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保健園地 病況後造成行動不便或長時間 臥床。 常見症狀 姿勢性低血壓是隨姿勢變換所導致 的低血壓症狀,一般發生在久坐起身或 是從躺臥轉為站立時,通常休息一下症 狀就會改善。發生時間多為半夜如廁、 清晨起床或早餐後,且與跌倒、骨折、 腦中風或心肌梗塞有顯著的相關。常見 症狀有: ● 隨著姿勢改變而有頭痛、頭暈、視力 模糊、心跳加快、虛弱無力、昏厥、 噁心、頸部疼痛、下背痛等。 ● 因用力解便、解尿、進餐後、長久站 立、環境溫度升高等因素會加重症狀。 ● 嚴重則有心絞痛或暫時性腦缺血發作。 ● 老年人可能會無症狀或出現不典型表 現包括講話不清、視力模糊、跌倒、 神智不清等。 藥物 治療姿勢性低血壓藥物皆需由醫師 評估後才可開方使用,依據原因各有不 同,通常為邁妥林錠(midodrine)抑 制血管擴張或可體松片(cortisone)補 充腎上腺素。 非藥物照護原則 最重要目標為「預防跌倒」及「病 人安全」。包括: 一、 測量血壓:只要有跌倒發生或與 姿勢改變相關症狀,則需依序測 量仰臥、坐姿和站立時(間隔3 分鐘後)的血壓及脈搏。 二、 詳細的相關病史詢問及身體檢查。 三、 檢查並矯正會造成姿勢性低血壓 的原因(例如出血或脫水)。 四、 檢視所有的藥物,並調整可能會 引起姿勢性低血壓的藥物。 五、 採漸進式活動,姿勢改變時放慢 速度:勿突然站起,起身時要 慢,無論是從躺到坐或是從坐到 站,都要先休息停頓3-5分鐘再 做下一個動作,特別是早晨下床 時,先坐一段時間,沒有暈眩感 再起身站立。 六、 執行以下動作可幫助下肢肌肉收 縮,並促進血液回流:站起前先 做幾分鐘的雙腳運動、起身後雙 腳雙手交叉、繃緊下肢肌肉、腳 抬高、蹲下等。 七、 避免用力如廁、咳嗽、久站、盤 腿、久坐或長時間臥床。 八、 早餐進食少量及避免吃大餐或 飲酒。 九、 飲用足夠的水分,適量增加鹽分 (一天4-10克)攝取(若有心臟 或腎臟問題則需請教醫師)。 十、 依醫師指示在下床前或有急性症 狀時,可快速且大量飲水,在 5-15分鐘內喝完500 c.c. 冷開水 (例如一天三次)。 十一、 避免平躺,睡眠時床頭傾斜抬高 至少10度,大約15-25公分。 十二、 使用束腹帶或穿著及腰彈性褲 襪(壓力襪),促進下肢靜脈血液 回流。 十三、 平時規律運動,例如訓練下肢肌 力和有氧運動都有幫助。 十四、 諮詢專科門診:神經科、心臟 科、老人科或復健科醫師。 十五、 促進老年人身體功能狀態及減少 合併症發生:跌倒預防、提供適 當輔具及正確使用方法、復健等。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