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話題 乳癌患者的身心靈照護 專題報導 拔除臉上的三叉戟 遠離惱人的 三叉神經痛 AI在腦瘤影像上的臨床應用 抗凝血藥物簡介 臺大團隊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可促進神經再生 獲國家新創獎肯定並刊登國際期刊記者會 NTUH 兒童專欄 兒童腦出血莫輕忽 小心是動靜脈畸形 青少年睡眠障礙 中華民國89年9月創刊 中華民國112年6月 JUN. 2023 vol.211 211 擁有健康知識 豐富彩色人生 Nati onal Tai wan University Hospital HEALTH NETWORK 神經臺再大生團隊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可促進 獲國家新創獎肯定並刊登 國際期刊記者會
臺大醫院以及臺灣大學團隊成功 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在動物實驗 中證明,移植後可成功促進角膜神經再 生。團隊研發的其他電紡紗生醫材質, 也證明有促進「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分 化及視神經修復的潛能。團隊研究結果 獲得本屆國家新創獎肯定,並已發表多 篇論文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美國 化學學會應用生物材料」等國際期刊上。 視覺相關神經修復為目前醫療仍難突 破的困境 臺大醫院眼科部王一中主任表示, 角膜、網膜或視神經等主控視覺的相關 組織,都佈滿了重要的神經組織。一旦 神經受到損傷,目前的醫療技術極難成 功修復,這也是眾多病患視力受損的主 因。目前視覺神經修復的治療以昂貴但 成效有限的藥物為主,國內在法規限制 下許多藥物也無法使用。臺大醫院眼科 陳偉勵教授、廖述朗教授、陳達慶醫 師、臺大工學院林唯芳教授、中研院唐 堂研究員及郭紘志研究員多年來研發的 電紡紗生醫材質,可作成層狀人工角膜 移植片或層狀幹細胞其神經細胞分化載 體,比其他市售或研發中的人工角膜移 植片,有更卓越的神經修復功能;目前 也與哈佛大學團隊合作,往管狀材質、 水凝膠材質促進視神經發展的方向前進。 臺大團隊研發的電紡紗材質安全細 緻,可以誘導神經細胞的方向性生 長,並穩定釋出神經生長傳遞物質 臺大醫院眼科教授,也是「臺大醫 院高階眼表面與角膜神經研究中心」主 持人陳偉勵指出,角膜神經密度占全身 ◆ 公共事務室 臺大團隊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可促進神經再生 獲國家新創獎肯定並刊登國際期刊 醫療團隊 1
vol.211.2023.6月 2 臺大團隊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可促進神經再生 獲國家新創獎肯定並刊登國際期刊 之冠,任何傷害所造成的病變,不僅造成 嚴重的視力障礙,需要很長的時間才可能 修復,也可能永久無法復原。目前的療法 倚賴長期且頻繁使用的昂貴眼藥;臨床上 使用不便。團隊目前研發出可促進角膜神 經修復的人工角膜層片,若能成功進入臨 床,對於病患來說是很大的福音。 臺大工學院教授,也是臺大團隊 電紡紗材質主要研發者林唯芳指出,團 隊所研發的視覺相關電紡紗材質,乃由 微米等級的胜肽鏈支架紡織而成,不僅 可誘導神經延絲狀材質方向性生長,更 可以穩定釋出促進神經生長的傳遞物 質。比其他市售或研發中的人工角膜移 植片,有更卓越的神經修復功能。目前 人工角膜層片不僅動物實驗顯示安全無 虞,治療成效也相當優越。 臺大醫院眼科陳達慶醫師表示,「視 網膜神經節細胞」和視神經的損傷也占 失明病患的大宗,但目前有效的治療方 法不多。臺大團隊研發的電紡紗材質目 前在「誘導性全能幹細胞神經研發中心」 分化為「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研究上, 在細胞培養層次有極優越的表現。未來 將往動物實驗及管狀材質、水凝膠材質 研發上繼續邁進。 臺大醫院秉持發展前瞻性的研究, 提供高品質與人性化醫療之使命,本次 與臺灣大學合作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可 促進神經再生,不但獲國家新創獎肯定 並登上國際期刊,未來亦將往人體試驗 階段方向努力,期待能造福更多有需要 的病友。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擁有健康知識 豐富彩色人生 中華民國89年9月創刊 中華民國112年6月 JUN. 2023 vol.211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發 行 人: 吳明賢 召 集 人: 賴逸儒 總 編 輯: 楊志偉 執行編輯:曾啟新 編輯顧問: 李美美、蕭輔仁、盤松青、 洪俊銘、童寶玲、詹智傑、 王振穎、詹其峰、吳嘉峯、 邵幼雲、陳沛裕、蔡紫薰、 董聖雍、黃俊達 編輯企劃: 網頁工作小組 健康教育中心 蕭靜如 攝 影: 喬士明、林依伶、洪敏倫、 胡淑慎 出 版 者: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附設醫院 地 址: 臺北市常德街1號 健康教育中心 電 話: (02)2356-2114 傳 真: (02)2321-8403 網 址: https://www.ntuh.gov.tw (衛教天地) 設計印刷: 加斌有限公司 電 話: (02)2325-5500 傳 真: (02)2706-7272 發燒話題 乳癌患者的身心靈照護 專題報導 拔除臉上的三叉戟 遠離惱人的 三叉神經痛 AI在腦瘤影像上的臨床應用 抗凝血藥物簡介 臺大團隊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可促進神經再生 獲國家新創獎肯定並刊登國際期刊記者會 NTUH 兒童專欄 兒童腦出血莫輕忽 小心是動靜脈畸形 青少年睡眠障礙 中華民國89年9月創刊 中華民國112年6月 JUN. 2023 vol.211 2023 6月號 ◎ 211 擁有健康知識 豐富彩色人生 Nati onal Tai wan University Hospital HEALTH NETWORK 本印刷品使用環保油墨印製, 採用符合FSC環保紙印製。 醫療團隊 編者的話 發燒話題 專題報導 醫事人員 介紹 臺大團隊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可促 進神經再生 獲國家新創獎肯定並 刊登國際期刊記者會 公共事務室 疫情下的創新:科學與人文融合的新 視角 曾啟新 醫師 拔除臉上的三叉戟 遠離惱人的三叉 神經痛 周聖哲 醫師 AI 在腦瘤影像上的臨床應用 蕭輔仁 醫師 抗凝血藥物簡介 陳婕恩 藥師 乳癌患者的身心靈照護 程劭儀 主任 陳佳淩 護理師 神經部-程郁文醫師 神經部-賴星融醫師 01 05 06 07 08 11 13 15 神經臺再大生團隊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可促進 獲國家新創獎肯定並刊登 國際期刊記者會
