海魚,而魚本身 就是家中常會出現的美食佳餚,除非過 敏否則誰都可以吃、普遍被認為是一種 安全的食物。當魚油成為保健級食品後 強調有其特殊潛在的療效,卻不須經過 健康食品查驗登記中第一軌這般高規格 的審查,可見魔鬼藏在細節中,不容忽 視。以上林林總總說了許多魚油的相關 知識,就是希望能提醒大家注意劑量濃 度差異伴隨帶來的可能風險,因此使用 前最好還是與您的醫師充分討論,方為 上策。 註一: GRAS(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是指經美 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分類為「普遍認為安全」 的物質。依據美國《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案》, 有意添加到食品中的任何食品添加劑或化學物質,上 市前須經過FDA審查和核准,除非專家普遍認為該 物質已充分證明其預期用途條件下是安全的,即可不 受食品添加物殘留容許量的限制,中文可譯為「公認 安全」。 9 發燒話題

冠狀動脈心臟病 與心導管檢查 小陳近日聽聞大學同學突發猝死訊息,讓他感到相當錯愕,過去多年 他與友人皆忙於事業與家庭,對於健康管理不常放在心上,而友人突發噩 耗,讓他也意識到該是正視自己健康與妥善安排檢查的時機了。在健檢中心 的規劃下,他接受「多切面高階心臟電腦斷層」,隨後獲得正式檢查報告, 報告顯示其冠狀動脈鈣化指數288分,左前下行支嚴重(70%-99%)狹窄、 左迴旋支輕微(25%-49%)狹窄、右冠狀動脈中度(50%-69%)狹窄。醫 師解釋已患有「冠狀動脈心臟病」,建議追蹤檢查,未來不排除需要進行「心 導管檢查」。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宣判與醫學名詞衝擊,小陳內心疑惑感與 不安油然而生。 ◆ 內科部主治醫師 陳盈憲 專題報導 vol.223.2024.6月 10

● 什麼是冠狀動脈心臟病? 冠狀動脈心臟病是指冠狀動脈發生 粥狀動脈硬化、內膜異常、斑塊累積與狹 窄,進而發生心臟供血不足的疾病狀態。 ● 為什麼會產生冠狀動脈心臟病? 吸菸、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 家族心臟病史、年齡增長、不健康飲食 生活習慣與缺乏運動,目前皆認為與粥 狀動脈硬化及發生冠狀動脈心臟病相關。 ● 冠狀動脈鈣化指數是什麼指標? 冠狀動脈鈣化指數(coronary artery calcium, CAC)透過多切面高階心臟電 腦斷層檢查,可獲得檢測結果,該指數 代表血管動脈鈣化與硬化的程度,指數 越高代表硬化與鈣化的程度越嚴重。依 據2023年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慢性冠心症 治療指引,冠狀動脈鈣化指數雖非研判 冠狀血管狹窄程度,但與10年內心血管 風險相關,冠狀動脈鈣化指數與相對應 關係如表: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慢性冠心症治療指引— 冠狀動脈鈣化指數與10年內心血管風險 冠狀動脈鈣化指數 10年內心血管風險 0 非常低風險 1-99 低風險 100-399 中度風險 ≥ 400 高度風險 11 專題報導

vol.223.2024.6月 12 ● 多切面高階心臟電腦斷層狹窄程度代 表甚麼 多切面高階心臟電腦斷層透過血管 影像重組,估算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狹 窄程度25%-49%為輕微、50%-69%為 中度,而70%-99%代表嚴重。而實際嚴 重程度需透過心導管檢查確認。 ● 心導管檢查是什麼? 心導管檢查利用無菌醫療導管,經 血管路徑至心臟進行相關的檢查,以評斷 心臟疾病狀態,進而協助規劃後續治療。 常見心導管檢查內容包括冠狀動脈攝影、 心臟腔室造影與血液動力學評估等。 ● 什麼是冠狀動脈攝影? 心臟內科醫師利用心導管技術,對 冠狀動脈注射顯影劑,並配合導管X機 器成像,可以直接判斷冠狀動脈狹窄嚴 重度與狹窄部位,透過檢查結果給予治 療建議。 ● 什麼狀況需要做冠狀動脈攝影檢查? 透過非侵入性檢查(包括靜態心電 圖、運動心電圖、心肌灌注核子醫學檢 查或多切面高階心臟電腦斷層等),疑似 患有冠狀動脈疾病者,可透過冠狀動脈 攝影確認。若有不穩定狀況包括急性心 肌梗塞或是不穩定型心絞痛者,因病況 緊迫,依據醫師評估給予冠狀動脈攝影 檢查建議。 ● 冠狀動脈攝影如何執行? 執行心導管檢查時,醫護人員會進 行檢查前準備、局部消毒、覆蓋無菌大 巾、施打局部麻醉,並依據規劃進行血 管穿刺(鼠蹊部或是手腕),隨後放置引 入管與導管,經由導管對冠狀動脈造影。 ● 心導管就等同放支架嗎? 醫護人員依據冠狀動脈攝影之檢 查結果給予相關之醫療建議包括藥物治 療、冠狀動脈支架治療或冠狀動脈繞道 手術等。若檢查結果無明顯異常,則不 需要放置冠狀動脈支架,因此心導管並 不等同放冠狀動脈支架置放。若冠狀動 脈狹窄>70%,代表嚴重狹窄,需考慮血 管開通治療,包括冠狀動脈支架治療或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 內科部心臟血管科暨遠距照護中心主治醫師 黃慶昌 高血壓性心臟病 張奶奶82歲,已經治療高血壓好幾十年了,在心臟科門診規則追蹤, 但血壓一直控制得不好,收縮壓常常都在一百五十毫米汞柱以上。但生活一 直很正常沒有不舒服,而且收縮壓已經比剛開始就醫前動輒兩百多好多了, 所以雖然每次回診醫師都一直搖頭,表示血壓控制得不好要再加強,但張奶 奶和家人都不以為意。常規抽血檢查顯示腎臟功能慢慢退步,但平常也沒 有症狀。最近開始活動變得愈來愈喘,走沒幾步就要停下來休息,腳腫起來 了,睡覺也要墊兩個枕頭才能入睡,回診時被醫師診斷是心衰竭! 什麼是高血壓性心臟病?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根 據全球流行病學的統計,大約每四人就 有一人有高血壓,但是多數的高血壓患 者血壓都沒有被適當控制。當血壓長期 偏高,就會產生併發症。高血壓的常見 併發症好發於腦部(中風)、眼睛(黃斑 部水腫、出血)、心臟、主動脈(動脈硬 化、剝離)、周邊動脈(動脈硬化、狹 窄)和腎臟(蛋白尿、腎衰竭)。「高血 壓性心臟病」指的是因長期血壓偏高, 心臟的結構隨之發生變化,從而導致的 併發症,包含心衰竭、冠狀動脈疾病和 心律不整。 13 專題報導

1. 心衰竭:因為長期血壓高,增加心臟 負荷,心肌會變得肥厚,收縮和舒張 功能受到影響,最終進展到心衰竭。 2. 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會影響血管內 皮功能,造成動脈硬化,導致血管慢 性狹窄(慢性冠心症)或急性閉塞(急 性冠心症,如心肌梗塞)。 3. 心律不整:心肌肥厚會影響心臟傳導 組織,產生傳導異常或心律不整(尤 其是心房顫動)。 高血壓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 大部分高血壓患者的症狀都是因為 到了疾病較晚期已經發生了併發症,由 併發症所導致的。包含: 1. 心衰竭:呼吸困難、水腫、體重增 加、咳嗽、運動能力下降、夜間頻尿。 2. 冠狀動脈疾病:胸悶、胸痛、呼吸困 難、運動耐受力下降、噁心嘔吐。 3. 心律不整:心悸、胸悶、胸痛、頭 暈、倦怠、呼吸喘、昏厥及意識改變。 高血壓性心臟病如何治療? 高血壓性心臟病的治療包含高血壓 本身及併發症的治療。 高血壓治療包含生活型態的調整和 藥物治療。生活型態調整包括:限制鈉 攝取(限鹽)、限制酒精攝取、減輕體 重、戒菸、飲食調整(得舒飲食)及運 動(尤其是有氧運動)。當單獨進行生活 型態調整後仍無法將血壓控制在目標範 圍之內,通常就要開始使用藥物。 而併發症若已經發生,則需要對其 進行相對應之評估與治療,包含生活型 態調整、藥物、或手術。 有高血壓性心臟病該怎麼辦?在臺大 醫院要看什麼科?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本 院各科門診多能處理一般輕微高血壓患 者。若已經產生了高血壓性心臟病,可 於心臟內科或家醫科進行評估及後續治 療。若心臟疾病較複雜或嚴重度較高, 對一般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時,則應轉診 心臟內科接受進一步評估及治療。 vol.223.2024.6月 14

