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11

vol.211.2023.6月 22 約為7.5小時(假日9.5小時),亞洲學生 最短,大約為6.7小時(假日8.8小時)。 可能原因包括:3C產品過晚使用、學業 壓力、咖啡因攝取過多、以及尼古丁、酒 精等危險因子,還有網際網路的人際關係 等。睡眠不足青少年若白天或週末補眠, 可能改善認知功能,但無法取代充足夜眠 (Lo et al., 2017, Sleep)。 青少年常見的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基本機制大致可分為以下 類型: ● 與年齡發展不符合的睡眠時間(睡眠 量) ● 睡眠片段(睡眠品質):睡眠過程中 出現頻繁且反覆的醒覺 ● 不當的睡眠時間(生理時鐘、睡/醒 節奏) ● 睡眠不足:入睡或睡眠維持困難 以下將分別介紹各個青少年睡眠障 礙。 1. 日夜節律相位過度延遲(Delayed sleep phase disorder) 大約3-10%青少年有此困擾,其臨 床表現包括晚睡晚起、白天嗜睡、夜間清 醒警覺度高。成因包括較長日夜節律、白 天活動量過低、睡前運動量過大、夜間睡 眠驅力小、白天接受光度不足等。 建議處理原則如下: ● 提早入睡、提早起床,平日與假日同 步。 ● 依照目前生理睡眠時段,設定合適且 固定的起床時間。 ● 起床後拉開窗簾,或光照。 ● 起床後安排一定強度的體能活動。 ● 睡前兩小時,減少可能提升警覺度的 因子。 ● 寒暑假可採用時間療法: ◆ 延後超過4小時者:每天延後2-3 小時睡。 ◆ 延後未超過4 小時者:每天提早 15-30分鐘睡。 2. 嗜睡 青少年白天嗜睡可能有以下幾種原 因,包括睡眠不足、原發性嗜睡症、猝 睡症、及其他干擾睡眠品質的疾患,例 如睡眠呼吸中止症。 (1) 原 發 性 嗜 睡 症(Idiopathic hypersomnia) 患者在白天表現出昏昏欲睡、難 以維持醒覺,難以叫醒、且醒來時意識 混亂,影響生活品質。原發性嗜睡症可 分為三個類型:(a) 長睡型原發性嗜睡 症、(b) 非長睡型原發性嗜睡症、(c) 行為引發睡眠不足症候群。 (2) 猝睡症(narcolepsy) 猝睡症是大腦調控睡眠和清醒機制 出現問題的一種慢性腦部疾病,其典型 症狀包括以下: ● 白天過度嗜睡:在白天會重複的打盹 進入睡眠。通常是在從事單調乏味的 動作時會發生,例如看電視。但外界 給予刺激(例如搖動病人),病人可很 快甦醒。 ● 病發時肌肉無力猝倒(Cataplexy): 突然肌肉無力,易在情緒激動或興奮 時突然發生,臉部、嘴部、頸部或軀 幹四肢肌肉突然癱軟無力。有時亦會 伴隨視覺模糊。通常不影響呼吸肌 肉,偶有窒息現象產生。 ● 夜間睡眠品質不佳:例如睡不著,睡 眠片段。 ● 快速動眼期(做夢期)異常:入睡時 立刻進入快速動眼期,產生怪異行為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