兒童專欄 保健園地 台大花絮 健康營養 補給站 兒童腦出血莫輕忽 小心是動靜脈畸形 周聖哲 醫師 預防肌少症的營養飲品 許芝譯 營養師 青少年睡眠障礙 簡意玲 醫師 常見用藥Q&A 陳若熙 藥師 【優質安心守護】失智症的警訊 羅雅馨 管理師 莊雅婷 護理師 莊寶玉 副主任 【金山快訊】 北海岸臺大療癒花園,2023仲夏向日葵花海迎客 莊俊凱 主任 亞斯伴侶不孤單-思伴團體介紹 田禮瑋 社工師 腦室腹膜分流手術介紹及術後照護 洪綺霞 護理長 讀者Q&A 健康教育中心 18 25 26 21 27 28 30 32 33
5 編者的話 臺大醫院秉持以人為本,致力於提 供高品質與人性化的醫療服務。以病人 的需求和福祉為中心。在醫療領域中不 斷創新和突破,以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 以解決臨床問題,才能夠進一步提升醫 療的成效。臺大醫院團隊,包含臺大醫 院眼科陳偉勵教授、廖述朗教授、陳達 慶醫師、臺大工學院林唯芳教授、中研 院唐堂研究員及郭紘志研究員多年來研 發的一種名為「電紡紗」的人工角膜, 這項研究不僅獲得了國家新創獎的肯 定,並在國際期刊如「國際分子科學雜 誌」和「美國化學學會應用生物材料」 等上發表了多篇論文。期望此項技術能 造福更多病患,為眼疾患者帶來新的希 望和福音。 本期的專題報導收錄了由我們創傷 醫學部神經外科周聖哲醫師介紹三叉神 經痛的成因。除了藥物治療外,射頻治 療、微血管減壓術和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等非藥物治療也可改善疼痛。患者需與 醫師討論以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外 科部神經外科蕭輔仁醫師則告訴我們目 前利用AI 協助醫師在畫出腫瘤輪廓, 節省時間並幫助發現微小腫瘤有許多應 用。已有FDA認證的腫瘤自動圈選AI 系統,並有其他類似產品在市場上。AI 也能判斷腫瘤是否變大或有新病灶,提 供更多臨床資訊。此外,我們利用生成 式AI 合成逼真腦瘤影像並訓練分割模 型,並公開這些合成影像資料以促進研 究。藥劑部陳婕恩藥師針對抗凝血劑做 完整的介紹,使用抗凝血劑需遵循醫師 指示,注意出血風險,並告知醫師在接 受手術前停用,正確使用抗凝血劑可預 防血栓形成並避免出血問題。 本期發燒話題特別關注乳癌患者的 身心靈照護,而台大花絮也著重在亞斯伴 侶不孤單-思伴團體介紹,伴侶在關係中 都希望有人相互作伴、心與心可以相互靠 近的「思伴」意涵。疫情仍然沒有結束, 叮嚀大家每日量測體溫和登錄健康問卷應 持續進行。在面對工作和醫療評鑑繁重壓 力下,北海岸金山分院是假日休閒的好去 處,去年2022年療癒花園的向日葵花海 成為網美打卡景點,以及臺農66號金山 地瓜豐收。該花園採用分區種植的概念, 栽種多種作物,包括小蕃茄、油菜、向日 葵和地瓜等。療癒花園通過彩虹步道和噴 水池提供便利性,並在仲夏時迎來季節限 定的向日葵花海。歡迎來訪北海岸,欣賞 這片美麗的花海。 ◆ 泌尿部主治醫師 曾啟新 疫情下的創新: 科學與人文融合的新視角
vol.211.2023.6月 6 醫事人員 介紹 醫事人員 程郁文 醫師 現職 臺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專長 失智症、神經退化疾病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 臺大醫院神經部住院醫師 ●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門診時間 程醫師貼心小叮嚀 失智症造成的生活功能下降與行為症狀,往往令病友和家屬相當挫折。當發現認 知退化的症狀時,若能儘早就醫並配合追蹤治療,對於維持較好的認知狀態與生活功 能都有一定的幫助。 介 紹
7 醫事人員 賴星融 醫師 現職 臺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專長 一般神經科、癲癇學、神經電生理學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生理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 臺大醫院金山分院主治醫師 ● 臺大醫院神經科神經電生理研修醫師 ● 臺大醫院住院醫師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神經學科兼任講師 門診時間 賴醫師貼心小叮嚀 癲癇是最常見的神經疾病之一,在現代結合腦波、影像、基因檢查等診斷工具 下,已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癲癇藥物在過去十數年發展迅速,在各種機制下的藥物種 類繁多,也改善癲癇藥物控制的效果,此外,切除性與非切除性的癲癇手術在過去幾 年也有充足發展,尤其神經刺激術的發展將會是未來癲癇治療的重要工具。 介 紹 醫事人員 介紹
vol.211.2023.6月 8 發燒話題 影檢查,在還摸不到乳房腫瘤時就發現病 灶,馬上就醫接受腫瘤切除或治療,5年 存活率可高達99%。臺灣健保制度完善 且便宜,但臨床上卻常見因鴕鳥心態最終 抱憾的病人,以為遲不就醫、放著不處理 或與它和平相處癌細胞就會消失,其中許 多還不乏是高知識分子。其實這樣消極應 對,反而會使癌細胞更加肆無忌憚地擴張 領域,轉移到淋巴、腦部、肝臟⋯⋯,這 時就算再高明的醫師也束手無策,所以定 期癌症篩檢非常重要,讓病人得以早期發 現早期治療。 無論任何分期的病人,在罹病的過 程都是非常辛苦的,因為必須經歷許多治 療,例如: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 療、某些病人還需口服賀爾蒙治療⋯⋯。 過去有許多經由癌症篩檢發現的乳 癌病人,得知罹癌後,即便是零期,第一 反應就是把工作辭了、開始吃素,甚至放 棄人生。近年因為醫療的進步,其實大部 分乳癌患者只要發現得早、都能存活很 久,但如何活得有生活品質是一件很重要 的事。癌症存活者(cancer survivor) 的照護一直是家庭醫學部在臨床上非常重 視的領域,我們努力用人性化及正面的能 量傳達正確的知識來幫助病人。 過去三年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許 多病人拖延就醫,最後造成不可挽回的後 果,在推動預防醫學上造成很大的阻礙。 癌症會隨著不同分期而有不同的預後,尤 其是乳癌第一次就醫的時間點與存活率息 息相關,若能藉由癌症篩檢中的乳房攝 ◆ 口述/資料提供:家庭醫學部主任 程劭儀 ◆ 採訪/撰稿:公共事務室護理師 陳佳淩 乳癌患者的身心靈照護
