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22.2024.5月 16 的組織則可能成為感染來源,並造成 明顯疤痕。 3. 消毒:清潔後的傷口可用局部消毒藥 品做初步消毒,減少感染風險,但須 注意正確使用方法及濃度,以免反而 傷害到細胞,影響傷口癒合。 4. 上藥:高感染風險及已有感染症狀 (紅、腫、化膿等)的傷口,可在醫師 指示下使用外用抗生素藥物。 5. 包紮:依據傷口選用適當的敷料可以 防止傷口受到外來物汙染及摩擦,吸 收多餘的滲出液,使傷口保持在乾淨 潮濕的環境下,以利肉芽及上皮組織 細胞生長,促進傷口癒合。 傷口癒合過程 1. 炎症期:免疫細胞與血小板於傷口處 聚集,使傷口止血並消滅外來病原 體。組織胺分泌,會有紅腫熱痛的發 炎反應。 2. 增生期:傷口開始修復,膠原蛋白聚 集,血管新生,是組織修復的關鍵。 3. 重塑期:表皮已經長好,修補傷口的 膠原蛋白會進行重新排列。 常見外傷用藥 1. 局部消毒劑 (1) 酒精:如48-95%的乙醇及5091.3%的異丙醇,為安全有效的局 部消毒劑。小傷口經清潔後,酒精 可快速消滅細菌,但用在大面積傷 口上會造成明顯刺激和疼痛,也可 能因吸收造成毒性,須謹慎使用。 (2) 雙氧水:雙氧水塗抹傷口時,會分 解發泡而達到清潔傷口的目的,只 適合第一次消毒傷口,不建議持續 使用,亦不適合深部傷口,以免傷 害皮膚細胞及抑制肉芽組織的新生。 (3) 優碘:優碘(povidone iodine) 是日常常用的廣效性消毒劑,使用 後會游離出碘進行氧化反應,進而 達到殺菌。缺點是容易造成傷口及 衣物染色,且長期大面積使用可能 會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 (4) 白藥水:以benzalkonium chloride為主要殺菌成分,此外還 含有局部麻醉劑、血管收縮劑及抗 組織胺,可同時達到止痛、止血、 止癢等作用,且因是無色透明藥 水,無染色的疑慮。但因血管收縮 劑具傷口收斂作用,白藥水只適用 於淺層傷口。 (5) 紅藥水、紫藥水、黃藥水:過去經 常使用的各色消毒藥水,近年來 因各自的缺點,且相對殺菌效果較 低,已逐漸淘汰不再使用。 2. 局部抗細菌製劑 傷口是容易聚集微生物的所在,但 並非所有的傷口都「必須」使用抗生素 藥膏來治療。對於一般輕度傷口,只要 做好清潔及傷口護理即可,並不需要使 用抗生素藥膏。而傷口較深、較大、有 LOREM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