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14.2023.9月 18 意速率不可過快,否則容易導致高血 糖。在有糖尿病病史的病人,可考慮 將胰島素加入全靜脈營養液中,並密 切追蹤血糖值。 2. 蛋白質/胺基酸:用於合成身體的蛋 白質,包含必需及非必需胺基酸, 一公克的蛋白質能提供4 大卡的熱 量。每日的需求量根據病人的疾病而 不同。一般成人每日每公斤體重給予 0.8至1.5公克,若為外傷、燒燙傷、 嚴重感染或重症的病人,因其蛋白質 消耗較快則應提高每日給予量。但若 腎功能不佳但未接受透析,則須限制 蛋白質攝取量。富含支鏈型的胺基酸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BCAA)可考慮用於肝性腦病變的病 人,降低過多的芳香環胺基酸進入腦 部導致神經傳遞物質發生障礙。 3. 脂肪/脂質:一公克的脂質可提供9 大卡的熱量,與葡萄糖共同作為熱量 來源,並提供生理所需的必需脂肪 酸。市售的脂肪乳劑濃度有10%及 20%,分別可以提供每毫升1.1大卡 及2.2大卡的熱量。一般而言,靜脈 營養的脂肪供應量占總熱量的25至 35%為理想。若過量給予容易造成血 脂過高、肝功能異常等,在靜脈營養 給予的期間應定期監測三酸甘油脂。 4. 電解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除了上 述的三大類營養素外,電解質、維生 素及微量元素也必須考量是否加入靜 脈營養輸液中。電解質如鈉、鉀、 磷、鈣、鎂等與體內水分及新陳代謝 息息相關。在調配電解質組成時須同 時考慮病人的酸鹼平衡狀態,也應定 期監測血液電解質濃度。維生素亦為 不可或缺的營養素,須注意其中的維 生素K可能會影響抗凝血劑的作用。 而微量元素如銅、鋅、鉻、硒等在體 內的含量雖然非常少,但在生化及生 理反應扮演重要的角色,所需的種類 及給予量應視病人的疾病狀況調整。 ● 靜脈營養的合併症: 1. 再餵食症候群(refeeding syndrome): 若病人長期處於禁食或營養不良的狀 態,會導致身體內的蛋白質、脂肪、 電解質等缺乏。當重新餵食後,血糖 上升使胰島素的分泌增加,刺激蛋白 質及脂質的合成。此過程會消耗電解 質導致血液中的鉀、磷、鎂濃度下 降,進而可能發生心血管、呼吸或神 經系統的問題。 2. 肝膽功能異常:使用全靜脈營養數週 後,可能出現肝臟酵素升高、脂肪淤 積、膽汁淤積、膽結石等合併症,可 藉由適當調整給予的熱量,並及早由 口進食等方式降低發生機率。 3. 管路感染:靜脈營養輸液也是適合細 菌生長的培養液,因此可能發生導管 感染。操作時確實執行無菌技術可有 效降低感染發生率。 結語 營養不良的病人可能具有較差的預 後,併發症及感染的風險也會上升,因 此在治療疾病的同時給予足夠的營養是 十分重要的。最佳的營養補充方式是由 口攝取並經由腸道消化吸收,若因疾病 無法由口進食但消化道仍有功能,則應 優先考慮由腸道給予營養(如胃灌食或 小腸灌食),以維持腸道黏膜功能。若需 使用全靜脈營養時,應密切監測血中電 解質、酸鹼度、肝腎功能、水分平衡、 體重等,並適時調整各營養素的給予量。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