在臺灣,每一千名兒童就有2-3名 患有心律不整。心律不整包括很多種 類,有些是心臟跳得太快、有些是跳得 太慢或是不規則。其中跳得太快與不規 則的狀況,常常需要藥物控制或進一步 的心導管來治療。正常成年人的心跳, 每分鐘大約是60至100下。而兒童的心 跳,平均值比成人稍快,隨著年齡增長 會逐漸地下降。在某些特定的狀況下, 譬如發燒、疼痛、緊張哭鬧、脫水⋯ 等,心跳會因為身體需要而加快。但心 跳的加快如果超出了正常的變化範疇, 就可能是心律不整。一般而言,未滿一 歲的嬰兒如果每分鐘心跳超過220下、 兒童每分鐘超過180 下,或是青少年 每分鐘超過150-160下,都很有可能是 有心律不整。臺大兒童心臟科邱舜南教 授,曾撰專文介紹過兒童心律不整,裡 頭詳細地介紹了兒童心律不整的種類、 治療方針以及日常照顧的注意事項。這 裡則是要跟大家進一步介紹,兒童與先 天性心臟病患在心律不整治療領域裡, 近幾年最夯的主題:無輻射3D定位心 導管電燒。 無輻射3D定位新技術的引進緣起 心律不整的治療,過去只能使用藥 物控制,萬不得已則要進行開胸手術。 拜科技與醫學的進步發展所賜,在1990 年,首次有醫療團隊將高周波燒灼術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應用到心律不整病人的心導管電燒,從 此之後,心律不整治療進入了嶄新世 代,終於有了可以一勞永逸的治療方 法。臺大兒童心臟科團隊,無縫接軌地 將這項技術引進臺灣,造福兒童與先天 性心臟病患。到了2015年,我們也率 先將冷凍消融(cryoablation)的技術 引進臺灣,針對病灶位置非常接近正常 傳導系統的病患,提供了更安全的心導 管電燒方法。心導管的治療傳統上需要 在X光的輔助指引下才能進行,過程中 輻射線暴露對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一 直是大家所擔心的。因為,輻射暴露並 沒有所謂的安全劑量,國際間對輻射暴 露的標準建議原則是:「ALARA」(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意 ◆ 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 曾偉杰 兒童心律不整最安全的根治方法─ 無輻射 3D 定位心導管電燒 15 兒童專欄 兒童心律不整 簡介

即要在合理的範圍內,儘量減少暴露。 以傳統X光指引的心律不整電燒,平均 每次心導管的輻射暴露量,在6-25毫西 弗之間,這樣的輻射暴露量相當於200 到800張胸部X光片。雖然這是醫療上 的必須,但如果能在合理範圍內儘量減 少,對病患而言一定是更好的選擇。對 在心導管室工作的醫護人員來說,雖然 可以穿鉛衣防護,但沉重的鉛衣除了會 造成身體負荷,也只能保護特別脆弱的 部位,不可能將身體包得密不透風。倘 若是懷孕的同仁或患者,即使是少量的 輻射線的暴露,也一樣令人擔憂。國際 報告也指出,如果能在低輻射或無輻射 的定位環境下進行心律不整電燒,可以 大幅降低傳統X光暴露所伴隨的罹癌風 險。因此,合理範圍內儘量降低輻射線 的使用,一直都是臺大醫院兒童心臟團 隊想要努力的目標。 無輻射3D定位心導管電燒的發展與 重大里程碑 無輻射3D立體定位系統是利用電 磁場來進行定位,在心導管手術開始 前,醫護團隊會先將數片立體定位貼 片,貼在病患身上的不同部位。接下 來,便和傳統心導管一樣,從鼠蹊部的 動靜脈血管,將心律不整所需使用的導 管送到心臟的不同位置,進行診斷與治 療。這些定位貼片會持續地釋放微量電 流,當導管在身體裡移動或接觸到不同 構造時,會造成電磁場或電阻的改變, 電腦系統便可以藉由這些改變,計算並 且感應出心導管上面金屬電極的位置和 移動。搭配心電圖分析,便能進一步獲 得3D立體的影像。有了這套系統,醫 師不須仰賴X光,便可以順利操作心導 管,繪製出心臟血管的結構,再透過機 器輔助,更可以精準地定位病灶,這樣 一來,就可以大幅降低心導管手術中的 輻射暴露量,甚至可以達到完全零輻射 手術的夢想。臺大兒童心臟電生理團隊 於2016 年將無輻射3D定位電燒技術 引進臺灣,從技術引進至今,已為超過 500名患者施行無輻射心導管手術。以 兒童最常見的心律不整─陣發性心室上 頻 脈(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為例,近幾年都 是100% 的零輻射達標,成績遠超過歐 美各大兒童醫院。團隊曾為年僅1歲、 體重只有7公斤,罹患嚴重心律不整的 嬰兒電燒成功,讓病童順利脫離險境。 臺大醫院團隊在這幾年間,不但建立起 無輻射心導管的標準操作流程、確立了 無輻射心導管在兒童心律不整患者治療 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更迅速地將成果發 表至國際期刊,推動了在2020年3月, 讓兒童心律不整無輻射治療納入健保給 付。此外,臺大團隊也在這幾年間,努 力發展了多項無輻射電燒的新技術,包 括左心逆行性的無輻射電燒,創新的房 室結迴旋頻脈(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 AVNRT)冷凍消 融定位方式,成果獲得頂尖國際期刊刊 登。更因多年來的持續精進與在國內外 推廣教學的影響力,2022年榮獲國家生 技醫療品質獎(SNQ)銅獎的肯定。 結語 無輻射3D定位心導管電燒,已被確 立和傳統心導管,有著同樣的高成功率和 低復發率,對於心律不整的患者來說,是 安全性更高的治療選擇。如果您或您的孩 子有心律不整,需要接受心導管治療,可 以和您的主治醫師詳細討論,在最安全的 環境下,安心地接受治療。 vol.223.2024.6月 16 兒童專欄

