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10

13 專題報導 子宮腺肌症的成因與診斷 根據1972年西北大學Bird教授的定 義,子宮腺肌症(adenomyosis)是指 子宮內膜細胞「良性地」侵入子宮肌肉 層,造成子宮瀰漫性的增大。非癌症新生 的子宮內膜的腺體與基質細胞,被增生肥 大的子宮肌肉層細胞所圍繞。一般認為子 宮腺肌症的成因,跟腹膜型的第一型子宮 內膜異位症(月經逆流造成),或第二型 卵巢型的巧克力囊腫(上皮化生造成)不 一樣。反倒是跟第三型深浸潤型的子宮內 膜異位症(胚胎遺跡造成)比較接近, 2018年奧斯陸大學Tellum教授就指出, 66%的深浸潤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會合併 有子宮腺肌症,而90%的子宮腺肌症會 有深浸潤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 臨床診斷方面,以前都需要病理組 織切片的結果來確認,現在MRI 跟超音 波就可以充分診斷之。在臺灣,因為超音 波很方便,便宜快速又準確。至於抽血檢 驗CA125,卻不一定對診斷有幫助,除 非合併有腹膜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20-30 %而已),才會明顯升高。如果是很嚴重 的子宮腺肌症,診斷上大家都沒有爭議, 如果是輕微的超音波表現,到底要不要診 斷為子宮腺肌症呢?其實,這一個良性疾 病從嚴重到輕微是有連續性的,從寬認定 是沒有關係的,因為輕微的,本來就不會 用到開刀或昂貴的藥物,可以試試看一些 低侵襲性的治療,看能否改善病人的症狀 即可。 子宮腺肌症會影響懷孕或流產嗎? 一般認為,輕度或中等程度的子宮 腺肌症,不會影響試管嬰兒的懷孕率,只 有嚴重的子宮腺肌症(體積大於250 cc 者),才有可能降低懷孕率,以前標準作 法是打停經針3-6個月,縮小體積50%, 讓體積變小,內膜減少壓迫,增加血液供 應,是可以增加懷孕機會的。但是,2022 年ESHRE(歐洲生殖醫學會)的臨床指引 卻指出,停經針對懷孕率沒有什麼幫助,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