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11

vol.211.2023.6月 24 年睡眠時間長度是自殺意念、自殺計 畫、自殺行為之獨立因子,即使在控 制憂鬱因子後仍有顯著相關。青少年 最佳睡眠時數為8-9小時,增加或減 少一小時的睡眠,可能影響11%的 自殺計畫風險(Chiu et al., 2018; Lovato & Gradisar, 2014)。 針對青少年睡眠問題有以下建議 1. 培養固定的睡眠習慣:每天固定就寢 時間及起床時間,並培養固定的睡前 活動。 2. 保持規律的生理時鐘:利用照光保持 生理時鐘的同步。每天一大早可將窗 簾拉開,讓陽光進入臥室內。 3. 適當的運動,以調整身心的平衡,對 兒童及青少年相當有益。除了每天固 定時間運動以外,亦可在假日安排出 外活動。 4. 了解孩子的睡眠或情緒障礙,協助接 受治療:兒童青少年的睡眠障礙常被 忽略。如果孩子出現白天疲倦、早上 不易叫醒、上課打瞌睡、白天過分躁 動不安、晚上不能順利入眠,且影響 正常生活作息與學業,則建議父母應 及早帶孩子就醫,作進一步評估,並 給予適當的治療與處理。 結語 青少年睡眠問題容易被輕忽,但往 往是情緒行為問題的重要指標,睡眠問 題若未獲得適當處置,亦可能影響青少 年的身心發展。因此,改善青少年階段 的睡眠衛生是極為重要的任務。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