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22

發燒話題 給護理人員的運動處方 爭取「胰腺」生機-胰臟癌精準醫療 早期診斷與個人化精準醫療,有效對抗胰臟癌 NTUH 兒童專欄 當家中的寶貝發燒:需緊急送醫 的關鍵時刻 先天性外耳問題 專題報導 異物梗塞導致的心跳停止 人在江湖走哪有不受傷—談肢體外傷的 緊急處理 常見外傷藥品簡介 中華民國89年9月創刊 中華民國113年5月 MAY. 2024 vol.222 222 擁有健康知識 豐富彩色人生 Nati onal Tai wan University Hospital HEALTH NETWORK 爭取「胰腺」生機 胰臟癌精準醫療 胰臟早癌期診斷與個人化精準醫療,有效對抗

胰臟癌為臺灣2022年第七大癌症 死因,美國也預估胰臟癌將在2030年 之前成為全美第二大癌症死因。胰臟癌 擴散快,五年存活率僅有10%,為所有 癌症中最低,因此素有「癌王」之稱。 臺大醫院整合消化內科與外科、影像醫 學科、腫瘤醫學與放射腫瘤科,及營養 師、護理師與病患個案管理師打造胰臟 癌多科團隊,從診斷、外科手術、化學 治療、放射治療、併發症處置、支持與 緩和治療,全面提升胰臟癌的治療成績。 早期診斷-把握轉瞬即逝的一線生機 如果在小於2 公分、還未轉移時 就診斷胰臟癌,治癒率高達8 成,然 而早期胰臟癌在電腦斷層(CT)等影 像檢查上不明顯甚至肉眼無法分辨,因 而高達四成的小於2 公分的早期胰臟 癌在CT 上未被發現,且胰臟癌生長與 擴散快,常因此失去寶貴的治癒契機。 為了解決此一臨床困境,臺大醫院與臺 灣大學合作開發出世界首創的胰臟癌人 工智慧CT 診斷輔助系統,能幫助醫師 發現CT 上肉眼難以偵測的早期胰臟癌 (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 2020), 在全國性實際臨床資料驗證中正確率超 過9 成、能偵測約8 成的小於2 公分 的胰臟癌(Radiology 2023),相關研 究成果刊登於重要期刊並榮獲北美放 射醫學會(The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RSNA)2023 年 度 Alexander R. Margulis Award ◆ 公共事務室 爭取「胰腺」生機-胰臟癌精準醫療 早期診斷與個人化精準醫療,有效對抗胰臟癌 (https://www.rsna.org/news/2023/ november/2023-margulis)。 該 人 工智慧診斷輔助系統已獲食藥署醫 材許可,更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認定為「突破性醫療器材」 (Breakthrough Device),預定今年於 臺大醫院正式導入臨床服務。 內視鏡檢查與治療在胰臟癌的診斷 及併發症的處置扮演了關鍵角色:內視 鏡超音波導引切片是準確度與安全性最 高的獲取胰臟組織確診胰臟癌的工具, 對於胰臟癌阻塞膽管導致黃疸或阻塞腸 胃道導致無法進食,也能以內視鏡置入 支架緩解阻塞,與傳統的體外引流或手 術引流相較,更為安全且術後復原較 快。臺大醫院內視鏡超音波導引切片對 胰臟腫瘤的診斷率與安全性居國際領先 地 位(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023),榮獲第24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 獎銀獎肯定為亞洲第一。 除惡務盡-世界頂尖的胰臟癌手術成績 惠普氏手術正式名稱為胰十二指腸 切除手術,是消化外科最複雜困難的手 術,通常一台手術的時間約在8-12小 時。臺大醫院是全球胰臟手術最多的醫 院之一,單是田郁文教授一人生涯累積 惠普式手術已經超過2,300例,和德國 及美國兩位教授並列世界前三名。由於 經驗累積,近年手術時間也縮短到3-5 個小時。用最能將胰臟癌乾淨切除的開 腹手術替病人手術,不但能獲得最大的 醫療團隊 1

vol.222.2024.5月 2 手術廓清範圍,也使得臺大醫院有全國 最多量且最安全的胰臟手術。重視手術品 質使得近五年臺大胰臟切除手術後90天 內死亡率約0.5%,優於歐美一流醫學中 心,例如:(1) 全世界唯一胰臟切除從手 術前至手術後整個過程都不需插鼻胃管, 大幅減少病患的不適。(2) 獨創的胰管空 腸吻合技術顯著地減少術後延遲出血的 機率,因而大幅提升了手術後的安全性。 (3) 臺大醫院更發展了全世界首創的惠普 式併脾動脈切除術取代了全胰臟切除術, 術後讓90%的病患免除了需以注射胰島 素控制血糖的痛苦,也讓病患因較穩定的 血糖控制而有較高的機會完成術後輔助化 療,進而延長了術後的存活。 從絕望到重生-如何戰勝末期胰臟癌 病友A先生確診胰臟癌第四期,在 臺大醫院積極接受基因檢測、參與臨床 試驗,經過10個月化學治療後,因為腫 瘤控制良好接受手術切除,目前狀態良 好已經四年。近年來美國胰臟癌治療最 大的進步在於以前我們認為不能手術切 除的,現在有機會可以開刀。像局部侵 犯嚴重的第三期病患,可以透過前導性 治療,嘗試以化療藥物縮小腫瘤後再手 術切除,臺大引入這樣的新治療方法多 年,已經造福多位病患。胰臟癌病友B 女士在手術切除及化學治療後復發,由 於在手術時已經接受完整的基因檢測, 因此在復發後依照基因檢測結果使用免 疫治療,反應良好,至今多年來影像檢 查上沒有殘存或再發的腫瘤。 精準醫療是目前癌症治療的標竿, 包含晚期和復發的胰臟癌即使是同一種 疾病,不同病患的腫瘤特性各不相同, 需要個人化的精準診斷與治療策略。對 於精準診斷,本院外科與核子醫學部共 同開發特異性高、能夠精準結合胰臟癌 細胞的顯影劑,對於微小轉移腫瘤的偵 測,比傳統CT 斷層掃描及氟-18正子 掃描更加準確(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2019)。至於精準治療,指的 是針對每位病患其腫瘤特性包含癌細胞 型態、癌細胞基因變異與本身遺傳因素 等,設計專屬於該病患的治療方式,根 據分析結果選擇病患適用的藥物,包含 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藥物,精準殺死癌 細胞。針對不同細胞型態、不同期別, 不同腫瘤大小及侵犯程度,以傳統手 術、化療藥物及放射線治療為主,局部 肝燒灼術與免疫治療為輔,多專科相輔 相成,為延長存活帶來最大效益。 多科合作、精準個人化治療 比起其他癌症,胰臟癌治療更為 複雜,無法靠單一科別治療。臺大醫院 由外科部、內科部、核子醫學部、病理 部、麻醉部、腫瘤醫學部、影像醫學部 組成胰臟癌多專科診療團隊,病患從診 斷、治療、開刀、到術後併發症的處 理,以及後續的治療,都有標準作業流 程。期間最容易讓病患放棄的疼痛、黃 疸、營養不良,臺大醫院也有特別規劃 的營養師、麻醉疼痛科醫師、內視鏡團 隊協助解決。病人在治療過程中需要許 多專科介入,個案管理師會幫他們安排 到各專科治療。臺大醫院整合多科團隊 合作治療胰臟癌,秉持本院正直誠信, 創新卓越,團隊合作,健康尊嚴之核心 價值,有效打擊有「癌王」之稱的胰臟 癌,未來也將持續為了民眾的健康安全 而努力。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擁有健康知識 豐富彩色人生 中華民國89年9月創刊 中華民國113年5月 MAY. 2024 vol.222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發 行 人: 吳明賢 召 集 人: 賴逸儒 總 編 輯: 楊志偉 執行編輯:陳沛裕 編輯顧問: 李美美、蕭輔仁、盤松青、 洪俊銘、童寶玲、詹智傑、 王振穎、詹其峰、吳嘉峯、 邵幼雲、陳沛裕、蔡紫薰、 黃俊達、曾啟新 編輯企劃: 網頁工作小組 健康教育中心 蕭靜如 攝 影: 謝其男、喬士明、林依伶、 洪敏倫、胡淑慎 出 版 者: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附設醫院 地 址: 臺北市常德街1號 健康教育中心 電 話: (02)2356-2114 傳 真: (02)2321-8403 網 址: https://www.ntuh.gov.tw (衛教天地) 設計印刷: 加斌有限公司 電 話: (02)2325-5500 傳 真: (02)2706-7272 本印刷品使用環保油墨印製, 採用符合FSC環保紙印製。 醫療團隊 編者的話 發燒話題 專題報導 醫事人員 介紹 爭取「胰腺」生機-胰臟癌精準 醫療 早期診斷與個人化精準 醫療,有效對抗胰臟癌 公共事務室 生命自主 預立醫療決定 陳沛裕 醫師 異物梗塞導致的心跳停止 凌典安 醫師 人在江湖走哪有不受傷-談肢體 外傷的緊急處理 常見外傷藥品簡介 蘇培易 醫師 李德儀 藥師 給護理人員的運動處方 外科部-何御彰醫師 耳鼻喉部-林珮璇醫師 01 05 06 07 08 11 13 15 賴聖文 物理治療師 黃崇惠 專員

