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19

23 兒童專欄 下顎骨角處有明顯骨頭缺損或骨質異 常,導致不易施行內固定時,我們則會 選擇雙側垂直支切骨術合併上下顎間鋼 線固定四至八周,以降低其手術風險。 亦有可能會採取下顎左右兩側合併不同 之術式,方便醫師調整下顎骨之位置與 型態,以求最佳治療效果。 3. 上、下顎前部切骨術(Anterior Segmental/Subapical Osteotomy, ASO) 上、下顎骨前端的切骨術,通常 需拔掉該顎的第一小臼齒,磨掉齒縫間 的骨頭,接著將前牙區六顆牙齒之骨 塊與上、下顎基底骨分開,將前排牙 齒往後方退後或調整其角度。此術式 以往多用於治療雙顎前突(Bimaxillary Protrusion)之患者。然而近年來,由 於矯正錨定骨釘、骨板(Temporary Anchorage Device,TADs)之理論 與技術之進步,此類微創治療之臨床應 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對於此類病友之治 療效果可預期性亦大幅提升,且其有著 僅需局部麻醉下門診手術即可施行、加 以安全性高、所需費用較低等之種種優 勢。因此近年來,雙顎前突患者接受全 身麻醉施行上、下顎前部切骨術的比例 就大幅下降。 4. 下頷成型術(Genioplasty): 功能為將後縮的下巴推出來或不對 稱之下巴調整其位置與型態。 5. 下顎骨(角)成型術(Mandibular angle-plasty/ Mandibuloplasty) 針對不對稱或明顯異常增生的下顎 骨角處進行修形,以改善臉部側面線條。 6. 顴骨成型術(Malarplasty) 針對不對稱或明顯異常增生的顴骨 進行修形、或切開、移動內縮,以改善 中臉部正面線條。 以上六類術式均可單獨或合併施 行,在患者與齒顎矯正醫師,口腔顎面 外科醫師進行充分討論溝通,並針對患 者主訴、手術相關效益與風險評估等達 成共識後,由齒顎矯正與口腔顎面外科 醫師共同擬定計畫施行手術。 傳統上,多藉由2D的紙上模擬手 術(Paper surgery),擬定初步手術計 畫。接著,利用上下顎石膏模型與咬合 器進行模型手術(Model surgery)製 作手術定位模板(surgical stent),藉 此將手術的計畫轉移到實際的手術中。 然而近十幾年來,由於牙科錐狀束電腦 斷層(CBCT)攝影技術的進步,得以 提供臨床醫師高精準度影像,再配合3D 攝影技術與相關影像分析軟體的進步, 讓手術醫師開始得以電腦模擬(Virtual Surgical Planning,VSP)手術中顎骨 的移動。再利用3D列印之手術定位導 版或手術導航系統,將虛擬手術計畫轉 移到實際手術步驟中,以減低手術醫師 於術中定位的負擔與誤差,並獲得更精 準的手術成果。早在2014年開始,本 院口腔顎面外科正顎手術團隊開始將電 腦輔助模擬手術流程(Computer Aid Surgical Simulation,CASS)應用於 所有接受正顎手術之患者。藉由此類模 擬軟體的幫助,我們得以在手術前精確 地、仔細地規劃與驗證每一個臨床的步 驟,並預測手術後的效果。這樣數位化 的準備流程,不僅可以大幅減輕術前準 備工作所需之流程時間與人力負擔,同 時也能藉由即時立體的3D影像分析與 測量,獲取更多關鍵的資訊,擬定更為 周全的手術計畫,於手術中更加精準地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