◆ 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周恒文 心室中膈缺損 心室中膈缺損(VSD)為在心室中 膈有一或多個破洞造成左右心室交通及 充氧血和缺氧血的混合,是常見的先天 性心臟病,根據吳美環教授等在2000年 統計,VSD在臺灣約占所有先天性心臟 病的百分之三十,盛行率為千分之四。 大多數病例為單純心室中膈缺損,少部 分會合併其他複雜性心臟病,例如法洛 氏四重症,共同動脈幹,完全型房室中 膈缺損,大動脈轉位,三尖瓣發育不全 等,自從1954年Lillehei 等人在明尼蘇 達大學醫院進行第一個成功矯治一位3 歲病童的心室中膈缺損開始,隨著體外 心肺循環機器及技術的進步,心室中膈 缺損的修補逐漸變為標準手術且一般手 術風險及併發症甚低,目前已可早期施 行於新生兒。 分類 心室中膈缺損可以發生在心室中膈 的任何部位,根據Congenital Heart Surgery Nomenclature Database Project,將心室中膈缺損依其位置 分為四類,分別為:膜周邊型(perimembraneous)、肌肉型(muscular)、 動脈下型(doubly committed subarterial)、 及內流道型(inlet type)。 1. 動脈下型心室中膈缺損(doubly committed subarterial VSD):動脈 下型心室中膈缺損的位置位於主動脈 和肺動脈瓣的基部,約有5-10%的心 室中隔缺損屬於這型,通常也稱作第 一型心室中膈缺損(type 1 VSD)。 當血流自主動脈瓣膜下的中膈缺損從 左心室至右心室快速通過時,會造成 17 兒童專欄

文丘里效應(Venturi effect)將瓣 膜下拉,時間久了會造成主動脈瓣脫 垂而導致主動脈瓣逆流。這類型的心 室中膈缺損在東方人比較常見。 2. 膜周邊型心室中膈缺損 (perimembraneous type VSD): 是最常見的心室中膈缺損,約有八成 病人屬於這型,又稱為第二型心室中 膈缺損(type 2 VSD)。膜周邊型 心室中膈缺損常合併其他複雜性先天 性心臟病。在單純的膜周邊型心室中 膈缺損,心臟傳導系統通常走在其正 常的位置,位於寇克三角(Koch's triangle)的房室節(AV node)發 出希氏束(His bundle)穿過右纖維 三角(right fibrous trigone)會走在 中膈缺損處的後下緣,在修補時有可 能會傷害到傳導系統。 3. 內流道型心室中膈缺損(inlet type VSD):此類型的心室中膈缺損比較少 見,只占約不到5%的病人,為心臟 發育時心內膜墊缺損所導致。此類型 心室中隔缺損有較大的可能會合併二 尖瓣或三尖瓣的異常,增加手術矯治 的困難度。 4. 肌肉型心室中膈缺損(muscular type VSD):此型可出現在心室中膈 的任何部分,有單一但也常見有多發 性的破孔,其邊緣皆為心肌構成,並 無膜性構造,因為右心室中膈有許多 肌肉突起,會遮蔽破孔,有時在術 中會難以發現。當破孔為多發性且大 小不一時,因為狀似起司表面的凹 洞,被稱為瑞士起司型缺損(Swiss cheese defect)。 病態生理學與病史 心室中膈缺損的存在,會讓左心室 的充氧血經破口流至右心室與缺氧血混 合,因此造成一系列的血循動力學的影 響與症狀。單純的心室中膈缺損沒有合 併其他異常時因為左心室壓力高於右心 室,會造成左心室至右心室分流(left-toright shunt)與增加肺部血流,造成肺 循環血流與體循環血流的比值超過1。如 果分流過大或肺部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上升,肺動脈壓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會隨著 上升。 