兒童專欄 保健園地 台大花絮 健康營養 補給站 當家中的寶貝發燒:需緊急送醫的關鍵時刻 陳思涵 醫師 低鉀飲食原則 蔡書玫 營養師 先天性外耳問題 謝孟祥 主任 讀者Q&A 健康教育中心 【金山快訊】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莊美華 護理師 最好的時光 胡善喻 社會工作師 生命的抉擇:面對急救復甦後的醫療決策, 你我共同關心 朱育瑧 護理長 19 25 21 28 29 31 33

5 編者的話 ◆ 骨科部主治醫師 陳沛裕 我的生命臨近終點的時候會仍跟隨 我的意願嗎?我深愛的家人會因為替我做 決定的困難而承受沉重的痛苦嗎?108年 正式施行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為亞洲 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之專法,保障國人可 以經由「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ACP)事先立下書面之 「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Decision, AD),選擇接受或拒絕特定醫療照顧。當 病人在意識昏迷、無法清楚表達時,他的 自主意願都能獲得法律的保障與貫徹。在 本期,「生命的抉擇」以急救復甦後的醫療 決策讓大家思考生命無法自主的困境。「做 自己生命的主人」中,金山分院的團隊跟 大家分享了推廣ACP的點滴與成果。其 實,在這資訊開放的時代,民眾能夠正視 生命的課題並渴望做自己的主人。有關「預 立醫療照護諮商」的服務與資訊可以在我 們網頁的「醫療團隊-自主醫療」找到。 胰臟癌是治療最困難的癌症之一,患 者可能承受極大的痛苦。「爭取「胰腺」生 機」分享的是臺大醫院追求最好的病患照 顧所做的努力。面對胰臟癌治療的挑戰, 臺大醫院整合了消化內科與外科、影像醫 學科、腫瘤醫學、放射腫瘤科,以及營養 師、護理師、個案管理師的多專業團隊, 提供頂尖的診斷技術與個人化精準醫療, 全面提升治療成績與患者生命品質。 您不會想錯過的還有每期的「發燒話 題」、「專題報導」、「兒童專欄」和「保健 園地」。本期您會讀到有關運動、外傷、 異物梗塞、兒童發燒、先天性外耳問題等 保健常識。要記得每個月都回來看看台大 醫網為您準備的精彩內容! 預立醫療決定 生命自主

vol.222.2024.5月 6 醫事人員 介紹 醫事人員 何御彰 醫師 現職 ●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 專長 一般神經外科、腦部腫瘤、腦部創傷、神經重症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外科部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 臺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總醫師 ● 臺大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 門診時間 何醫師貼心小叮嚀 腫瘤神經外科的發展日新月異,隨著診斷、手術和治療的持續進步,腦瘤治療 之趨勢也逐步邁向個人化醫療,其預後並非完全不樂觀。積極與醫師共同參與醫療決 策,更能掌握未來治療方向,並獲得良好的治療成果。 介 紹

7 醫事人員 林珮璇 醫師 現職 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臺灣大學醫學院耳鼻喉科臨床講師 專長 一般耳鼻喉科學、耳科學、中耳炎 聽覺障礙、耳鳴、耳內視鏡手術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 臺大醫院耳鼻喉部總醫師 門診時間 介 紹 醫事人員 介紹 林醫師貼心小叮嚀 聽覺是人體重要五感之一,聽覺障礙是常見的臨床症狀,但初期往往因為對日 常生活影響不大而被忽視。有些患者因為聽損較嚴重而造成人際溝通上的困難、工 作及生活上的不便等,部分患者則因為排斥助聽器不願治療,更大大引起日常的溝 通障礙。 造成聽覺障礙的成因很多,有些經過藥物或手術治療是可以改善的,部分患者 藉由助聽器的幫忙也可以改善人際溝通、工作及生活品質等。提醒民眾,當出現聽 覺障礙,應該尋求醫師的診斷,協助釐清病因,並接受專業的治療。

