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11.2023.6月 12 程中以即時X光影像定位,並於針尖以 微量電刺激向病人確認是否同為疼痛的 位置,經確認後再給予射頻治療以達到 神經調節的效果而改善疼痛。傷口只有 一個細針孔,大約有六至九成的病人可 以達到良好的疼痛改善,雖然有部分病 人可能只改善部分疼痛或是之後會再復 發,但也可再重複進行射頻治療。針對 其他非藥物治療後效果不佳或是次發性 三叉神經痛的病患,也一樣可再進行射 頻治療。 微血管減壓術在術前需要於腦部磁 振造影檢查看到有顱內血管壓迫於患側的 三叉神經上才適合進行,並非所有三叉神 經痛的病患都可以看到血管神經壓迫。此 手術傳統上以顯微手術進行,手術傷口位 於患側的耳後髮線內(僅需剃除手術傷口 處少部分頭髮),開顱後將壓迫三叉神經 的血管以墊片隔開,以阻絕因為血管搏動 刺激造成異常之神經傳導而導致疼痛。七 到八成以上的病患在術後都可以達到長期 的疼痛消除或是大幅改善。若以內視鏡進 行手術,頭皮及開顱的傷口則可以更小, 恢復更快。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電腦刀、加馬刀 等)即為以單次高劑量的放射線精準地照 射三叉神經根部,藉以改善疼痛。照射後 需等四到六週產生效果,約有六到八成的 病人可以達到滿意的長期疼痛改善。雖然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是沒有傷口、非侵入性 的治療,但仍是有造成永久神經功能併發 症的風險及復發的可能性。 因此,不論是哪種非藥物治療,都 有其不同的優、缺點,三叉神經痛的病友 仍需與專科醫師進行討論,以找到最適合 的治療,遠離疼痛,並找回美好人生。 產生可能是自發性的或是經由觸碰(例 如:觸摸、說話、飲食、洗臉、風吹等) 誘發,通常一次發生時間小於兩分鐘,並 且會反覆發生,時好時壞,有時會有幾週 或是幾個月不太會痛。三叉神經痛在女性 大約為每十萬人有5.7人罹患,略高於男 性的每十萬人有2.5人罹患。其中以50 到60歲左右的族群有最高的發生比例。 三叉神經痛大約有85%為原發性。 其餘15%為次發性,即為三叉神經或其 神經路徑的病灶所造成,其次發性原因包 含多發性硬化症、中風、腫瘤或血管病灶 等。需要與三叉神經痛鑑別診斷的其他疾 病,包含有牙齒感染或其相關病灶、顳顎 關節疾病、偏頭痛、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或顳動脈炎等。影像檢查則以腦部磁振造 影檢查為主,評估是否有造成前述次發性 三叉神經痛的病灶,若有這些病灶,則可 依照病灶進行不同的治療方式,例如:如 果是腫瘤壓迫三叉神經造成的,即可切除 腫瘤以達到神經減壓、改善疼痛的效果。 另一方面,腦部磁振造影檢查也可以評估 三叉神經是否有受到顱內正常血管的壓迫 而造成疼痛。 針對三叉神經痛的治療,第一線為 藥物治療,以抗癲癇藥物為主,也可搭 配肌肉鬆弛劑使用,最常使用的藥物為 carbamazepine 或oxcarbazepine, 大部分的病人在藥物治療之後可以有不錯 的疼痛改善。但仍有部分的病人對於藥物 的反應效果不佳,或是因為藥物副作用而 無法持續治療,此時可以藉由一些非藥物 治療來改善疼痛,包含射頻治療、微血管 減壓術或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等。 射頻治療是將射頻治療細針從臉部 穿刺進入,將針尖置於三叉神經節,過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