剛出生的嬰兒肺部血管阻力高,大 約在4-6週後才逐漸下降到正常的水準, 所以一開始新生兒因為肺動脈壓高及 右心室壓力大,不會有明顯的左至右分 流,自然其心雜音就比較微弱,部分的 心室中膈缺損在此時期可能會被忽略, 隨著肺部血管阻力減少,分流明顯後才 被診斷出來。 在較小的心室中膈缺損或是新生兒 初期因肺血管阻力大導致分流減少,病人 常是沒有症狀的。但在較大的心室中膈 缺損或是新生兒的肺血管阻力逐漸減小 而分流增加,病人會有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的症狀,像是心跳快,呼吸淺 快,冒冷汗,餵食減少,體重無法增加, 成長曲線掉落等。 在心室中膈缺損較小的病人,隨著 成長在破口處可能會有一些纖維組織的增 生而封住破口,尤其是小的膜周邊型心 室中膈缺損常見有這樣的現象。肌肉型 心室中膈缺損也有自發性關閉的現象, 隨著心肌的增長,邊緣全由心肌構成的 破口會逐漸縮小繼而關閉。 vol.223.2024.6月 18

如果患有大型的心室中膈缺損而一 直沒有矯治,時間久了之後,持續過多的 左至右分流及過高的壓力會導致肺血管阻 塞疾病,讓肺動脈阻力不可逆轉地上升, 最終比體循環阻力高而使分流方向相反 (右至左分流),產生發紺症狀及艾森門格 症候群(Eisenmenger syndrome)。此 時死亡率會顯著上升,且已不可再關閉心 室中膈缺損,僅能使用藥物緩解症狀, 或是接受心肺同時移植。一般說來,單 純的心室中膈缺損很少在兩歲前就造成 艾森門格症候群,若能及早發現及早處 理就不會有這樣的併發症。 心室中膈缺損手術適應症 手術的適應症依術者及醫療團隊 的經驗會有差異,不過大抵不外以缺損 大小、位置、自發性關閉的可能性、症 狀、預估的肺血管阻力(超音波或心 導管測量)、及有無「唐氏症(Down syndrome)」來決定。 1. 大的缺損合併心臟衰竭或成長遲緩, 需要盡快安排手術治療。 2. 大的缺損伴隨輕微症狀:建議在六個 月大時接受手術閉合,若診斷時已經 超過六個月大,應盡快安排手術。 3. 唐氏症患童有大的缺損:病人有較高 的機會肺血管病變,所以建議在出生 前幾個月就應進行手術。 4. 中或大的膜周邊型心室中膈缺損,超 音波發現缺損周邊有纖維組織形成或 部分被三尖瓣下的腱索或贅生組織阻 擋,因為有自發性關閉的可能性,所 以若無明顯症狀可等至六個月到一歲 再決定是否手術。 5. 中等大小的缺損:因為仍是有造成肺 血管病變的可能性,所以建議在一歲 左右手術矯治,除非有明顯在逐漸地 縮小。 6. 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臟超音波發現經缺 損血流流速減小但大小卻沒有明顯的變 化,表示肺血管阻力增加,排除其他非 心因性可逆因素(如支氣管炎或氣喘等 肺部問題)後,建議儘快手術。 7. 瑞士起司型缺損:在太小的嬰兒矯治 此類多發性缺損有困難性,不容易完 全將所有破口關閉,且此類型有自發 性關閉的可能性,所以建議在肺血 流過多或心臟衰竭症狀明顯的新生兒 先實行肺動脈縮小術(pulmonary artery banding)來減少左至右分 流,大約到2-4 歲再來進行矯治手 術。目前亦可嘗試使用心導管的方式 關閉部分缺損。 8. 無症狀的小缺損:可以先觀察不用進 行手術處理。但要密切注意心內膜炎 的可能性,一般而言,發生率約為每 年0.15%-0.3%,一旦發生,在治療完 後應考慮手術處理心室中膈缺損。 9. 動脈下型心室中膈缺損:這類型的 VSD不管大小都應該進行手術矯治, 因為它不會自發性關閉且日後可能會 有主動脈瓣異常及主動脈逆流產生。 10. 在2歲以上的病人,肺循環血流與體 循環血流的比值超過1.5,建議應該 手術處理。 心室中膈缺損的處理 目前心室中膈缺損主要是以手術的 方式進行矯治,針對肌肉型中膈缺損, 可有效使用心導管來放置關閉器,比起 手術有較小的傷口與較快的恢復。至於 膜周邊型與動脈下型心室中膈缺損亦有 嘗試使用此心導管方式治療,然全世界 19 兒童專欄