5月12日是國際護理師節,在照護 民眾健康的醫事人員當中,護理人員是 最直接且主要的成員。然而護理人員經 常面臨長工時和高壓的狀況,很容易缺 少運動,影響自身健康。希望透過以下 專業物理治療師的指導,讓護理人員在 照護旁人健康之際,也能關心自身健康。 護理人員的體適能現況 根據國內研究顯示,護理人員主 要工作包括:評估病人狀況、交班溝 通、給藥、檢查或治療前後護理及撰寫 病歷等。另一研究顯示,護理人員往往 因為身體過度勞累、意外滑倒或職場上 遭遇醫療暴力事件,而產生非致命性 的傷害。也因為護理師的工作型態為長 時間維持久站姿勢,並且需要重複性的 給藥與檢查,使得護理人員最常發生腰 部痠痛(占64.83%)、頸部痠痛(占 61.83%)及肩膀痠痛(占52.36%)。這 些不適都可以透過運動來改善,因此建 議護理人員應養成運動習慣,由初期每 周1-2次運動,逐漸增加至每周3-4次, 以減少身體發生不適的狀況。 什麼是運動處方?為什麼需要運動? 生病吃藥,我們需要醫師開立處 方。同理,針對特定目標的運動,透過 物理治療師專業的指導,才能正確為運 動計畫把關並收事半功倍之效。所謂「運 動」指的是有組織、有計畫、有目的地 維持或促進體適能的身體活動。而「運 vol.222.2024.5月 8 發燒話題 ◆ 口述/資料提供:物理治療中心物理治療師 賴聖文 ◆ 採訪/撰稿:公共事務室專員 黃崇惠 給護理人員的 運動處方

動處方」則是依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 FITT 模式(頻率、強度、時間、種類) 有計畫的運動,使運動更有效率,而不 是想做就做地隨意行事。 透過運動,可以:(1)預防慢性 疾病:有效降低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風 險,包括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和第 二型糖尿病等。(2)體重控制:積極從 事運動不僅有助於減少身體脂肪,還能 幫助控制體重,維持健康的體態。(3) 提升心情:運動能釋放多巴胺,改善心 情,同時減少焦慮,這得益於腦內啡的 分泌;此外,正腎上腺素的增加還能強 化學習效果。(4)促進睡眠:穩定的運 動習慣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讓你更容 易入睡並享受深層睡眠。(5)社交互動: 參與運動活動是擴展人際社交圈的好方 法,建立友誼,同時享受集體運動的樂 趣。(6)自信心提升:透過運動改善體 態,不僅使身體更健康,也讓自己活得 更自信,增加生活中的歡樂感。總體來 說,運動不僅是維持身體健康的有效途 徑,也是提升整體生活品質和幸福感的 重要一環。 給護理人員的運動處方 以下利用運動處方FITT 模式,從心 肺適能運動、肌肉力量運動與柔軟度運 動三方面給予護理人員運動處方: 1. 心肺適能運動: 建議每周至少運動5天,每次至少 半小時,強度以還能輕鬆說話為宜。對 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可以從10分鐘開 始,逐漸增加時間。有氧運動種類可根 據個人喜好選擇,如跑步機、踏步機、 腳踏車或飛輪等。重要的是選擇涉及身 體大肌群、強度適中、重複性高、時間 長的運動,每次總時間最好超過半小 時,以促進身體有氧系統的啟動。 9 發燒話題

2. 肌肉力量運動: 護理人員常需長時間站立,進行 病患評估及給藥,建議從大肌群開始 訓練,例如下肢、上肢、肩膀及核心 肌群。每周1 至2 次,強度由60%的 1RM逐漸增加,每組8-12次,訓練3-5 組,使用啞鈴或家中水瓶當阻力。訓練 後肌肉需充分休息1至2天。腰部、頸 部及肩膀痠痛通常源於姿勢問題,可加 強腹橫肌及上背肌群訓練。增強肌力有 助於改善工作姿勢,減少不適感。如要 進行更進階訓練活動,則建議諮詢物理 治療師協助。 3. 柔軟度運動: 最後一項運動是伸展與放鬆,有助 於增加柔軟度。考慮到長時間站立的工 作,站姿可能使肌肉變得緊繃,引起腰 背或肩頸不適。建議首先伸展下肢、腰 椎、臀部、胸肌與肩部肌群。除了靜態 伸展,也可使用按摩球或滾筒針對緊繃 部位進行放鬆。進行脊椎的屈伸、側彎 與旋轉活動,每個方向重複10-20次。 靜態伸展每個位置停留15秒至30秒, 重複10次。若有時間,每半小時進行簡 單伸展,有助於緊繃肌肉的放鬆,提升 工作後的精神狀態。 結論 長時間站立或固定姿勢的工作容 易導致肌肉不平衡,進而引起腰背或肩 頸不適,因此工作特性與護理人員相似 需要長久站立與固定姿勢的各行各業朋 友,都應該注意這類工作性質所帶來的 身體傷害,可及早規劃並力行各項心肺 運動、肌力訓練和柔軟度運動,以實現 工作和健康的雙贏人生。 vol.222.2024.5月 10

11 專題報導 八十歲的王老爺爺,平時身體硬朗無慢性疾病,那天和家人聚餐,開 心和子女吃著麻糬,突然面部漲紅無法講話。孫子以前學過哈姆立克法,馬 上搶到面前,卻見王爺爺倒地不起,失去意識。大家試著叫醒王爺爺,但不 論怎麼叫喚拍肩,爺爺都沒有反應。 家人們連忙打了119,派遣員也線上指導家人對爺爺施行心肺復甦 術,救護技術員到場後,幫爺爺貼上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一 路持續進行心肺復甦到醫院急診。經急救後恢復生命徵象,但王老爺爺仍然 沒有恢復意識。經急診處理後,王爺爺也住進了加護病房。 王爺爺進到加護病房後,開始接受復甦後照顧,家人們很擔心他能不 能恢復意識,阿嬤、孫子們都好怕爺爺就這樣不能醒來,更害怕要是爺爺變 成植物人,要怎麼照顧爺爺。所幸在臺大醫院加護病房高品質的復甦後照護 之下,王爺爺順利恢復意識離開加護病房,經病房銜接照護後,終於順利出 院。爺爺也坐在輪椅上,被家人推出病房到護理站跟大家道別。 ◆ 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 凌典安 導致的心跳停止 異物哽塞

