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11

29 保健園地 況,我們可掌握以下基本照護原則,共 同守護病人的安全與健康: 1. 規律的生活作息:將日常基本的生活 動作(例如:吃飯、解便、刷牙、洗 澡等)都當成重要活動來安排,可讓 病人每日保有身體活動習慣(宜安排 於日間),晚上房間內避免光線直接照 射而影響睡眠。 2. 溝通技巧:維持失智病人尊嚴,傾聽 他的感受和想法,當病人不斷重覆語 句或情緒逐漸高漲,可藉由注意力轉 移,避免和他爭辯。 3. 生活照顧:定期門診追蹤治療、遵照 醫師指示服用藥物、一同維持失智病 人身體健康。 4. 營造安全居家環境:居家無障礙,需 收納整齊、無高低落差、走道夠寬、 失智症可能出現的警訊或情況 舉例說明 記憶減退影響到生活 一般人偶爾忘記開會時間、與朋友的約會,過一會兒或經提醒會再次想起來。 但失智症病人忘記的頻率較高,且可能完全忘記該事件。 無法完成原本熟悉的事務 計程車司機找不到油門開關;廚師不知如何炒菜等。 言語表達出現問題 一般人偶爾會想不起某個字眼,失智症病人想不起來的機會更頻繁,甚至以替 代方式說明簡單的辭彙,如「送信的人(郵差)」「用來寫字的(筆)」等。 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 一般人偶爾會忘記今天的日期,在不熟的地方可能會迷路。但失智病人會搞不 清年月、白天或晚上,在自家周圍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 過馬路不看左右紅綠燈,借錢給陌生人,穿著打扮不適合天候,買不新鮮的食 物等。 抽象思考出現困難 對言談中抽象意涵無法理解,而有錯誤反應。日常生活中對電器指示說明的意 思無法理解,如微波爐、遙控器、提款機的操作。 東西擺放錯亂 一般人偶爾會任意放置物品,但失智症病人更頻繁,將物品放在非習慣性或不 恰當的位置,如水果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被子裡、到處塞衛生紙等。 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 一般人都會有情緒的變化,失智病人的情緒轉變較快,一下子哭起來或生氣罵 人,情緒的改變不一定有可理解的原因。 個性改變 一般人年紀大了,性格也會有少許改變,失智病人可能會更明顯,如疑心病 重、口不擇言、過度外向、失去自我克制或沈默寡言。 活動及開創力喪失 一般人偶爾會不想做家事、不想上班工作,失智病人變得更被動,需要許多催 促誘導才會參與事務、原本的興趣嗜好也放棄了。 加裝扶手、地板保持乾燥,動線安 全,並設置小夜燈,以避免跌倒。 5. 空間好辨識:如插座、桌椅、浴廁馬 桶坐墊顏色,若是能與地板、牆壁顏 色不同,讓認知退化的失智者,能清 楚分辨環境空間及使用方便。 6. 放置個人物品及照片提供記憶刺激, 增加失智症病人對過去背景和生活的 記憶。 7. 在廚房內放置他們慣用的水壺或爐具, 並選擇操作簡易且具安全的瓦斯爐。 目前仍無有效的藥物可治癒失智 症,但及早發現與治療,可有效延緩疾 病的惡化、維持病人生活功能與品質, 同時減輕照顧者壓力與負荷,如出現相 關警訊或症狀,應即早尋求醫療診治。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