目前並沒有一致的共識,每個國家的規 定並不相同,對嬰兒期病患造成併發症 的機會較高,尤需審慎評估。 手術的策略與方式有兩種: 1. 全矯治手術:大部分以此方式處理, 依據破口的位置及大小不同,手術的 方法亦有所不同,例如動脈下型缺損 大多打開肺動脈來進行修補,膜周邊 型缺損則多從右心房透過三尖瓣來修 補。此外,不同的位置修補要注意的 地方亦不一樣,例如膜周邊型缺損要 注意下緣有傳導組織經過,縫針時要 避免傷害到它,動脈下型缺損則要小 心不能縫到主動脈瓣或肺動脈瓣而造 成逆流。 2. 暫時性症狀緩解手術:對於低體重 兒、合併其他共病症、或瑞士起司型 缺損等,全矯治風險較高但又已經有 嚴重心衰竭症狀的病童,可以先行做 肺動脈縮小術來減少肺部血流,繼而 減少心衰竭症狀,待適當時機再來行 全矯治手術。 心室中膈缺損矯治之成果 一般而言,手術矯正心室中膈缺損 的風險並不高,有經驗的醫療團隊手術 死亡率少於1%。矯治完成後,病童可回 復正常成長與生活,後續大多不需要再接 受相關手術。 有少數的病人術後會有傳導系統傷 害而造成傳導異常甚至房室傳導阻斷,部 分病人會於兩個星期內恢復正常傳導,若 無恢復則需要安裝永久性心臟節律器。亦 有少部分病人術後仍有殘存的缺損,視其 大小,大多不需要再次修補,但若有影響 到循環或是造成溶血,則需要再次手術進 行修補。 從2017至2022年,臺大醫院心臟 血管外科總共有336個單純心室中膈手 術,接受手術時之平均年齡為3.75個月 大,沒有術後死亡的個案,亦無術後中樞 神經受損之病人,有一個病童因為術後出 血需要再開胸止血,兩個病童因為術後傷 口感染需要再手術處理。 大致說來,心室中膈缺損在心臟手 術裡算是相對簡單安全的手術,若能早期 發現並輔以適當治療,大多數病童皆能恢 復健康而沒有長期的併發症。 vol.223.2024.6月 20

◆ 護理部護理長 林蔚珊 冠心症介紹 ● 什麼是冠心症 心臟位於人體的左側胸腔,是一個由厚 實的心臟肌肉組成的器官,利用收縮將血液 輸送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全年無休持續的 供應著身體需要的養分,是人體最重要的器 官;而冠狀動脈是環繞心臟一周的血管,在心 臟外像是皇冠一樣的包圍整顆心臟,供應心臟 肌肉收縮運動時所需要的氧氣及養分,冠狀 動脈起源於升主動脈,主要分為三條分枝遍 佈整個心臟,只要冠狀動脈維持暢通無阻,心 臟的肌肉就能夠正常的運作。 但是由於年齡增長、飲食、生活習慣等 影響,血液中的膽固醇逐漸形成粥狀動脈硬 化,沉積在冠狀動脈的血管壁上形成斑塊,甚 至堵塞部分冠狀動脈,導致心肌的缺氧造成 心肌損傷;而冠狀動脈產生狹窄或是堵塞,就 是所謂的冠心症,或稱為冠狀動脈心臟病。 ● 冠心症會有什麼症狀 冠心症常見的症狀可能會有:左側胸部 的悶痛、壓迫、喘不過氣來的感覺,有時會有 燒灼感或麻麻刺刺感,不適部位也有可能會 自胸口延伸到肩膀、下巴、上臂等位置,通常 發生在運動或者是需要施力的場合,例如爬 坡、爬樓梯、快走等,而一旦停下休息後可改 善,當有此狀況時就應該要去就醫尋求後續 治療。而在年齡較大的長輩,有時症狀的表現 不明顯,可能表現出上腹脹痛、或是倦怠不安 的狀況,也不能掉以輕心。 一般而言,冠心症的症狀休息後約15分 鐘以內應該會改善,若症狀一直未改善甚至加 劇,就可能是急性冠心症,急性冠心症是因為 冠狀血管的堵塞造成心肌缺氧壞死的急性症 狀,應立即前往急診治療,若堵塞情形嚴重, 甚至會造成死亡。 冠心症的治療 ● 非藥物治療 當急性冠心症發生,或是冠狀動脈狹窄 程度超過70%時,就需要盡快恢復冠狀動脈 的血流,以減少心肌的損傷,在內科治療上可 以使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也就是俗稱 的心導管手術;醫師由前臂的橈動脈或是鼠 蹊部的股動脈,將導管放置到冠狀動脈狹窄 的部位,藉由「氣球擴張術」來將狹窄部位打 開,並視狹窄狀況決定是否需要放置支架來 維持冠狀動脈的血流。 當冠狀動脈阻塞情況嚴重無法以心導管 手術治療時,就需要心臟外科手術介入,利用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來達到回復心肌血流的目 標。 ● 藥物治療 1. 降血脂藥物:冠心症的發生與血脂息息相 關,因此降低血脂藥物十分重要,臨床上 常用Statin類藥物來降低血中的低密度膽 固醇LDL 以預防血管再次阻塞,但此藥物 服用時需避開葡萄柚製品,並且與燕麥需 間隔2-4小時以上。 2. 抗血小板製劑:可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冠心症護理指導 21 保健園地