vol.222.2024.5月 12 呼吸道異物阻塞是什麼? 成人呼吸道異物阻塞,是指異物如 食物阻塞呼吸道,嚴重阻塞呼吸道若不 立即處理,可能會造成心肺功能暫停, 甚至導致死亡。呼吸道異物阻塞可能有 的症狀包含臉部漲紅、咳嗽,嚴重者更 會暫時不能發出聲音、喘氣、呼吸急促 且皮膚發紫,甚至喪失意識、心跳停止。 呼吸道異物阻塞怎麼評估處理? 輕微的呼吸道異物阻塞:此時病人 臉部漲紅,但仍可出聲回答,常會不停 咳嗽,以試圖將異物咳出。此時可以給 予安慰,或是鼓勵大力咳嗽,也可以用 拍背等方式,幫助他咳嗽。嚴重的呼吸 道異物阻塞:此時病人無法發出聲音, 常會雙手掐住脖子,嚴重時會沒有呼 吸、臉部發紺(例如嘴唇發紫),甚至昏 迷叫不醒。有時病人本來有咳嗽,但咳 嗽聲音越來越小,也要注意病人在咳嗽 後,有沒有恢復正常呼吸,這可能是嚴 重呼吸道異物阻塞的表現。此時如果病 人意識清醒,給予腹部快速按壓(哈姆 立克法)施救:施救者站在病人背後, 上半身靠近或貼緊病人背部以穩住病 人。一手握拳貼放於病人上腹正中線, 稍高於肚臍的位置,另一手則環抱病人 腹部並握住自己的拳頭輔助施力,快速 用力向內及向上方擠壓,約一秒一次, 直到異物排除。如果病人無意識,則需 要從哈姆立克法,轉而實施心肺復甦術。 病人從心跳停止恢復後,要注意什麼? 心跳停止的病人,經心肺復甦急救 而有自發性循環(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後,常常因缺氧缺 血,以及復甦後的再灌流傷害導致多重 器官病變、生命徵象不穩定,稱之為心 跳停止後症候群(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 病人為什麼要住進加護病房,家屬需 要注意什麼? 病人可能會因為需要使用呼吸器、 血行動力監控、需實施目標溫控療法、 監測癲癇、血糖控制,或進行相關檢查 以找出心跳停止的病因而入住加護病 房。而如果要了解家屬可以做什麼,臺 大醫院急診加護病房有提供衛教的小冊 子,讓家屬能更了解病人所接受的復甦 後照護,與接下來可能需要的檢查追蹤。 要怎麼知道家人會不會醒來(神經學 預後)? 目前在臨床上會採取合併多種 評估檢查的多模方式(multimodal method)來預測病人是否能清醒,包 含神經學檢查、腦部影像、神經功能檢 查、血液生物標記等等,另外病人急救 後的嚴重度也能作為判斷的參考之一。 如果想對復甦照護有更多了解,可以追 蹤FB粉絲專頁:復甦照護小學堂。 最後,如果要避免類似的狀況再發 生,照護老人家時,要記得食物剪成適 當的大小,或避免給予容易噎到的食物。 復甦照護小學堂

13 專題報導 ◆ 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 蘇培易 緊急外傷是指在意外事故或其他突 發情況下引起的身體損傷。這些傷害可 能對生命造成威脅,需要迅速的處理和 治療。緊急外傷包括各種傷害,如刀槍 傷、跌倒、車禍、燒傷、溺水和其他災 害引起的傷害。緊急外傷處理的主要目 標是迅速穩定患者的狀態,防止進一步 的傷害,並提供必要的治療和支持。在 處理緊急外傷時,要優先考慮患者的生 命安全,迅速評估傷害的嚴重程度,然 後採取適當的措施進行處理。 通常最容易遇到的是肢體的外傷, 下面將介紹外傷的緊急處理方法,以便您 在面對這種情況時能夠做出適當的反應: 1. 「確保自身安全與環境安全」:在處理 外傷時,首先要確保自己和其他人的 安全。如果有危險的環境,如火災或 危險的物品,請先確保將其排除,然 後再進行救援。 2. 「快速評估傷勢」:在處理外傷之前, 需要對傷者的狀況進行評估。檢查是 否有大量出血、意識不清、呼吸窘迫 等情況,以確定緊急處理的優先順序。 3. 「止血」:對於大量出血的傷口,應該 立即採取措施停止出血。可以使用乾 淨的布或敷料直接壓迫傷口,並提高 患者受傷部位的位置,以減少出血量。 人在江湖走哪有不受傷- 談肢體外傷的緊急處理

vol.222.2024.5月 14 4. 「保護傷口」:對於開放性傷口,應該 儘快清潔傷口並覆蓋好,以防止感 染。可以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 然後用乾淨的敷料覆蓋好。 5. 「固定受傷部位」:對於骨折或脫臼等 情況,應該避免移動受傷的部位,並 儘快固定好。可以使用軟物(如棉布 或毛巾)固定周圍的部位,以減輕疼 痛並防止進一步損傷。 6. 「保持溫暖」:對於受傷的患者,應該保 持溫暖,避免過度受寒或受熱。可以 用毯子或衣物覆蓋患者,以保持體溫。 7. 「觀察狀況」:在緊急處理外傷的過程 中,應該定期觀察患者的呼吸、脈搏 和意識狀況,及時發現任何變化並做 出適當的處理。 8. 「就醫」:對於嚴重的外傷,應該儘快 送醫院急診室進行後續的處理治療。 處理外傷的緊急處理可以幫助(1) 減輕患者的痛苦、(2)防止進一步的損 傷,並提供必要的救援。處理外傷的步 驟可以總結為下: 1. 停止出血:使用乾淨的紗布或衛生巾 等物品,直接壓迫傷口。 2. 防止感染: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 然後用乾淨的紗布或膠布覆蓋傷口。 3. 固定受傷部位:對於骨折或關節脫位 的情況,應該固定受傷部位(木板、 塑料板、書本),以減輕疼痛。 4. 避免移除異物:不要隨意移除插入在 傷口內的異物,應該等待專業醫療人 員處理,以免引起更大的傷害。 總之,在面對外傷時,應該保持 冷靜,迅速有效地採取措施,並儘快就 醫,以獲得進一步的治療、避免更大的 傷害發生。