9 發燒話題 術後也會陸續出現許多的不適症狀,例 如:淋巴水腫、傷口雖癒合但仍有疼痛感 ⋯⋯。其中傷口癒合後的疼痛感、胸悶、 呼吸困難多半是因為緊張焦慮引起,而淋 巴水腫可以藉由居家復健運動改善症狀, 醫院的復健科有許多醫師、物理治療師都 能提供專業的協助。常有很多乳癌病人誤 信網路文章不接受手術或化學治療,道聽 塗說偏方、改採自然療法、生機飲食、忌 吃某些食物,結果偏食產生的營養不良讓 免疫力下降,最後受到感染造成死亡,實 在得不償失。罹癌患者若能越早發現罹 病,並完全配合醫師接受妥適治療,就能 有極高的存活率。 乳癌患者經過治療抗癌成功之後, 外科或腫瘤科醫師常會將病人轉到乳房醫 學中心或家庭醫學部的門診來進行後續的 定期追蹤。既然歷經千辛萬苦活下來且治 療好了,接下來的功課就非常重要。雖然 科學上有許多關於癌症5年存活率的研 究,但終究是個大數據的結果,每個人有 其個別性,請不要拘泥於自己是第幾期的 癌症,因為第一期病人馬上就復發而第四 期病人活好久的例子比比皆是,關鍵就在 於個人的認知與心態。研究顯示曾罹癌的 患者其二度罹癌機率高,就算經過治療, 得以成功抗癌,還是需要規律的就醫,至 少每半年至一年定期回診讓醫師安排必要 的檢查追蹤身體狀況,例如:血液檢查、 肝功能、癌症指數、每年一次的乳房攝影 及乳房超音波檢查,甚至胸部X光、腹 部、子宮超音波、更年期患者的骨密度檢 查,尤其許多家庭醫學科的醫師還會細心 的安排四癌篩檢,照顧身體的其他部位, 因此定期回診非常重要。 罹癌並非全然是世界末日,它也可 能是個蒙面的禮物,讓人藉此機會重新檢 視自我,此時請不要離群索居的跑去深山 修行,反而應該漸進式的回歸工作及正常 的生活,好好跟醫師保持良善的互動,慢 慢的就會發現「活著真好」,即使是身為 一位癌症存活者,依舊是一件令人喜悅的 事情。建議在情緒低落時可以轉移注意力 到其他地方,例如:學習瑜珈、音樂、畫 畫、或任何喜歡的才藝,在支持團體或病 友會分享心情感受、認識新朋友,或擔任 志工,心境的轉換會讓情緒放鬆。靈性部 分,無論任何宗教或方式,建議每個人要 有一個信仰或人生信念,如果沒有任何信 仰也可透過閱讀書籍、上心靈課程、聆聽 演講獲得幫助,藉此療癒萬念俱灰的心 情,進而產生正向的堅定力量。 許多病人認為罹癌是個蒙面的祝 福,當成老天爺的善意提醒,在此時重新
vol.211.2023.6月 10 發燒話題 檢視生命,放慢步調停、看、聽思考人 生、調整生活習慣、不責怪或追究為何罹 癌,反而更該善待犒賞自己;也有病人罹 癌之後聽信人云亦云嚴格自我要求諸多的 飲食限制,心力交瘁之下導致癌症復發。 其實罹癌已經很辛苦,歷經無數治療後成 功活下來後的首要任務就是把自己當成女 皇般寵愛,在符合比例原則下吃任何想 吃的食物(只要是適量,就算是甜食也無 妨)。接納經過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 治療之後變得不完整的自己,感恩一切發 生的事情及所有曾協助過的人,放下無謂 的愁雲慘霧或恐懼緊張焦慮的心情,讓生 活過得更精彩。 最後,提醒歷劫歸來的乳癌鬥士 們,在身心靈層面應注意的事項: 1. 寬容對待此時的自己,珍惜好多人協 助之後好不容易搶救回來的生命。 2. 每天吃好睡飽:可以的話用天然的食 材及香料為自己準備三餐,加上充足 的睡眠維持足夠的免疫力,容光煥發 地過生活。 3. 適量的運動:研究顯示瑜珈可降低乳 癌患者的焦慮,出門旅行也可以獲得 很好的療癒,大病一場後看世界,感 受一定更截然不同。 4. 接種成人疫苗:癌症患者免疫力差, 建議必須防患於未然接種各類疫苗(例 如:季節性流感疫苗、帶狀皰疹疫 苗、肺炎鏈球菌疫苗⋯⋯),以避免受 到伺機性感染。 5. 一定要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自己, 按醫師囑咐每半年至一年定期回診, 把維持身體健康當成終身必修的課 題,繼續過好精采人生。 乳癌患者 身心靈層面注意事項 寬容以對的 珍惜自己 吃好睡飽 按時回診 接種疫苗 適量的運動
11 專題報導 X小姐長年為左臉的三叉神經痛所苦,只要一碰到臉、吃東西都會引發 劇烈的疼痛。一開始她先服用藥物來治療,但是藥物的副作用讓她無法持續 服用,她後續接受了幾次射頻治療,但最後疼痛還是又再復發,嚴重困擾X 小姐的工作、生活與睡眠。經過腦部磁振造影檢查後,發現患側的三叉神經 被一條小動脈壓迫,因此X小姐在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內視鏡微血管減 壓術,麻醉退後醒來時,她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三叉神經痛從此消失, 不再影響她的生活品質,術後恢復也迅速且良好。此外,因為X小姐留著長 髮,手術傷口小又僅剃除局部頭髮,回公司上班時,同事甚至沒發現她去接 受腦部手術。 三叉神經為十二對顱神經之一,主 要負責臉部及口腔內的感覺,其餘功能包 含咀嚼相關肌肉的運動功能及眨眼反射 等。顧名思義,三叉神經在臉部的分布就 分為三叉,分別負責額頭、臉頰、下顎三 個區塊的感覺。當臉部及口腔內異常的神 拔除臉上的三叉戟 遠離惱人的三叉神經痛 ◆ 創傷醫學部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周聖哲 經痛症狀產生時,即稱為三叉神經痛。三 叉神經痛的診斷以臨床症狀為主,其疼痛 通常為單側(95%),絕大多數病人發生 於上述三者其中之一的區塊,少部分病人 則為合併多個區塊,疼痛的表現為突然、 像刀割、電到或針刺的劇烈疼痛,疼痛的
