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發燒話題 另外,青少年在學習上還有一個 問題就是,不知道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孩子無法理解現在所學和未來工作有何 關聯性,著重在反覆解題與背誦,忽略 了孩子志趣與未來發展方向的規劃。青 少年對於未來的想像,往往只能就近從 父母身旁親友的職業來觀摩,缺少機會 去探索各種不同職類的甘苦。過去臺北 巿曾有baby-boss,可以給孩童各職 類體驗的機會,在現有教育中提供的職 業教育太少了,在社會中每種職類都很 重要、不可缺少,因此建議未來教育制 度能多重視職業教育發展,讓孩子能適 才適所,為自己興趣及所嚮往的工作而 努力。 同儕認同/兩性探索/親子關係 對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來說,父母 已不是最重要的了,朋友同儕說的話, 往往比父母說的話重要許多。尤其現今 網路傳媒普及時代,青少年在乎別人看 待自己的形象,這也是一個自我認同的 過程。 至於兩性議題也是一個結構性的 問題,我們先試問做父母的人「請問, 你可以接受孩子在青少年時期開始交男 女朋友嗎?」相信絕大多數的家長是抱 持反對態度的,認為青少年時期應以學 業為重,不應觸及兩性議題。當孩子漸 漸長大,進入大學後,父母親才會覺得 可以交男女朋友,但又不能談及婚姻。 等到孩子畢業了,卻突然要求剛成年不 久的孩子趕快結婚?!這樣的反差會讓 孩子措手不及。原本是不能談論的禁忌 話題,突然轉為要求孩子要成長、獨立 承擔一切,如此劇烈的轉變,自然對年 輕人產生強大的壓力。為此,最好的解 方應是從平常的家庭教育做起,從小時 候學齡孩童就要有機會及空間可以和父 母溝通對話,建立雙方彼此信任且尊重 的親子關係。尤其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 代,家長想要嚴格限制青少年使用網路 媒體,卻也怕青少年難以融入同儕,如 果放任,又怕孩子迷失在網路世界,但 一味限制反而徒增親子間溝通障礙衍生 衝突。其實,家長和青少年之間可以從 「指導關係」轉變成「合作關係」,讓孩 子理解父母的限制是在協助他,並且可 加以修正調整。所有根源都在於家庭是 一個有彈性、可以聆聽、可以調整的安 心地方。 這個年紀的孩子需要有「獨立性訓 練」,父母要瞭解孩子即將轉變為成人, 要讓孩子對社會有所認識,賦予的權利 與義務要相互搭配,不能只給權利,也 要附帶相對應的義務。就像成人在社會 上工作賺錢,要先把交辦工作內容完 成,要讓青少年習慣這個過程,才能成 為足以承擔責任的成年人。 在醫療臨床上如何處理青少年的心 理問題呢?通常這樣的青少年被帶來看 診,很少是出於自願,大部分認為自己 沒有問題,也沒有病識感,只覺得融入 社會讓他很困擾。遇到這樣的青少年, 需要付出耐心陪伴他,讓他理解我們的 角色是想協助他,不會一開始就進行藥 物治療,在長時間的陪伴並取得信任 後,再討論如何做才會對病人最好。 睡眠問題 青少年期的生理體態和睡眠問題有 關係,根據青少年期的睡眠需求而言, 相信臺灣的孩子應有九成以上都是睡眠 不足:太早起床上課、上課及補習時間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