15 專題報導 ◆ 藥劑部藥師 李德儀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亦是免疫 的第一道防線,在日常生活中,它總是 免不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受到傷害。 這種情形下,了解正確的傷口護理觀 念,並在專業醫護人員的協助下,依據 傷口的類型選用適合的敷料及藥物,不 僅能減少受到感染的風險,更能加速傷 口癒合,並降低留疤的可能。 傷口的分類 ● 急性傷口:指皮膚被外力造成損傷, 可自行癒合的傷口,如:撕裂傷、擦 傷及手術傷口。 ● 慢性傷口:指因某些原因導致皮膚癒 合機制無法正常發揮,需長時間治療 慢慢才能癒合的傷口,如:腫瘤生長 或潰瘍、放射線治療的皮膚副作用、 褥瘡、糖尿病足等。 基本傷口護理 1. 止血:所有外傷首要的處理便是停止 傷口的繼續出血,以避免產生嚴重全 身併發症,如:出血性休克。一般可 用直接加壓止血法或止血點止血法(壓 迫出血處近心端之動脈)。 2. 清潔/清創:傷口清潔是傷口處理最 基本且重要的步驟,以生理食鹽水或 蒸餾水為佳,適當的沖洗可將傷口上 汙染源及異物清除。若傷口過深或已 有壞死情形,請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做 進一步治療。過深的傷口可能有異物 殘留或傷及深部組織的風險,而壞死 常見外傷藥品簡介

vol.222.2024.5月 16 的組織則可能成為感染來源,並造成 明顯疤痕。 3. 消毒:清潔後的傷口可用局部消毒藥 品做初步消毒,減少感染風險,但須 注意正確使用方法及濃度,以免反而 傷害到細胞,影響傷口癒合。 4. 上藥:高感染風險及已有感染症狀 (紅、腫、化膿等)的傷口,可在醫師 指示下使用外用抗生素藥物。 5. 包紮:依據傷口選用適當的敷料可以 防止傷口受到外來物汙染及摩擦,吸 收多餘的滲出液,使傷口保持在乾淨 潮濕的環境下,以利肉芽及上皮組織 細胞生長,促進傷口癒合。 傷口癒合過程 1. 炎症期:免疫細胞與血小板於傷口處 聚集,使傷口止血並消滅外來病原 體。組織胺分泌,會有紅腫熱痛的發 炎反應。 2. 增生期:傷口開始修復,膠原蛋白聚 集,血管新生,是組織修復的關鍵。 3. 重塑期:表皮已經長好,修補傷口的 膠原蛋白會進行重新排列。 常見外傷用藥 1. 局部消毒劑 (1) 酒精:如48-95%的乙醇及5091.3%的異丙醇,為安全有效的局 部消毒劑。小傷口經清潔後,酒精 可快速消滅細菌,但用在大面積傷 口上會造成明顯刺激和疼痛,也可 能因吸收造成毒性,須謹慎使用。 (2) 雙氧水:雙氧水塗抹傷口時,會分 解發泡而達到清潔傷口的目的,只 適合第一次消毒傷口,不建議持續 使用,亦不適合深部傷口,以免傷 害皮膚細胞及抑制肉芽組織的新生。 (3) 優碘:優碘(povidone iodine) 是日常常用的廣效性消毒劑,使用 後會游離出碘進行氧化反應,進而 達到殺菌。缺點是容易造成傷口及 衣物染色,且長期大面積使用可能 會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 (4) 白藥水:以benzalkonium chloride為主要殺菌成分,此外還 含有局部麻醉劑、血管收縮劑及抗 組織胺,可同時達到止痛、止血、 止癢等作用,且因是無色透明藥 水,無染色的疑慮。但因血管收縮 劑具傷口收斂作用,白藥水只適用 於淺層傷口。 (5) 紅藥水、紫藥水、黃藥水:過去經 常使用的各色消毒藥水,近年來 因各自的缺點,且相對殺菌效果較 低,已逐漸淘汰不再使用。 2. 局部抗細菌製劑 傷口是容易聚集微生物的所在,但 並非所有的傷口都「必須」使用抗生素 藥膏來治療。對於一般輕度傷口,只要 做好清潔及傷口護理即可,並不需要使 用抗生素藥膏。而傷口較深、較大、有 LOREM

17 專題報導 汙染,或是患者本身疾病(如糖尿病、 免疫力低下等)導致感染風險高者,可 在醫師指示下使用外用抗生素藥膏,建 議薄擦一層就好,厚敷治療效果不會更 佳,還會增添後續換藥及清潔的困難。 如何防止傷口留疤 當我們傷口傷到真皮層,癒合後往 往會留下疤痕,不但影響美觀還難以消 除。但只要我們在傷口癒合的早期做好 預防,便可以減少病態性疤痕的產生, 並大大縮短淡化疤痕的時程。一般來 說,前期的傷口照護的好,傷口的炎症 期與增生期越短,病態性疤痕(如蟹足 腫產生的機率越低。而當到了成熟期, 傷口表面長出薄膜,此時皮膚的膠原蛋 白開始重新排列,便可以開始使用除疤 的產品。 要減少疤痕的產生,最重要的兩點 便是維持皮膚的張力,及適當的保濕。 增生期到成熟期的傷口新生的皮膚十分 脆弱,這段期間可以開始使用「免縫膠 帶」,又稱「美白膠帶」,來固定傷口。 免縫膠帶可以藉由壓迫使傷口平整避免 增生、肥厚,並盡量減少拉扯傷口而加 快癒合。 市面上的除疤產品百百種,建議以 含「矽膠」的產品為最佳選擇。矽膠會 在疤痕外形成保護膜,維持疤痕的溼度 並施加壓力,使膠原蛋白可以適當排列 不過度增生堆積,還能促進疤痕軟化、 淡化。常見的矽膠產品有凝膠及貼片。 兩者效用相差不大,但凝膠較適合關節 處或凹凸不平的傷口,而貼片則適用於 平坦處的大傷口,民眾可依自身傷口的 類型及位置挑選適合的產品。 結論 傷口護理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傷口 清潔與潮溼的環境,傳統觀念認為傷口 要透氣乾燥,但其實封閉式包紮可保持 傷口濕潤,促進組織細胞生成移動,防 止傷口汙染,使傷口加快癒合,也較不 易留疤。慢性傷口的患者除了傷口護理 外,也要了解阻礙傷口癒合的原因並加 以控制,例如減輕皮膚受到的壓力及摩 擦、控制血糖、健康均衡的營養攝取等。 在外用藥物使用上,並非所有傷口 都須使用外用藥膏,也不是所有藥膏都 可以用在開放性傷口上。請避免使用成 分、效期不明的藥膏或草藥,並諮詢專 業醫療人員選用適合的藥物及敷料。如 傷口出現紅腫熱痛、久未癒合或發燒等 症狀,表示傷口可能受到感染,請儘速 就醫尋求協助。

vol.222.2024.5月 18 臺大醫院常用外用抗生素 品項 外觀 成分 備註 Shielin Powder 10 g/ btl Neomycin Sulfate / Trypsin Crystallized Neomycin為抗生素成分; Trypsin是蛋白分解酵素,可溶 解膿血與壞死組織,幫助傷口 清潔。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Ophthalmic Ointment 10 mg/g, 5 g/tube Tetracycline HCl 為眼用抗生素藥膏,亦可用於 其他部位傷口。 Fusidic Acid Cream 20 mg/g, 15 g/tube 褐黴素乳膏 Fusidic acid Sulfasil Cream 1% 50 g/tube 灼膚星乳膏 Silver Sulfadiazine 用於治療或預防燒、燙傷引起 之感染症。 為磺胺藥製劑,有磺胺藥過敏 史的患者,應小心使用。 Siliverzine Cream 1% 500 g/btl 燙膚舒乳膏 臺大醫院常用局部消毒藥品 品項 外觀 成分 備註 Biodyne Ointment 10% 10 g/tube 百潔碘軟膏 Povidone Iodine Sindine Solution 10% 200 mL/btl 金碘藥水 Povidone Iodine Iodosorb Powder 0.9% Iodine (w/w), 3 g/pack 愛得寶外用撒布散 Cadexomer Iodine 含碘的粉末製劑,能吸收傷口 的滲出液,進而清潔傷口。 需覆蓋傷口至少3mm的厚度。