vol.211.2023.6月 12 程中以即時X光影像定位,並於針尖以 微量電刺激向病人確認是否同為疼痛的 位置,經確認後再給予射頻治療以達到 神經調節的效果而改善疼痛。傷口只有 一個細針孔,大約有六至九成的病人可 以達到良好的疼痛改善,雖然有部分病 人可能只改善部分疼痛或是之後會再復 發,但也可再重複進行射頻治療。針對 其他非藥物治療後效果不佳或是次發性 三叉神經痛的病患,也一樣可再進行射 頻治療。 微血管減壓術在術前需要於腦部磁 振造影檢查看到有顱內血管壓迫於患側的 三叉神經上才適合進行,並非所有三叉神 經痛的病患都可以看到血管神經壓迫。此 手術傳統上以顯微手術進行,手術傷口位 於患側的耳後髮線內(僅需剃除手術傷口 處少部分頭髮),開顱後將壓迫三叉神經 的血管以墊片隔開,以阻絕因為血管搏動 刺激造成異常之神經傳導而導致疼痛。七 到八成以上的病患在術後都可以達到長期 的疼痛消除或是大幅改善。若以內視鏡進 行手術,頭皮及開顱的傷口則可以更小, 恢復更快。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電腦刀、加馬刀 等)即為以單次高劑量的放射線精準地照 射三叉神經根部,藉以改善疼痛。照射後 需等四到六週產生效果,約有六到八成的 病人可以達到滿意的長期疼痛改善。雖然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是沒有傷口、非侵入性 的治療,但仍是有造成永久神經功能併發 症的風險及復發的可能性。 因此,不論是哪種非藥物治療,都 有其不同的優、缺點,三叉神經痛的病友 仍需與專科醫師進行討論,以找到最適合 的治療,遠離疼痛,並找回美好人生。 產生可能是自發性的或是經由觸碰(例 如:觸摸、說話、飲食、洗臉、風吹等) 誘發,通常一次發生時間小於兩分鐘,並 且會反覆發生,時好時壞,有時會有幾週 或是幾個月不太會痛。三叉神經痛在女性 大約為每十萬人有5.7人罹患,略高於男 性的每十萬人有2.5人罹患。其中以50 到60歲左右的族群有最高的發生比例。 三叉神經痛大約有85%為原發性。 其餘15%為次發性,即為三叉神經或其 神經路徑的病灶所造成,其次發性原因包 含多發性硬化症、中風、腫瘤或血管病灶 等。需要與三叉神經痛鑑別診斷的其他疾 病,包含有牙齒感染或其相關病灶、顳顎 關節疾病、偏頭痛、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或顳動脈炎等。影像檢查則以腦部磁振造 影檢查為主,評估是否有造成前述次發性 三叉神經痛的病灶,若有這些病灶,則可 依照病灶進行不同的治療方式,例如:如 果是腫瘤壓迫三叉神經造成的,即可切除 腫瘤以達到神經減壓、改善疼痛的效果。 另一方面,腦部磁振造影檢查也可以評估 三叉神經是否有受到顱內正常血管的壓迫 而造成疼痛。 針對三叉神經痛的治療,第一線為 藥物治療,以抗癲癇藥物為主,也可搭 配肌肉鬆弛劑使用,最常使用的藥物為 carbamazepine 或oxcarbazepine, 大部分的病人在藥物治療之後可以有不錯 的疼痛改善。但仍有部分的病人對於藥物 的反應效果不佳,或是因為藥物副作用而 無法持續治療,此時可以藉由一些非藥物 治療來改善疼痛,包含射頻治療、微血管 減壓術或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等。 射頻治療是將射頻治療細針從臉部 穿刺進入,將針尖置於三叉神經節,過
13 專題報導 從2012年之後,人們發現到類神 經網路演算法與深度學習的優越性,在 影像辨識上利用深度學習及多項任務的 效能都超越了其他傳統方法。而越來越 容易取得的大型資料集正是推動深度學 習研究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目前醫學 影像的傳輸與儲存已經有很好的標準及 系統,所以我們有很多的影像資料。然 而,大部分的醫學影像缺乏完整的標註 和整理,難以用來做人工智慧的訓練。 在進行一些放射治療計畫的時候, 醫師必須要在影像上將病灶標註出來,以 利治療計畫的進行。在腦部的立體定位 放射手術(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對於精確度的要求更高,醫師必須 仔細將影像上的病灶(如腦瘤)畫出來, 一點都馬虎不得。也因此,醫師對病灶的 標註,就變成了人工智慧的訓練最好的材 料。目前放射手術的對象較為侷限,大部 分都是各式腦瘤和一些血管畸形,但若深 度學習可以在此成功,同樣的技術也可以 拓展到其他腦部的病變,如中風、外傷、 退化等影像。 自2018年開始,我們利用臺大醫 院電腦刀(CyberKnife)中心的部分 資料,擷取了約1,500組已標記的腦瘤 MRI 影像,經去識別化處理後,當做訓 練資料,每年舉辦「腦瘤分割挑戰賽」, 讓學生們運用深度學習的AI 技術,在 100組測試影像上,自動找出腦瘤並將 輪廓畫出(圖一)。第一年時的成績稱不 上理想,若以專科醫師的標註當作100 分,冠軍團隊也就只拿到56分,可說是 還不及格。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近 年的第一名已可超過80分。事實上,我 們曾經算過,兩位專科醫師的一致性大 約是86分。也就是說,AI 已經很接近 人類專家的水準了。 ◆ 外科部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蕭輔仁 AI在腦瘤影像上的臨床應用
vol.211.2023.6月 14 國際上另一個行之有年的腦瘤分 割 比 賽Brain Tumor Segmentation (BraTS)Challenge只包含膠質瘤,腫 瘤體積較大(中位數約30c.c.)。而我 們提供的腦瘤影像包含了腦轉移、腦膜 瘤、聽神經瘤、垂體瘤,以及其他較罕 見的腦瘤,而且腫瘤體積較小(中位數 約3c.c.),但是AI 也大多能幫我們把腫 瘤找到,並且畫出來。 當然,我們自己也想利用越來越成 熟的AI 技術,來幫助臨床工作。因此, 和廠商合作,對於要接受電腦刀治療的 病人,利用AI 在MRI 影像上初步畫出腦 瘤輪廓,醫師再繼續來把它畫完。根據 我們的統計,比起全部由醫師自己畫, 大約可以節省1/3-1/2的時間。此外, 對於多發性腦瘤(如腦轉移),醫師可以 輕易找到較大的腫瘤,但要找到微小的 腫瘤就較困難。雖然這些很小的腦瘤也 可先觀察,不一定要馬上治療,但AI 能 幫醫師找到較小的疑似腫瘤,讓醫師決 定是否要治療。合作廠商也很快就利用 我們整理好的資料,開發出全球第一個 通過美國FDA認證的腫瘤自動圈選AI 系統。事實上,目前已有數家公司開發 出類似的產品,國內也早已經有醫院將 類似的系統導入門診,讓AI 先看過片 子,找出腦瘤並測量腫瘤體積。若有前 一次的片子,AI 也可以判斷腦瘤是否變 大,或有新的病灶,提供醫師更多資訊 來考慮後續的臨床處置。 近來,生成式AI(Generative AI, GenAI)已變成熱門的話題。除了利用 AI 繪圖之外,在紅得發紫的ChatGPT 當中,G其實也是Generative的縮寫。 我們也趕上了這個潮流,利用現有的腦 瘤影像為基礎,訓練AI 合成腦瘤影像 (圖二)。合成的腦瘤影像非常的逼真, 利用合成影像來訓練腦瘤分割模型,成 效也很好。我們也把這些合成影像資料 公開,希望促進腦瘤影像的研究。 總之,資訊科技的發展,讓我們能 累積並運用各種影音、文字等資料,並 開發出驚人的應用,迅速改變我們的生 活。同樣的技術,也正在帶動著臨床診 療的變革,為醫師提供更多更全面的病 人資訊,協助醫師更快速、更準確地診 斷和治療疾病,同時也提高醫療機構的 管理效率和質量,為病人提供更好的醫 療服務。 圖一 腦瘤分割之範例,實線為專家標註,虛線 為自動分割,多數腫瘤都可自動找出來, 少數不明顯的小腫瘤仍無法自動找出。 圖二 AI可以合成各式腦瘤的3D影像。各位 可以看出腦瘤在哪裡嗎?
