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19.2024.2月 22 正 顎 手 術(Orthognathic Surgery,OGS),即是以手術方法矯 正上下顎骨骼及齒列咬合關係的異常, 因此,亦可稱為(齒)顎骨矯正手術, 其主要目的有:(1)矯正齒顎咬合關 係、促進咀嚼功能;(2)調整顎顏面外 觀,如左右不對稱、顎骨歪斜等;(3) 改善發音、呼吸道狹窄等問題;(4) 間接恢復自我認同與信心、改善社交生 活與心理健康等等。以一般治療流程而 言,病人首先在接受全口口腔健康、與 齒列關係的完整評估後,需讓牙科齒顎 矯正專科醫師檢查顏面骨骼及牙齒發展 與排列的情形,並作詳細紀錄,包含口 內、外影像紀錄、全口環景式、與頭顱 前後、側面平面X光檢查,並取模製作 牙齒模型等。再根據這些資料,初步以 測顱分析(cephalometric analysis) 為起始,分析患者上下顎骨相對關係 (angle's classification)及各個解剖 定位點的相對位置,歸納出病人其為 第一、二、三類的哪一類咬合異常後 (malocclusion),再與口腔顎面外科 手術團隊醫師,進行聯合病例會議討論 後,擬定相關治療計畫與方向。 依據患者的顎骨關係之不同異常情 形,正顎手術可能有以下幾種常見、但 不限於此的手術方式可以選擇: 1. 勒福氏第一型上顎切骨術 (Maxillary Le Fort I Osteotomy) 是將上顎骨沿者鼻腔與鼻竇腔 下部切開,將齒列、齒槽骨與硬顎重 新調整位置,再以鈦合金迷你骨板 (miniplate)固定。此術式可依臨床 需求調整上顎位置,進行上下、前後與 左右方向之移動與三個軸向之轉動,也 可依需求將上顎骨再分成2-3塊,改善 前後長度過多或左右寬度不足之問題。 例如:病友有中臉部塌陷、上顎發育不 足之情形;或是相反,上顎發育過剩導 致微笑時牙齦露出過多,有明顯露齦笑 (Gummy smile)時,均可利用此術式 調整改善。 2. 下顎垂直支切骨術(Mandibular Ramus Osteotomy) 又依據手術方式之不同,常見的 有以下三類:垂直支切骨術(Vertical Ramus Osteotomy)、矢向劈骨術 (Sagittal Splitting Osteotomy)、與倒 L 型切骨術(Inverted L Osteotomy) 等,各有其臨床適應症與優、缺點,手 術醫師會分析病人情況後建議其接受較 為合適的做法。以本科的治療準則為 例,近年來,由於手術方式與相關手術 器械的進步,大多數採取下顎雙側矢向 劈骨術為主,此方法各骨塊間可以迷你 骨板進行內固定(internal fixation), 因此術後患者不需進行顎間鋼線固定 (intermaxillary fixation)綁住限制其活 動,有助於術後儘早張口進食,加速顳 顎關節功能之恢復。然而,若下顎骨有 其他問題,如嚴重單側顎骨發育不全, 或半邊小臉症患者,我們則會建議其接 受倒L 型切骨術;而若是患者本身,於 正顎手術的成效與注意事項 ◆ 牙科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 林鴻穎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