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診斷,並根據鑑定的目的詢問 特定的事項。有一些比較簡單的鑑 定,會在一天結束,當狀況比較複 雜時,會評估是否留置鑑定,例如 留在病房觀察一周。 三、 鑑定後:出具書面報告、同儕審 查、以及來函回覆、交互詰問等等。 是否有精神疾病,犯罪就不用負責? 這是一般民眾看到重大社會案件報 導時,最常產生的疑問。關於是否要負 刑事責任,主要看的是刑法第19條:行 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 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 為之能力,或該能力顯著降低。所以很 清楚的,不是有了精神疾病就可以不用 負責。個案的精神疾病要影響到理解他 所做的行為是錯的,以及雖然知道是錯 的但仍無法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才符 合刑法第19條所述之狀況。所以重點是 在「犯罪行為時」的精神狀態! 民眾一定很好奇,精神鑑定真的有 辦法看得出來是否裝病嗎?首先詐病跟 說謊不同,專業的司法精神科醫師能夠 處理的是前者,而非後者。再者詐病不 是容易的議題,要辨別出來牽涉到很多 的因素,包括醫師觀察的時間有多久、 裝的症狀以及程度為何、鑑定人以及被 鑑定人對於精神病理學的理解、有無充 分的側面資訊及心理衡鑑工具輔助等 等,希望透過各種資訊來源、不同專業 及衡鑑工具,儘量識別詐病。 司法精神醫學領域,歡迎有志者的加入 最後也與有心想走的司法精神醫學 領域的醫療人員分享,這個領域要處理 的事務多半會涉及與法律專業人員的協 作,同時心態上並非單純的治療病人, 更重要的是求取事實真相,輔助司法機 關追求「正義」的價值。所以除了本身 的醫學專業知識以外,也需要盡量涉獵 法律、犯罪學、衛生政策的知識建構與 實務操作,思考怎麼橋接醫學與法律的 價值觀與語言邏輯,因此是個非常有挑 戰性的領域。 11 發燒話題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