就算我們再怎麼用心呵護,在所難 免會遇到孩子生病需要尋求醫療協助的 時刻。若遇到嚴重外傷、失去意識、心 跳停止等極端情況,大家應該都會盡快 打給119啟動緊急醫療服務,將病童盡 快送至急診接受急救復甦照顧。然而, 總有些情境會讓我們猶豫多想:這樣需 要去急診嗎?會不會小題大做,浪費醫 療資源?我可不可以打電話去急診問問 就好?讓我們來以兒童急診最常見的主 訴「發燒」為例,一起看一下哪些發燒 的孩童需要緊急送醫吧! 在臺大醫院急診「小兒發燒出院須 知」衛教單上,有提醒了幾種需要儘速 就醫的情況: 當家中的寶貝發燒: 需緊急送醫的關鍵時刻 ◆ 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 陳思涵 19 兒童專欄

vol.222.2024.5月 20 情境 說明 ● 三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 三個月以下嬰兒比較難用單純臨床評估與單一次的抽血檢驗確 認嚴重度;且相較發燒的大小孩,有嚴重細菌感染(serious bacterial illness)的比例較高。除非有臨床特殊考量,基本上 皆建議住院接受完整檢查與密切觀察。 ● 意識不清、持續地昏睡、眼神呆 滯或未發燒時躁動不安活動力低 下 如同大人一樣,小朋友在發燒時會不舒服想睡覺,對比平常活 力十足衝來衝去的樣子很容易讓人擔心。在發燒的時候正確的 使用退燒藥,可以協助我們判斷是否活動力變化與發燒有關; 若已退燒時活力仍無改善,則需要盡快就醫檢查。 ● 痙攣、肌躍型抽搐、肢體麻痺、 感覺異常或肢體無力 這些可能是腸病毒重症或是神經問題的臨床症狀,需由專業醫 療人員評估是否需要進階檢查。有時候在兒童在發燒時的「寒 顫」會讓家長們困惑是否為痙攣,此時可以叫喚孩童確認其意 識是否清楚。若在安全穩定的情形下,可以錄影以協助後續醫 療判斷。 ● 持續頭痛與嘔吐、頸部僵硬 此為中樞神經感染可能出現的臨床症狀,若經由醫師評估確 認,可能會建議做腰椎穿刺等進階檢查,並儘早給予藥物治 療。 ● 呼吸暫停、未發燒時仍然呼吸急 促、呼吸困難、吸氣時胸壁凹陷 或咳痰時有血絲 有暢通的呼吸道和穩定的通氣呼吸是維持生命的基本,尤其兒 童能自行代償的時間無法很久,若有異常建議就醫。值得提醒 的是,呼吸次數也會受到發燒影響,建議在發燒的時候正確的 使用退燒藥,若已退燒時呼吸急促無改善,則需要儘快就醫檢 查。 ● 心跳速度太慢、心跳不規則 建議做心電圖檢查是否有需要緊急處置之嚴重心律不整,此可 能為原發性或與感染有關。兒童心跳速度正常範圍在每個年齡 與不同臨床情境皆有所不同,請避免用評估大人的方式評估。 ● 從事正常的活動後變得很喘,例 如不能爬樓梯,走小段路就很喘 可能是心臟功能變差的症狀,需要進階評估檢查。兒童不一定 能清楚表達主觀感受,因此,觀察是否有「跟平常不一樣」變 得十分重要。例如嬰兒平常可以15分鐘喝完奶,變成快要一小 時,中間還需要頻繁中斷休息,這也是異常的表現。 ● 皮膚出現紫斑,嘴唇、手指或腳 趾發黑 醫學名詞為發紺(cyanosis)或大理石斑樣(mottling)。若 排除發燒、環境較冷等因素,需由醫療評估是否為組織沒有得 到足夠氧氣供應的嚴重原因。 ● 尿量大幅減少,哭泣時沒有眼淚 此為脫水之臨床症狀,若兒童無法經口補充足夠水分,則需考 慮由靜脈注射輸液補充。嚴重脫水未處理,可能進展至休克 (hypovolemic shock)。 在就醫方便的臺灣,希望沒有任何孩子會遇到延 遲就醫的憾事。兒童的評估若僅用電話口述代為詢問 有其難以周到之處,所以最了解小朋友平常狀況的主 要照顧者的評估,是病童能適當即時就醫的重要關鍵。

耳朵是人體表面構造最特殊的器官 之一(圖一),他的外型凹凸有致,有彈 性,身形單薄,但卻可以屹立在身體表 面,如此獨特的特性,卻也造成了重建 時的挑戰。 造成外耳形狀問題的機制,可以從 軟骨及外覆皮膚兩個層面來討論: 先天性外耳問題 ◆ 顱顏醫療暨形態科學發展中心暨兒童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謝孟祥 1. 皮膚正常,軟骨異常 如招風耳(Prominent ear),耳朵 形狀大小正常,但對耳輪不明顯,造成 整個耳朵看起來較沒立體感(圖二)。矯 正方法就是從耳後皮膚切開,將軟骨摺 出對耳輪的輪廓即可。 圖二 招風耳 圖一 外耳基本構造及名稱 耳輪腳 耳珠 對耳珠 耳輪 對耳輪 耳甲 耳垂 21 兒童專欄

vol.222.2024.5月 22 圖三 隱耳症 2. 軟骨正常,皮膚異常 隱耳症(Cryptotia),這是由於 原本應該附著在耳上溝槽中之小肌肉錯 誤地附著在耳輪上端,使耳朵上部被埋 進頭皮中,但其實耳軟骨是正常的(圖 三)。矯正方法為將肌肉從耳輪上部移 開,則耳朵上部就會浮起來。而後將耳 後皮膚往前往上推,以重建耳上溝槽。 3. 軟骨及皮膚皆有異常 (1) 攣縮耳(Constriction ear),之前 又常被人稱為杯狀耳(Cup ear) 或垂耳(Lop ear)(圖四),主要 是發生在耳朵的上1/3,輕微的只 是上緣下垂,通常只要簡單塑形手 術即可獲致不錯結果,但嚴重的則 有軟骨及皮膚之發育不良,程度逼 近小耳症,此時就須做類似小耳症 的重建。 圖四 攣縮耳 圖五 小耳症,耳垂型及耳廓型 (2) 小耳症:可分為耳垂型(lobuletype),全部外耳消失,只剩下一兩 個小肉球;以及耳廓型(Conchaltype),耳垂、部分下端耳廓軟骨及 耳洞可能保留(圖五)。

