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18.2024.1月 24 入治療。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及臺灣國 健署的兒童肥胖防治實證指引建議,建 議篩檢的對象為10歲以上的過重或肥 胖兒童,且有下列危險因素:(1) 媽媽為 糖尿病或是懷這個孩童時患有妊娠糖尿 病,(2) 二等親內有第2型糖尿病的家 族史,(3) 有黑色棘皮症、高血壓、高血 脂、低出生體重兒或是多囊性卵巢症等 胰島素抗性的特徵,符合這些條件的孩 童可以抽血檢驗空腹血糖及糖化血色素 (HbA1c),大多就可以確診是否為糖尿 病或是糖尿病前期。若診斷為第2型糖 尿病的兒童及青少年,第一步應積極調 整生活方式,運動減重與飲食控制,而 減重部分常需要家庭及學校共同參與。 兒童與青少年減重原則 臺灣社會轉型,家庭結構改變,導 致大多數的兒童運動量減少,3C產品 使用時間長,三餐常以速食及超加工食 品為主,含糖飲料攝取增加,再加上老 一輩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孩子就是要 養得白白胖胖的」、「小時候胖沒關係, 長大再減肥就好」,這些都導致臺灣兒童 與青少年的肥胖率節節上升。因為這些 飲食及運動習慣都是從小養成,所以生 活調整更需要整個家庭及其成員一起參 與。主要的減重原則,不外乎:(1) 減少 熱量攝取、(2) 調整飲食結構、(3) 增加 運動。細節部分,我們可以參考兒科醫 學會參與制定的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實證 指引中「85210」建議,如下 8: 天天要睡滿8小時以上、 5: 天天至少要吃5份以上蔬果、 2: 每天使用3C電子用品不超過2 小 時,眼睛每用30分鐘要休息10分鐘、 1: 每1天至少要運動30分鐘以上、 0: 零含糖飲料,多喝「白開水」,至少 要喝1,500 C.C以上。 青少年第2型糖尿病之藥物治療 在一些困難減重及血糖仍控制不 佳的青少年第2 型糖尿病患者,能使 用的藥物治療選擇性極少。第一線使 用的藥物為二甲雙胍(Biguanides, Metformin),主要可以減少肝臟的葡 萄糖新生,減少腸道吸收葡萄糖,並且 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若是仍無法達 標(治療目標HbA1c<7%),可考慮 加上胰島素治療,或是升糖素胜肽-1 (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 受體促效劑治療。GLP-1受體促效劑是 近年來很熱門的糖尿病治療新藥,除了 能刺激胰島素分泌來降低血糖,也有降 低食慾的效果,因此除了控制血糖外, 也會經由減少進食的量及速度,進而達 到減重的效果。因為降低食慾,GLP-1 受體促效劑也常有用於減重治療,也就 是大家常聽到的「瘦瘦針」,但是大多病 人停藥後會有復胖的情況,因此減重部 分最重要還是要靠持續健康生活作息及 飲食習慣的改變。 結論 糖尿病的年輕化,也帶動了成人 第2型糖尿病盛行率的上升,長期血糖 控制不佳更會造成心血管及腎臟、眼底 及神經病變,這些長期併發症影響著這 些青少年第2型糖尿病患者未來的生活 品質及預後。有效防治兒童及青少年肥 胖,並及早介入生活飲食調整,才能減 緩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這些都需要家 長與學校從孩子早期做起,保持持續性 的健康生活習慣,才能促進兒童青少年 健康。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