15 專題報導 ◆ 藥劑部藥師 陳婕恩 每個人或許都有過受傷流血的經 驗,但一般人的傷口經過一段時間後, 血液就不再流出,血管破損處會凝血、 傷口會癒合,那是因為血液中的凝血因 子、蛋白質等會促進凝血作用。但是如 果體內血液滯留、凝結成為血塊,血塊 可能大到塞住血管演變為血栓栓塞,而 有時這些血栓還會隨著血液循環到不同 部位,當塞住重要血管時,血栓就造成 致命的疾病。血栓可能阻塞在動脈或靜 脈血管,動脈栓塞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 塞、缺血性中風、或下肢周邊動脈阻塞 性疾病,靜脈栓塞則可能造成深層靜脈 栓塞及肺栓塞等。 為什麼要使用抗凝血劑? 心房顫動的病人常會有快速且不規 律心跳,不規律的心跳會造成血液滯留 在心房,容易導致血栓形成,當血栓隨 血液打出心臟、流到全身堵塞住血管就 造成栓塞,若血栓阻塞在腦部血管會引 起栓塞性腦中風,研究發現心房顫動的 病人發生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三到五倍。 靜 脈 血 栓 栓 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包括深層靜脈血 栓和肺栓塞,深層靜脈會匯集表淺靜脈 的血液流回心臟。高栓塞風險的重大手 術(例如髖關節置換手術、膝關節置換手 術等)、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癌症、懷 孕等,都容易造成體內深層靜脈形成血栓 阻礙血液回流。引起深層靜脈栓塞的常見 症狀包括下肢腫脹、疼痛、紅熱,最常 發生於小腿。當深層靜脈血栓隨著血液 流到肺部血管,可能會造成致命的肺栓 塞,出現呼吸急促、低血氧、咳嗽、咳 血、胸痛、心悸等症狀,並導致栓塞後症 候群(postthrombotic syndrome),可 能會致命或造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壓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抗凝血 藥物簡介
vol.211.2023.6月 16 使用抗凝血劑可以使血液較不容易 形成血栓,可用於非瓣膜性心房顫動病 人預防中風及全身性栓塞,或用於治療 深層靜脈栓塞、肺栓塞,以及預防深層 靜脈栓塞與肺栓塞復發。 目前衛生福利部也核准低劑量 rivaroxaban(Xarelto® 拜瑞妥)併用 aspirin用於發生缺血性事件高危險群之 冠狀動脈疾病或周邊動脈疾病的病人, 以預防動脈粥狀硬化血栓形成。 抗凝血劑有哪些? 一、 口服抗凝血劑 口服抗凝血劑包含傳統口服抗凝血 劑warfarin(Cofarin® 可化凝)及新型 口服抗凝血劑例如apixaban(Eliquis® 艾必克凝)、dabigatran(Pradaxa® 普 栓達)、edoxaban(Lixiana® 里先安)、 rivaroxaban(Xarelto® 拜瑞妥)。 傳統口服抗凝血劑warfarin (Cofarin® 可化凝)藉由干擾維生 素K 合成,達到抗凝血作用,用藥 期間需遵照醫師指示,定期監測PT (prothrombin time,凝血酶原時間) 及 INR(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國際標準化凝血酶原時間比值) 來確保抗凝血療效及避免出血。因為維 生素K會影響warfarin療效,因此平 時飲食上需注意高含量維生素K食物, 例如:肝臟、深綠色蔬菜、綠茶等, 需固定量食用,不可隨意增減。且因 warfarin會與許多中西藥及保健食品發 生交互作用,因此要使用其他藥物或保 健食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新型口服抗凝血劑apixaban (Eliquis® 艾 必 克 凝 )、dabigatran (Pradaxa® 普 栓 達 )、edoxaban (Lixiana® 里 先 安 )、rivaroxaban (Xarelto® 拜瑞妥)透過高選擇性、專 一性抑制凝血因子,防止血栓形成。相 較於傳統口服抗凝血劑,不需定期監 測凝血功能,且與食物交互作用不像 warfarin複雜,飲食上較無特別限制,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使用新型口服抗 凝血劑,需經醫師評估,例如以下情形 不適合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 1. 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新型口服抗凝 血劑中只有apixaban(Eliquis® 艾 必克凝)可用於洗腎病人。 2. 心臟機械瓣膜置換或中至重度二尖 瓣狹窄之瓣膜性心臟病病人。 3. 吞嚥困難或管灌病人不能使用 dabigatran(Pradaxa® 普栓達), 因為膠囊不可打開,打開後服用會 增加出血風險。 二、 皮下注射抗凝血劑 抗凝血劑也有皮下注射劑型,常 見如enoxaparin(Clexane® 克立生 注射劑),是一種低分子量肝素,透過 抑制凝血因子達到抗凝血效果,可用 來短期治療深層靜脈栓塞、預防手術 後靜脈栓塞,在轉換為口服抗凝血劑 前,可能會短期使用,一天皮下注射 一或兩次,但禁用於在具有因傳統肝 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 或 低 分子量肝素引發嚴重的第Ⅱ型肝素引 發血小板減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之病史者。 在腎功能不佳者,容易造成enoxaparin 累積在體內,因此需定期監測腎功能並 依腎功能調整劑量。