23 兒童專欄 圖六 自體軟骨重建及手術結果 小耳症的手術治療 耳朵重建是最複雜的顱顏重建手術 之一,不僅要有像真的軟骨輪廓,還要 有薄層皮膚覆蓋其上,還要能不靠支撐 豎立在頭側,尾端的耳垂要自然垂下。 因此自古以來,劃時代的耳朵重建方式 大概每二十年才能革新一次。 耳軟骨重建大概是整個手術中最重 要的一環,手術前會將對側正常耳朵的 輪廓描繪在透明紙上,然後翻轉,以其 鏡像做為重建之依據。耳軟骨材料依其 來源可分為自體或人工軟骨。 (1) 自體軟骨:利用自體之肋骨雕刻成 耳軟骨之輪廓,植入顳側頭皮中, 數月後再將之豎立起來,耳後植皮 等,集成一個新的耳朵。優點是軟 骨可成長,缺點是手術過程繁複複 雜,且結果較難預料(圖六)。 (2) 人工骨:利用porous polyethylene (MedPore®)為材質之耳軟骨植入 頭皮中,再加以耳後植皮即成。優 點是不需犧牲自體之肋骨,手術過 程較短。缺點是耳朵不具生長性, 材料需自費,且偶有排斥或植入物 破出之併發症(圖七)。 圖七 人工軟骨重建及手術結果

vol.222.2024.5月 24 (3) 手術時機:大約等到七歲以後,耳朵 形狀和大人差不多時,即可手術。近 來自體軟骨法由於日益精細,需要更 多的肋軟骨,會建議年紀較大,胸廓 肋骨大時較宜施行。人工軟骨開刀時 機仍維持七歲後。此外,另外一個重 要的手術觀念變革是,現在小耳症不 建議先鑽耳洞,因為一方面對聽力恢 復幫助有限,還不如目前主流之骨傳 導電子耳;而且不適當的耳洞位置及 附近組織的破壞也會阻礙影響外耳的 重建。 結論 耳朵是人體表面構造最特殊的器官 之一,其重建需兼顧軟骨及皮膚兩個層 面,以巧妙細緻之技巧,呈現像真之輪 廓及完美豎立之手術目標。傳統以自體 肋骨為主體的重建理念,近年因為人工 骨的出現,也讓有此困擾的病友,對於 外耳重建手術有了另一種不同的選擇。

25 保健園地 ◆ 護理部護理長 朱育瑧 當病人在醫院外或院內心臟停止跳 動後,經急救成功,使血液再次循環, 心臟再次跳動,這種情況下的生存率大 約是9%。然而,經歷這樣的急救後,神 經系統的恢復卻相對較低,僅為2%左 右。為了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神經 預後,醫療界引入了目標溫控的概念, 即在急救後將患者的體溫維持在特定範 圍內,以降低腦部對氧的需求,抑制神 經細胞的死亡。 目標溫控是透過使用特殊儀器,使 患者的體溫在33∼36.5℃之間保持24 小時。這有助於減少腦部的氧需求,降 低細胞代謝速率,防止神經細胞死亡, 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並促進神經系統的 恢復。 儘管目標溫控可以提升患者的存活 率,但部分患者可能仍會面臨認知功能 缺陷,生活不能自理的問題。因此,在 患者家屬的參與和討論下,醫療團隊會 考慮不同的醫療選擇,包括長期照護、 撤除維生系統以及器官捐贈。這需要考 慮各種因素,如病人的生命週期、經濟 情況,以及家屬對未來照護方式的期望 和價值觀。 生命的抉擇: 面對急救復甦後的醫療決策, 你我共同關心

vol.222.2024.5月 26 這裡有三個醫療選擇,我們來看看 它們是什麼: 長期照護: ● 情境:當病患在經歷心跳停止後,經 過急救並且生命徵象穩定,但可能無 法恢復正常神經功能,導致中度至中 重度的功能障礙,無法自立生活。 ● 建議:醫師可能會建議執行氣切手 術,然後可以選擇轉到最近的呼吸照 護中心或者在家接受長期照護。 ● 注意:長期照護對於日常生活活動和 認知功能有一定的影響,需要考慮患 者的生活能力。 撤除維生系統: ● 情境:當醫師確定病患的病情無法 治癒,且會進入無法避免的末期階段 時,家屬可以考慮撤除人工呼吸器等 維生系統。 ● 程序:這需要家庭會議,醫療團隊和 家屬共同參與,並且經過完整的病情 說明後,家屬可以決定撤除維生醫療 的時間。 ● 考量:這是基於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 規定,目的是減輕末期病人的痛苦。 器官捐贈: ● 情境:當病人被確診為腦死時,意 味著腦部功能完全喪失,而且無法恢 復。這時家屬可以考慮器官捐贈。 ● 過程:家屬了解病人的病情已經走向 不可逆的狀態,並同意無償捐贈適合 的器官給需要的病患。 ● 重要:器官捐贈是一個新的開始,可 以拯救其他病患的生命。家屬擁有充 分的選擇權,可以選擇是否捐贈器官。 整個過程需要醫療團隊和家屬的共 同努力,透過細心的討論和考慮,達成 最適合患者的醫療決策,以確保患者獲 得最好的照護。

27 保健園地 急救後的病患,要如何選擇後續的醫療照護? 家屬簽屬捐贈同意書 通知移植團隊小組待命 器官捐贈 醫師仍會持續救治病人 直到確認病人無法回復生命 喪葬費用的支出 遺愛人間 病人會立即面臨死亡 ● 無照護場所 需求的考量 立即死亡 長期照護 家屬可以簽屬手術同意書 病人接受氣管造口術 後續病人日常生活皆需專人協助 在長期照護下,病人呼吸 較不費力、更換管路容易, 並可減少長期使用氣管內 管之併發症 病人的存活時間延長 家屬有更多時間陪伴病人 若不氣切, 則免除氣切 手術之風險 氣切傷口感染風險 侵入性管路增加外觀 (氣切傷口)改變 若不氣切,易造成鼻腔或 口腔疼痛潰瘍、聲帶受損 術後暫時性傷口疼痛 ● ● ● ● 經濟負擔較大 居家 長期照護 中心 可能較長 由家屬簽同意書,審查通過後 醫療人員將移除病人的氣管內管 撤除維生系統 維持病人基本生理需求及其 舒適、減輕疼痛 醫療團隊將提供緩和 舒適治療 不需要再接受任何侵入性 的治療 減少後續所帶來的不適 極為少數的情況可能繼續 存活數天甚至數周 短時間內可能會面臨死亡 ● ● 居家 一般病房 安寧病房 長期照護 中心 經濟負擔可能較小 視病人後續存活 長短及治療需求 可能較短 或面臨死亡 要做的事 優點 缺點費用生命週期 照護場所

