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10.2023.5月 2 從社區篩檢到人工智慧醫療系統 臺大醫院對於胃癌防治與幽門桿菌治療的一系列研發 有效降低胃癌 對全體國民的健康威脅記者會大合照 下,由院長吳明賢整合國內多家 醫學中心,共同成立台灣胃腸疾病與幽 門桿菌臨床試驗聯盟,執行多中心臨床 試驗,並進行幽門桿菌篩檢,結果顯示 台灣目前成年人的幽門桿菌盛行率已從 30 年前的60%,降到30%,在孩童更 降到10%,胃癌的標準化發生率也持續 下降(Helicobacter 2022)。在過去 幾年醫療團隊開發了高療效的第一線治 療處方,可達90%以上的除菌率,近年 來更投入於難治型幽門桿菌第二線及第 三線救援治療處方的開發,依據團隊成 員劉志銘、李宜家、陳介章、方佑仁、 陳美志等醫師最近的研究成果顯示,含 鉍劑的四合一療法,以及含左旋氧氟沙 星(levofloxacin)的四合一療法,在 幽門桿菌第二線的治療,可分別達到 93%(245/264)以及90%(246/273) 的根除率。對於第二線除菌失敗者,則 以另一種處方作為救援治療,最終兩組 的累積除菌率分別可達97%(255/264) 以及96%(261/273)。此外,研究團隊 也針對這些病人腸道菌叢的組成及抗藥 性基因組進行長期追蹤,並與澳洲新南 威爾士大學Emad El-Omar 教授的團隊 進行國際合作研究,發現在接受幽門桿 菌除菌治療後,腸道菌叢的多樣性會短 暫下降,但到了一年之後,已恢復到接 近治療前的狀態。而抗藥性基因組在剛 除菌完成時,會顯著的增加,但在八周 時及一年後,可恢復到治療前的狀態。 本研究的結果提供了國內外在幽門桿菌 第二線及第三線救援治療的重要依據, 也證實了腸道菌叢的組成及抗藥性基因 組在除菌一年後皆可恢復到接近治療前 的狀態,可提供除菌來預防胃癌的安全 性依據,本研究的結果刊登於國際頂尖 期刊-刺胳針胃腸肝病學(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23),並獲專文評論與介紹。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蔓延,臺 大醫院在除了肩負配合國家政策、堅守 防疫措施,也持續努力提升後疫情時代 醫療服務科技的發展。此次針對胃部健 康,提出胃癌預防的多層次系統、發展 評估胃相的智慧醫療,以及釐清除菌後 腸道菌叢的變化,在社區面、個人面、 與基礎科學面上不斷精進發展,希望能 有效降低胃癌對全體國民的健康威脅。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