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台大花絮 疫情期間能同時見到病人阿柱與母 親在醫院的機會少之又少,再加上母子 兩人不時因經濟問題、生活習慣、對事 情認知立場不同起口角衝突,社工師要 與阿柱母親一起溝通討論醫療與照顧的 安排,真是難上加難。 這一天我從病房走廊走到第17病 室門口,映入眼簾的是充滿愛的溫馨畫 面-阿柱正幫母親按摩手臂。趨前與母 子打招呼,阿柱母親告訴我前幾天提了 重物手臂仍痠痛,阿柱幫她按摩舒緩, 我稱讚阿柱的貼心,阿柱母親似乎也享 受著親子間的親密。回想阿柱童年成長 往事,此刻互動能有這樣的轉變並不容 易!阿柱從小在家庭暴力環境中成長, 母親為了逃離父親的暴力相向,帶著哥 哥、弟弟離家,但來不及帶上阿柱, 阿柱在缺乏關愛的環境下長大,小學 三年級時學業中輟,曾經因為好奇接觸 毒品入獄服刑。罹癌前在工地當了一段 時間的派遣工,為了治療才北上尋母。 四十年來再次與母親、哥哥和弟弟共同 生活,也許是成長過程遭受的欺凌與挫 折,造就阿柱衝動的個性,情緒不穩易 有暴力行為,曾經揚言恐嚇、作勢打 人、持刀威脅,家人們對他的行為感到 困擾與畏懼。治療期間阿柱母親多次打 電話向我傾訴阿柱的不是,而阿柱也坦 誠說他是故意氣母親或兄弟。身處親子 與手足間衝突風暴中的我,承認自己對 於化解沈痾已久的衝突實在無能為力, 只能時而陪伴無助擔憂的母親,時而傾 聽阿柱的感受,讓雙方有更多的對話。 阿柱的病情持續惡化,因腫瘤壓 迫進行氣切後無法談話,臉部腫到只有 一隻眼睛睜得開,再加上識字有限,大 多使用拼音,與阿柱的筆談溝通更加困 難。醫療團隊發現阿柱已漸漸地無力行 ◆ 社會工作室社工師 呂宜玲 最後的微光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