17 專題報導 使用抗凝血劑該注意什麼? 抗凝血劑的劑量不足會提升栓塞風 險,若過多則增加出血風險,因此需依 照醫囑服用,不可自行增減抗凝血的用 量及使用頻率,以免造成栓塞或出血。 無論是使用哪一種抗凝血劑,副 作用皆可能造成出血,因此平時都需密 切注意是否出現異常出血現象,例如咳 血、血便、血尿、皮膚不明原因大片瘀 青、牙齦出血、經血過多、不明原因頭 痛等,若出現這些異常出血現象請盡速 回診。平時注意盡量不要從事容易挫傷 或扭傷的活動,小心刷牙及刮鬍鬚,建 議使用軟毛牙刷及電動刮鬍刀,以避免 產生傷口造成出血。 使用抗凝血劑會使血液凝集的速度 變慢,止血時間變長,所以如果即將接 受手術,請務必告知原本開立抗凝血 劑的醫師及執刀醫師,由醫師評 估手術出血風險及栓塞風險,以 決定是否需要暫停使用抗凝血劑 及停用天數。 抗凝血劑類別 臺大醫院品項 特點 傳統口服抗凝血劑 Warfarin(Cofarin®可化凝) 1. 攝取高含量維生素K食物需定量 2. 定期抽血監測凝血功能 3. 食物、藥物交互作用較多 新型口服抗凝血劑 Apixaban(Eliquis®艾必克凝) 1. 特定族群不適用(詳如內文) 2. 不需定期抽血監測凝血功能 3. 食物、藥物交互作用較少 Dabigatran(Pradaxa®普栓達) Edoxaban(Lixiana®里先安) Rivaroxaban(Xarelto®拜瑞妥) 皮下注射抗凝血劑 Enoxaparin(Clexane®克立生注射劑) 需皮下注射 結語 使用抗凝血劑的病人,務必要按時 依醫囑服用正確劑量的藥,若沒有正確 使用可能會造成栓塞引發腦中風、肺栓 塞等致命的問題。而過量使用則會造成 出血機率大增。但只要按時正確服用藥 物,遵循醫師及藥師指示定期監測、平 時注意有無異常出血狀況,及遵守特定 藥物的注意事項,就可以放心地用抗凝 血劑來避免血栓的形成。
vol.211.2023.6月 18 兒童專欄 兒童腦出血莫輕忽 小心是動靜脈畸形 ◆ 創傷醫學部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周聖哲 小明今年九歲,有天他在學校教室上課時,突然昏倒在桌上,老師和同 學急忙用力地叫醒他,卻見他只能無意識的揮著手臂,眼睛微張但卻無神。 小明立即被送到醫院急診室,立即的腦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是右側額葉 出血造成腦部壓迫,進一步的腦血管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動靜脈畸形造成的 出血。因為血塊壓迫腦部造成意識不清,因此兒童神經外科醫師先緊急手術 將血塊清除減壓,手術後持續治療控制腦壓,很幸運的,小明在手術後順利 清醒。後續再由神經放射介入醫師先將動靜脈畸形進行栓塞後,再由兒童神 經外科醫師進行動靜脈畸形的切除。經過多科團隊的治療及三個月的休養 後,小明順利的再度回到學校上課。
19 兒童專欄 兒童腦出血與動靜脈畸形 兒童發生腦出血,原因幾乎都不單 純,可能的原因有腦血管畸形、腦瘤、 腦動脈瘤等。其中,以腦血管畸形中的 動靜脈畸形較為常見。動靜脈畸形顧名 思義就是動脈與靜脈形成的血管畸形, 正常的血管結構是動脈接到微血管再接 到靜脈,但動靜脈畸形通常是許多小動 脈接到一團雜亂的血管後再接到一至兩 條靜脈,因為血流沒有經過微血管獲得 減速,因此動靜脈畸形就會有異常快的 血流由動脈灌流至靜脈,而不正常的血 管結構加上不正常速度的血流就容易造 成破裂出血,動靜脈畸形不只會發生在 腦部,也有可能發生在脊髓或是身體其 他部位。根據統計,大約有0.02%的兒 童患有腦動脈畸形,動靜脈畸形每年出 血的機率大約是2到4%。但出血過後的 動靜脈畸形,每年的再出血機率則會增 加到約為7.9%,其中出血後的第一年內 再出血的機率則為6到15.8%。除了出 血以外,腦動靜脈畸形還可能以癲癇或 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表現。出血的症狀 因位置而異,可能是頭痛、神經功能障 礙、癱瘓、甚至是昏迷。癲癇則是可能 會發生手腳抽搐、失神等症狀。而造成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原因是因為動靜脈 畸形的血流過快,如果搶走了正常腦組 織的血流,就會造成正常腦組織的缺血 而引發神經功能障礙。如果是嬰兒罹患 較大的動靜脈畸形,因為體型小,還可 能因為血流太強而造成心臟衰竭。 腦動靜脈畸形的檢查及治療 通常在兒童都是產生症狀後,經 過檢查才發現有動靜脈畸形的存在。如 果症狀是急性發生且較為嚴重,通常會 以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為第一優先,如果 發現出血就會進一步安排腦血管電腦斷 層掃描或傳統血管攝影檢查來確定診斷 及評估。動靜脈畸形的治療以多專科團 隊合作為主,治療的選擇會根據動靜脈 畸形的大小、位置、血管的分布來做判 斷。舉例來說,越大的動靜脈畸形越難 治療,位置處於重要神經功能區塊的動 靜脈畸形就較不適合進行手術切除,血 管如果多位於深層的動靜脈畸形也越難 治療。甚至會有部分動靜脈畸形是無法 治療的。 動靜脈畸形的治療方式可分為三 種,包含顯微手術切除、經動脈栓塞及 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電腦刀)。其中 經動脈栓塞極少可以將動靜脈栓塞根 治,因此最常會與顯微手術切除搭配 進行治療,有時也會搭配立體定位放射 手術治療。如果評估是可切除的動靜脈 畸形,可以藉由經動脈栓塞將導管伸至 供應動靜脈畸形血流之較大的動脈,以 栓塞物質阻斷這些供應動脈來減低動靜 脈畸形的流量,可以讓顯微手術中的出 血較少,提高手術安全性並縮短手術時 間。手術中也會同時搭配術中神經監測 來提高安全性。在臺大醫院的複合式手 術室內,針對腦動靜脈畸形可以先進行 經動脈栓塞,隨後原地立即開始進行顯 微手術切除,最後再立刻進行術後血管 攝影檢查以確認是否已切除乾淨,即可 完成一站式的精準治療,而非傳統上需 要經過三站的奔波往返及費時。立體定 位放射線手術(電腦刀)則是以高劑量、 少次數的放射線進行精準的照射,讓血 管逐漸狹窄、阻塞,使得動靜脈畸形不 再有血流,以達到治療動靜脈畸形的目