減少血栓的產生,如果是有放置支架的病人,可能會使用到一種以上的抗血小板藥物,此類藥 物會增加出血的風險,因此生活上要注意避免碰撞,排便時要觀察有沒有解黑便的情形,同時 如果有需要手術或者是牙科等拔牙治療需要提早停藥,應該先跟心臟科醫師討論停藥的風險, 不能自行停藥。 3. 乙型阻斷劑:可以降低心跳及心肌收縮、減少心肌需氧量,達到改善冠心症症狀及增加運動耐 受度,但是此藥物會降低血壓及心跳,因此服用此藥物應規則監測血壓及心跳。 4. 血管張力素轉化酵素抑制劑(ACEI):此類藥物可以降低血壓及促進血管擴張。 5.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s):幫助血管平滑肌放鬆,使血管擴張,減低 心肌收縮以降低血壓。 6. 硝酸甘油:可以讓冠狀動脈放鬆,增加心肌供氧的血流。 重要的是,冠心症患者即使已經施行過心導管手術或是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治療,藥物治療 仍然是必要且須持續的,不能因為症狀緩解就不吃藥喔! 冠心症的日常生活 造成冠心症的危險因子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此外還包括 了肥胖、缺少運動、家族病史、生活壓力、年齡老化、抽菸、酒精及藥物濫用等,因此冠心症的病 人在日常生活上就必須注意良好的自我照顧。 1. 規律量血壓:冠心症的病人建議血壓應控制在130/80mmHg之下,而且冠心症使用的藥物中 也有許多會影響到血壓,因此建議應該養成每天固定量血壓的習慣,一般建議在每天起床後一 小時內(吃藥前)以及睡前一小時量血壓,並記錄下來給醫師作為參考。 2. 控制血糖:有糖尿病的冠心症病人,建議糖化血色素應控制在6.5以下,因為過高的血糖會導 致血管處於發炎的狀態,更容易導致粥狀動脈硬化的發生,因此應與醫師配合,在飲食和藥物 上穩定控制血糖。 3. 健康飲食、控制血脂:高血脂是造成粥狀動脈硬化的主因,因此冠心症的患者應嚴格控制血 脂,一般會建議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維持在正常值(如下表),但冠心症病 人,則建議低密度膽固醇應該維持在100mg/dl 以下,放置過支架的病人甚至建議低密度膽固 醇維持在70mg/dl 以下對病人有最好的預後。 而降低血脂,除了藥物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飲食的配合,我們應先了解高密度膽固醇及低密度 膽固醇的不同,低密度膽固醇是壞膽固醇,會沉積於血管中造成堵塞,一般常見的速食、甜食精緻糕 點、油炸物等都是;而高密度膽固醇就是所謂好的膽固醇,可以協助清除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維持 血管暢通,建議血中的高密度膽固醇應維持在40mg/dl 以上,高密度膽固醇常見於酪梨、橄欖油、 堅果類、燕麥、以及深海魚類,可以增加攝取。但是在烹調時還是要注意採取少油鹽的烹調方式。 正常值 警戒值 危險值 總膽固醇(TC) <200mg/dL 200-239mg/dL >240mg/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130mg/dL 130-159mg/dL >160mg/d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40mg/dL <40mg/dL <40mg/dL 三酸甘油酯(TG) <150mg/dL 150-199mg/dL >200mg/dL vol.223.2024.6月 22 保健園地

因此在健康飲食上建議:每日應攝取足 量的深色蔬菜、水果等膳食纖維;避免攝取紅 肉而改以白肉、魚類或豆製品等作為優質蛋白 質來源;避免過度的烹調煎炸、避免攝取過度 加工及醃漬食品、減少重口味的調味;使用橄 欖油或是芥花籽油取代動物油脂、並每日適量 攝取堅果。如果您對飲食上有疑問,也可以掛 營養師的門診共同討論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 飲食。 4. 適度且規律的運動:一般建議每周至少能 夠有3次、每次應有30分鐘的持續運動, 可以維持血管的彈性,預防冠心症;但如 曾有急性冠心症或是已有症狀的冠心症病 人,建議應掛心肺復健的門診,在物理治 療師的監測及建議下漸進性的開始運動, 避免造成心臟過度的壓力。 5. 維持健康的體重:體重的降低不但能夠減 少心臟的負擔,也能夠協助維持血壓,建 議體重應保持在BMI(體重kg/身高平方 m2)18-24之間。 6. 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減少壓力,避免日 夜作息的不規律,培養興趣及嗜好,正確 排解壓力的管道,避免高壓的環境,並且 要有充足的睡眠。 7. 