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12

vol.212.2023.7月 22 完成孩子的語言發展與言語語音發展的 評估,如此完整的評估才能有明確的診 斷,依此訂定語音清晰的訓練計劃。 孩子1歲開始會說話,就字正腔圓 嗎? 孩子說話語音的標準是有一定的發 展歷程,許多學者研究分析臺灣2到6 歲的孩子是否能夠正確發出37個注音符 號,結果可以歸納出3歲之前的孩子有 90%應該可以發出所有的韻母,以及聲 母中的ㄅㄇㄉㄊㄋㄌㄍㄎㄏ,而6歲之 後才能完全正確發出的聲母為ㄓㄔㄕㄖ 等。因此一位3歲的孩子說「佩佩豬出 門去吃飯」,結果被誤聽成「貝貝嘟嘟門 去嘟辦」,是可以被接受的,但若是一位 7歲的孩子,就需要盡快給予語音評估 與治療了。 如何發出正確的語音? 言語語音的產生需要由五大系統 呼吸、發聲、共鳴、構音、節律協調合 作,產生適當的氣流,再藉由神經肌肉 的精準調控舌頭、雙唇、軟腭、硬腭等 構音器官,做出目標構音位置與構音方 法來發出每一個語音。例如上門牙碰著 下唇摩擦發出「ㄈ」的語音,或是張大 嘴巴再慢慢地做成圓唇的過程中,持續 發出的語音為「ㄠ」。 從小奠定良好發音基礎 簡單的說,我們用嘴巴說話也用嘴 巴吃飯,若要說話字正腔圓,嘴巴當然 要能運用自如,那最佳的嘴巴運動是什 麼呢?從出生那天開始一直持續執行的 活動「吃」,就是最佳的運動。嬰兒6個 月大之前要用力快速的吸奶喝下,6到 12個月大開始練習吃副食品,學習吃 手指頭上或是湯匙、筷子上的食物,到 了1歲之後,就要漸進的練習吃嬰兒泥 狀食品,進步到軟質而至一般質地的食 物,也就是要讓孩子有機會學習咬斷食 物、磨碎食物、咀嚼食物,食物能在嘴 巴內有效的被咀嚼,而後順利地吞下的 過程,此時雙唇、舌頭、雙頰、軟腭都 一起做運動,所以若將食物煮到軟爛給 2歲的孩子吃,就等於剝奪了他的構音 器官「作運動」的機會。 剪舌繫帶後就不會「臭奶呆」? 因為舌繫帶看起來過短,覺得舌尖 無法往上舔到上門牙,或是無法舔到左 右嘴角,這有可能會造成用餐時無法把 牙縫或是齒槽溝內的食物舔乾淨,但是 會造成發音不標準嗎?您可以試試看, 在說話的時候舌尖都不要翹高起來,讓 舌頭都擺得平平的,可以說出讓人聽得 懂的語音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即使 是說「老鼠」,ㄌ和ㄕ的語音,舌尖不翹 高也可以發得出正確的語音。另一方面 來說,即使剪了舌繫帶,還是需要給予 構音方法與構音位置的語言構音的評估 與治療。 一兼二顧:親子遊戲中促進語音的驚喜 1. 帶著孩子一起玩聲音,如: ● 模仿環境的聲音:叭叭叭的喇叭聲、 喔咿喔咿的救護車聲、劈啪劈啪的鞭 炮聲、滴答滴答的時鐘聲,可以促進 「ㄅ」、「ㄛ」、「ㄧ」、「ㄆ」、「ㄉ」。 ● 模仿動物的聲音:小蛇的聲音「嘶∼」、 公雞啼「咕、咕咕∼」、小馬走路「ㄊ 一ㄊㄚㄊㄧ」,可以促進「ㄙ」、「ㄍ」、 「ㄊ」。 ● 模仿身體的聲音:「ㄅㄨㄅㄨ」放屁 的聲音、肚子「咕嚕咕嚕叫」,可以促 進「ㄅㄨ」、「ㄍㄨ」、「ㄌㄨ」。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