vol.211.2023.6月 20 的。雖然沒有手術傷口,但是不像切除 手術切完即根治,而是需要幾年的時間 讓動靜脈畸形逐漸阻塞,因此在這期間 仍是持續有出血的風險。立體定位放射 線手術(電腦刀)較常被用來治療較深、 較小、位於重要功能區或是手術切除後 殘餘的動脈靜脈畸形,此外,病患身體 狀況如果不適合全身麻醉進行切除手術 也可以考慮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電腦 刀)。而對於較大、流速較快的動靜脈 圖一 左圖為治療前腦血管攝影,顯示有一團不正常的血管,即動靜脈畸形(黃色箭 頭處);中圖為經動脈栓塞後之動靜脈畸形(黃色箭頭處),顯示部分血流已被 阻斷;右圖為顯微手術切除後之腦血管攝影,顯示無殘餘動靜脈畸形。 圖二 臺大醫院複合式手術室,可提供腦動靜脈畸形一站式的精準治療。 照片來源:臺大醫院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5531379123576276&set=pcb.5531385473575641 畸形,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電腦刀) 治療的消失率會較低,意即可能治療多 年後依舊有血流,不會消失。 結語 針對腦動脈畸形,雖然治療的方 式不只一種,但仍需經由專業的多專科 團隊進行評估及討論,才能找到最適合 的治療方式。腦動靜脈畸形出血雖然可 怕,在醫療技術及設備的進步下,將讓 更多兒童可以順利恢復健康、平安長大。
21 兒童專欄 青少年睡眠障礙 ◆ 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簡意玲 睡眠障礙是青少年常見的問題,大 約11%到30%青少年有睡眠障礙。本 文將介紹青少年睡眠特徵、睡眠障礙常 見類型、以及睡眠衛生。 青少年睡眠特徵 睡眠時間隨著年紀有顯著的變化, 新生兒每天約16-20小時的睡眠,從分 散在24小時的片段睡眠型態,形成主要 凝縮在夜間的睡眠型態。進入青春期後 縮短為8-9個小時,成人階段則平均睡 眠約6-9小時。睡眠結構也隨年齡改變, 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 sleep)占新生兒睡眠約 50%,進入學齡及青春期,將減少到2530%。 1. 睡 眠 時 相 延 遲(delayed sleep phase) 青少年的睡眠時相延後,約45%高 中學生平日入睡時間約遲至12點過後, 而91%高中生平日需在6:30起床,導 致週間睡眠時間較短(5-7小時),需利 用假日補眠。假日則72%會到9:00以 後才起床,90%到午夜過後才上床。約 20歲左右回到24小時作息。 2. 青少年需要8-10小時睡眠時間 近年來青少年失眠問題日漸嚴重, 尤其在15-18歲年齡層的青少女。比較全 世界20個國家15-18歲青少年(Olds et al., 2010),可發現歐洲學生每天睡眠大 約為8.3小時(假日10小時),美國學生
vol.211.2023.6月 22 約為7.5小時(假日9.5小時),亞洲學生 最短,大約為6.7小時(假日8.8小時)。 可能原因包括:3C產品過晚使用、學業 壓力、咖啡因攝取過多、以及尼古丁、酒 精等危險因子,還有網際網路的人際關係 等。睡眠不足青少年若白天或週末補眠, 可能改善認知功能,但無法取代充足夜眠 (Lo et al., 2017, Sleep)。 青少年常見的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基本機制大致可分為以下 類型: ● 與年齡發展不符合的睡眠時間(睡眠 量) ● 睡眠片段(睡眠品質):睡眠過程中 出現頻繁且反覆的醒覺 ● 不當的睡眠時間(生理時鐘、睡/醒 節奏) ● 睡眠不足:入睡或睡眠維持困難 以下將分別介紹各個青少年睡眠障 礙。 1. 日夜節律相位過度延遲(Delayed sleep phase disorder) 大約3-10%青少年有此困擾,其臨 床表現包括晚睡晚起、白天嗜睡、夜間清 醒警覺度高。成因包括較長日夜節律、白 天活動量過低、睡前運動量過大、夜間睡 眠驅力小、白天接受光度不足等。 建議處理原則如下: ● 提早入睡、提早起床,平日與假日同 步。 ● 依照目前生理睡眠時段,設定合適且 固定的起床時間。 ● 起床後拉開窗簾,或光照。 ● 起床後安排一定強度的體能活動。 ● 睡前兩小時,減少可能提升警覺度的 因子。 ● 寒暑假可採用時間療法: ◆ 延後超過4小時者:每天延後2-3 小時睡。 ◆ 延後未超過4 小時者:每天提早 15-30分鐘睡。 2. 嗜睡 青少年白天嗜睡可能有以下幾種原 因,包括睡眠不足、原發性嗜睡症、猝 睡症、及其他干擾睡眠品質的疾患,例 如睡眠呼吸中止症。 (1) 原 發 性 嗜 睡 症(Idiopathic hypersomnia) 患者在白天表現出昏昏欲睡、難 以維持醒覺,難以叫醒、且醒來時意識 混亂,影響生活品質。原發性嗜睡症可 分為三個類型:(a) 長睡型原發性嗜睡 症、(b) 非長睡型原發性嗜睡症、(c) 行為引發睡眠不足症候群。 (2) 猝睡症(narcolepsy) 猝睡症是大腦調控睡眠和清醒機制 出現問題的一種慢性腦部疾病,其典型 症狀包括以下: ● 白天過度嗜睡:在白天會重複的打盹 進入睡眠。通常是在從事單調乏味的 動作時會發生,例如看電視。但外界 給予刺激(例如搖動病人),病人可很 快甦醒。 ● 病發時肌肉無力猝倒(Cataplexy): 突然肌肉無力,易在情緒激動或興奮 時突然發生,臉部、嘴部、頸部或軀 幹四肢肌肉突然癱軟無力。有時亦會 伴隨視覺模糊。通常不影響呼吸肌 肉,偶有窒息現象產生。 ● 夜間睡眠品質不佳:例如睡不著,睡 眠片段。 ● 快速動眼期(做夢期)異常:入睡時 立刻進入快速動眼期,產生怪異行為
23 兒童專欄 或幻覺,有極為真實的感官體驗。睡 眠麻痺是指短暫不能動作或說話,有 時伴隨無法呼吸,往往在幾分鐘後會 恢復肌肉的控制力。 ● 其他症狀:例如腦部食慾激素 (Hypocretin)不足,患者易出現暴 飲暴食的情況,導致易肥胖或過早發 育。另外如記憶喪失,視覺模糊現 象,或視覺重疊。 猝睡病的發生率在男女相近,發病 時間多在10-20歲間,易影響專注力和 認知功能,學業表現下降,且影響人際 關係。在交通過程突然進入睡眠可能發 生危險(例如開車),此症導致交通意外 的機率是常人的10倍。 檢查方式包括:(1)多相睡眠記錄 (polysomnographic criteria):睡眠後 很快發生REM週期。(2)人類白血球抗 原HLA DQB1*0602作為輔助診斷猝睡 症合併猝倒。(3)測量腦脊髓液中的下 視丘分泌素(hypocretin-1)降低。(4) 猝睡症與T 細胞受器的α神經核有關 聯,顯示此症與自體免疫機轉之關聯。 