戒菸、適量飲酒:抽菸對心血管疾病的危 害已是世界公認,因此冠心症病人不單要 戒菸,同時也應該呼籲身邊的人戒菸,減 少二手菸的吸入;如果您是每天抽菸超過 10根以上的尼古丁依賴者,應接受戒菸門 診的幫助,藉由藥物或尼古丁替代療法來 達到戒菸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飲酒也應 適度適量,避免應酬。 8. 持續的門診追蹤:即便是冠心症已經沒有 症狀,仍應該持續的追蹤及藥物治療,並 且應定時的檢測血脂,控制三高。 9. 配合及了解用藥注意事項:冠心症病人應 了解目前使用的藥物及配合藥物相關的注 意事項,例如服用抗血小板製劑者,有相 對較高的出血風險,因此生活中應避免碰 撞及高危險活動,避免受傷止血困難,年 長者應加倍注意跌倒風險,需要幫助時應 尋求協助,身邊的照顧者也應該多加留意; 在飲食上清淡避免刺激的食物,以免造成 腸胃道出血,同時應養成規律排便及觀察 排便情形,如有便秘或解黑便情形及早告 知門診醫師協助處理。 此外,降血脂的藥物與燕麥應避免同時服 用;而許多冠心症藥物應避免與葡萄柚汁 同時服用,但每年中秋前後盛產的柚子及 文旦其實與葡萄柚是同一類的食物,應注 意避免。 10. 隨身攜帶硝酸甘油舌下含錠:如有症狀或 有放置支架的冠心症病人,醫師會開立硝 酸甘油舌下含錠給您(NTG),當您有胸悶 胸痛且休息15分鐘仍無法緩解的狀況時, 應立即使用一粒,放置於舌下會有刺刺辣 辣的感覺是正常的,間隔5分鐘仍未緩解 可再使用一錠,連續使用三次仍未改善就 應立即來急診就醫。使用舌下含錠時會有 血壓驟降頭暈的情形,應在安全且穩定的 環境,可以坐下或躺下再使用,同時如獨自 一人應立刻尋求他人協助;硝酸甘油舌下 含錠開封後三個月就會失去藥效,應在門 診時告知醫師使用情形並視情況決定是否 應再開立藥物或是安排檢查。 當您被診斷為冠心症,也不用太過驚 慌,即使是在急性冠心症發作後,只要能夠 配合醫療、控制三高,同時維持良好的生活習 慣,仍舊能夠有良好的預後;同時臺大醫院現 在也有跨領域的照護團隊可以提供營養、藥 物及復健的諮詢管道,歡迎您可以與門診醫 師洽詢。 23 保健園地

我妹妹去年大學畢業開始工作,身體沒什麼問題,但她這兩個禮拜以 來一直在反覆發燒,一開始去診所看,醫師說應該是感冒,吃完大概 一個禮拜的藥,結果還是在發燒,我有點擔心,想建議她到大醫院檢 查一下,請問這種情況要掛哪一科? 發燒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症狀,引起發燒常見的原因包括:感染、免疫疾病、 惡性腫瘤及內分泌疾病等,一般感冒引起的發燒,約1-3天左右會緩解。依 照您描述患者已發燒持續兩週,建議可掛診感染內科確認是否有特殊的感染 須立即用藥治療,由醫師詳細評估診療,找出引起發燒的原因,亦可協助轉 診適當科別對症治療;病情若有急速惡化狀況,則建議掛急診求助。 昨天聽社區的鄰居說她媽媽洗澡時滑倒,本來覺得摔得不嚴重應該只 是皮肉傷而已,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左邊手腕已經骨折了,醫師說她因 為有嚴重的骨質疏鬆,所以骨頭變得很脆弱!我覺得有點恐怖耶,我 是不是平常要吃點鈣片來預防骨折?一天要吃幾顆呢? 骨質疏鬆是無聲的疾病,多數無明顯症狀,若未經就醫檢查,往往都到了發 生骨折時才被發現。防止骨折的發生,應積極的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 並訓練肌力和平衡感,飲食上充足的鈣質與蛋白質攝取亦是不可或缺。而您 提到補充鈣片的部分,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提供之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 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成人每日鈣質攝取量為1000毫克 (mg)。除了補充鈣質外,亦需留意增加維生素D的攝取,方能促進體內的 鈣質吸收;維生素D的來源包括適度的日曬及補充蘑菇、鮭魚、鯖魚等維生 素D含量較高的食物,若有飲食上的限制,亦可考慮營養補充品,每日補充 800-10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D。 讀者 ◆ 健康教育中心 vol.223.2024.6月 24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