讀者 ◆ 健康教育中心 我因為患有免疫疾病長期在吃類固醇,上個月醫師建議做個骨質密度 檢查看看,結果發現我已經有骨質疏鬆了!醫師說類固醇無法停藥, 我該怎麼辦?越醫越病!我好煩惱……。 類固醇有很好的抗發炎效果,在許多免疫疾病的治療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然 而骨質疏鬆正是長期使用類固醇的副作用之一,其停藥與否需仰賴專業醫師 評估,方能找到類固醇於疾病療效與副作用之間的平衡。而針對骨質疏鬆的 部分,我們提供以下建議: 1.每日攝取鈣質1,200-1,500毫克(mg)及維生素D 800-1,000國際單位(IU)。 2. 維持運動習慣,並加入負重運動訓練肌力,以保護骨骼,預防跌倒。 3. 依照醫師評估使用骨質疏鬆治療藥物。 我女兒今年23歲,我最近發現她好像已經咳嗽咳很久了,她說的確 她這兩個月來時不時就會咳嗽,她自己覺得應該是過敏引起的,但我 覺得有點不尋常,擔心會不會是肺癌前兆?請問她這種情況,如果去 就醫的話該掛哪一科呢?直接去看腫瘤科可以嗎? 慢性咳嗽的原因很多,常見的因素包括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COPD)、胃食道逆流、感染等。目前雖不能排除有肺癌的可能,仍建議 就醫時應先掛診胸腔內科,所有肺部相關疾病(包括肺癌)皆可由胸腔內科 評估診療。 vol.222.2024.5月 28

保健園地 ◆ 金山分院居家護理所護理師 莊美華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金 山 快 訊 29 台大花絮 院成立諮商門診(圖一、二)開辦ACP 諮商門診,透過共同合作,協助北海岸 四區衛生所及醫療機構訓練種子人員, 提供諮詢及推動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服務。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推動的困難是諮 商費用和民眾的識能,院方為支持團隊進 行預立醫療諮商,不僅提供本院員工、居 家病患、重大傷病、88歲以上民眾、低 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個案及員工免費諮商 服務,期能擴大服務及降低弱勢族群就醫 負擔;此外,團隊更進一步規劃團體諮 商、法鼓山僧眾生命末期照護品質提升種 子計畫及北海岸民眾諮商費用補助計畫, 讓更多的民眾透過計畫參與,進而了解 ACP之內涵,更主動擔任種子的角色。 在跨機構連結中,團隊與北海岸四區衛生 所,共同建立北海岸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社 區網絡,定期開會討論(圖三、四),全 力推動北海岸之預立醫療照顧諮商服務, 藉由跨機構緊密地連攜合作,落實了以人 為本連續性的整合式照護模式。 臺大醫院金山分院地處偏遠,多 年一直致力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因 應高齡化人口與失能病患的照護需求, 本院從101 年起致力推動居家照護, 協助民眾在地老化、在宅往生。我國於 108年推動並實行病人自主權利法,其 目的為尊重病人醫療自主、保障其善終 權益及促進醫病關係和諧;有鑒於此, 金山分院從居家出發,由居家護理所為 核心,結合6 位家醫科醫師、社工師 及心理師,共同組成堅實的預立醫療照 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團隊;為保障北海岸社區民眾及 居家照護個案之知情、選擇、接受或拒 絕醫療的權利,我們也率先從居家照護 病患進行諮商,主動從醫院走入病人家 中開啟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服務。 為有效提升北海岸預立醫療照護諮 商服務品質及量能,團隊更進一步輔導 新北市四區(萬里、金山、石門、三芝) 衛生所、貢寮區樂文診所及八堵礦工醫

圖一 團隊輔導金山衛生所ACP諮商門診 圖三 定期推動北海岸ACP社區網絡會議 圖五 北海岸周年實務與法律研討會 圖二 團隊輔導礦工醫院開辦ACP門診 圖四 院長主持北海岸ACP社區網絡會議 圖六 區公所舉辦大型講座推廣 vol.222.2024.5月 30 在社區推廣面向,團隊除提供參與 民眾預立醫療照護推廣影片、海報及教育 手冊外,更結合運用在地之紅樹林電視 臺、區公所、社區推廣站、院內醫事人員 種子教育訓練、學生實習、大型會議推廣 等方式進行雙向溝通,同時也定期舉辦說 明會、座談會、專題演講等活動,增強北 海岸民眾事先立下「預立醫療決定書」的 概念,期能協助民眾保有善終權益。 截至目前,團隊共舉辦44場ACP 推廣講座及2場北海岸大型ACP醫療 及法律研討會(圖五、六),共計有超過 2,000人次民眾接受ACP講座,同時也 協助超過200位北海岸民眾完成預立醫 療照護諮商,並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 同時也協助核章並上傳註記於健保卡 中,以守護北海岸民眾善終權。

◆ 社會工作室社會工作師 胡善喻 小學二年級的小宇,罹患了病灶位 置刁鑽的小腦惡性腫瘤。歷經化學治療、 放射治療跟開顱手術這些艱難的戰役後, 他終於回到朝思暮想的學校繼續學習的旅 程。但復發的腫瘤很快又把他帶回小兒血 液腫瘤科的病房裡。這次,腫瘤不再像過 去一樣輕易對治療俯首稱臣,越來越強烈 的藥物治療讓小宇的小小身軀越來越難以 承受,但腫瘤卻依然頑固。 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上,你想像中 沒有遺憾的「圓滿」是什麼樣子? 是在工作上取得相當成就,完成自 我實現?是親友齊聚一堂、與家人情感 和樂?還是實現財務自由,不須為金錢 煩惱? 那麼,你有想像過,對於在病程即 將走向生命末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眼中 沒有遺憾的「圓滿」是什麼樣子呢? 最好的時光 31 台大花絮 昨天的煩惱,今天想開了嗎? 最好的時光,出現了嗎? —安溥‧〈最好的時光〉歌詞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