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最常使用為中樞 神經興奮劑(Ritalin或Modafinil)可 減輕嗜睡症狀,控制日間嗜睡、預防猝 倒。另可借助其他藥物固化夜間睡眠。 3. 睡眠呼吸中止症 此症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症狀隨 年齡有很大的差異。每小時呼吸中止可 發生5-30 次或更多,伴有鼾聲和急促 的喘息。通常會導致睡眠紊亂,日間疲 憊與過度嗜睡,常出現過動、不專心、 及衝動控制較差、情緒困擾、學業成就 低落、神經認知功能下降等問題。睡眠 呼吸關聯疾患在青少年階段有逐漸顯著 的趨勢。可能原因包括腺樣體扁桃腺肥 大、懸雍垂肥大、肥胖、顱骨畸形、呼 吸道過敏。治療包括有體重控制、過敏 治療、正壓呼吸器、扁桃腺及腺樣體切 除術等。良好治療可緩解症狀,並顯著 改善日間功能缺損。 4. 週期性肢體抽動疾患/不寧腿症候群 不寧腿症候群:在躺床還未入睡或 正要入睡時,出現腿部無法克制、想動 的感覺。在動一動腿之後會好一陣子, 成人患者常在兒童階段即已出現不寧腿 的症狀。常伴隨週期性肢體抽動。 週期性肢體抽動疾患:睡眠中出現 週期性的腿部運動,最常發生於淺度睡 眠期。常伴隨有喚醒現象,使睡眠片段 化,難以維持完整的睡眠。 前述兩症皆易有不專注、過動現 象,和ADHD高度相關。患者白天嗜 睡、課業表現受影響。藥物治療以多 巴 胺 促 進 劑(dopamine-receptor agonists)為主,亦可考慮其他多巴 胺 藥 物(Dopaminergic agents 如 amantadine和selegiline,較不適用 兒童)。 睡眠障礙的影響 睡眠有多種功能,是維持正常生理 的重要活動,睡眠障礙不僅造成白天嗜 睡,也可能造成心血管風險,導致注意 力缺損,認知功能下降,造成學習問題 與情緒行為問題。 ● 青少年失眠常合併焦慮與憂鬱情緒: 青少年失眠往往不僅是睡眠本身的問 題,臨床上需詳細評估其誘發因子, 例如是否有被霸凌、性侵、學業競 爭壓力、家庭重大變故等。尤其需要 注意的是憂鬱青少年很高比例會合併 明顯睡眠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青少
vol.211.2023.6月 24 年睡眠時間長度是自殺意念、自殺計 畫、自殺行為之獨立因子,即使在控 制憂鬱因子後仍有顯著相關。青少年 最佳睡眠時數為8-9小時,增加或減 少一小時的睡眠,可能影響11%的 自殺計畫風險(Chiu et al., 2018; Lovato & Gradisar, 2014)。 針對青少年睡眠問題有以下建議 1. 培養固定的睡眠習慣:每天固定就寢 時間及起床時間,並培養固定的睡前 活動。 2. 保持規律的生理時鐘:利用照光保持 生理時鐘的同步。每天一大早可將窗 簾拉開,讓陽光進入臥室內。 3. 適當的運動,以調整身心的平衡,對 兒童及青少年相當有益。除了每天固 定時間運動以外,亦可在假日安排出 外活動。 4. 了解孩子的睡眠或情緒障礙,協助接 受治療:兒童青少年的睡眠障礙常被 忽略。如果孩子出現白天疲倦、早上 不易叫醒、上課打瞌睡、白天過分躁 動不安、晚上不能順利入眠,且影響 正常生活作息與學業,則建議父母應 及早帶孩子就醫,作進一步評估,並 給予適當的治療與處理。 結語 青少年睡眠問題容易被輕忽,但往 往是情緒行為問題的重要指標,睡眠問 題若未獲得適當處置,亦可能影響青少 年的身心發展。因此,改善青少年階段 的睡眠衛生是極為重要的任務。
25 腦室腹膜分流手術介紹及術後照護 ◆ 護理部護理長 洪綺霞 正常人每天生成約500c.c. 腦脊髓 液(俗稱龍骨水),腦脊髓液的生產、流 動、循環和吸收是用來保護神經系統。 當腦脊髓液產量增加、吸收太少或流動 受阻礙時會造成水腦;水腦一般分成三 類:先天性、正常壓力水腦、疾病後水 腦症(常因腦出血、感染、外傷、腫瘤 等腦血管疾病所造成)。 水腦症狀:步態不穩、腳板有如被地板 黏住般拖行、嗜睡、記憶力減退似失智 症、尿失禁等症狀。 診斷:主要以臨床症狀及影像學(電腦 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攝影)為診斷依 據。另,神經外科醫師評估是否需在手 術前行腰椎穿刺或放置腰椎引流管(由 腰椎處穿刺抽取腦脊髓液、測量腦部壓 力),檢測病人是否因積水下降而改善症 狀,醫師可依效果決定病人是否需進行 腦室腹膜分流手術。 腦室腹膜分流手術原理 目前治療水腦症最常見的方式就是 腦室腹膜分流手術,利用具有瓣膜的單向 引流管,將此引流管的一端放入腦室,然 後引流管經皮下通到腹膜內,當腦室內壓 力升高至某一閾值時,引流管可將脊髓液 引流到腹膜腔。一般只要無發炎感染或阻 塞,術後引流管可永久置放體內不需取出。 術後注意事項 一、 傷口疼痛的處理方法:當有任何疼 痛不適時請告知護理師,護理師會 依醫囑給予止痛藥,止痛藥的使用 並不會延遲傷口癒合,且使用劑量 少、天數短,不會造成依賴或成癮 作用,請安心。也可使用非藥物止 痛處置如:按摩、深呼吸、患部支 托、轉移注意力等方法減輕疼痛。 二、 術後若無噁心、嘔吐情形即可開始 進食。 三、 術後為避免腦壓變動過快,導致頭 暈不適等感覺,應避免劇烈的姿勢 改變,採漸進式下床活動。 四、 傷口(頭部、頸部及腹部)之護理: 1. 注意傷口有無紅、腫、熱、痛及分 泌物等感染症狀。 2. 頭部傷口在引流管置入後會呈現些 微膨出,不可任意觸摸或擠壓,傷 口需保持乾燥。 3. 約7-10 天依傷口癒合情況予以拆 線,拆線後2天可正常洗頭或沐浴。 五、 一般日常活動無特殊限制,可正常 作息並避免頭部意外碰撞,為避免 便秘可多給予水分及纖維質的攝入。 六、 出院後一週門診追蹤,如有下列情 形請儘速返診: 1. 發燒或傷口出現紅、腫、熱、痛及 分泌物。 2. 頭痛、頭暈、噁心、嘔吐、意識改 變、抽搐、活動力變差、肢體無 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狀。 資料來源: https://medlineplus.gov/ency/presentations/100123_4.htm 保健園地 腦室 分流管路 腦脊髓液走向 腹腔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