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10

建構預防胃癌的社區多層次篩檢模 式,降低胃癌發生率 幽門螺旋桿菌為胃癌的主要原因, 臺大醫院長期針對高胃癌發生率的偏鄉 離島社區,進行組織性的根除計畫,提 供長年的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與根治治 療,例如馬祖胃癌預防計畫執行迄今已 將近20年,不僅當地幽門桿菌盛行率 由將近七成降低至不到一成,胃癌發生 率隨之下降53%,讓缺乏醫療人力的 離島地區也能接受到具實證基礎的醫療 服務,成果也已發表於國際期刊(Gut 2021,獲選為#GUTBestPapers2021 之一)。有鑑於臺灣本島也有胃癌的高 發生率地區,臺大醫院在國民健康署的 支持與合作之下,針對全國原鄉進行幽 門桿菌根除計畫(Lancet Oncology 2022),發展出整合邀約、檢測、轉介 與治療之多層次、環環相扣的篩檢模式 (JFMA 2022),並使用電子化系統來監 測篩檢品質與評估篩檢成效。根據2019 年國民健康署最新公布的癌症登記資料 顯示,導因於幽門螺旋桿菌的胃腺癌人 數已逐年下降。臺大醫院曾於台北主辦 全球胃癌共識會議(Gut 2020),也與消 化系醫學會及國民健康署合作建立幽門 螺旋桿菌篩檢與治療的臨床指引,這些 努力不僅對社會有具體貢獻,也深具國 際影響力。 開發判別胃相的人工智慧醫療系統, 實際於離島落地應用 近年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 對醫療的量能產生重大衝擊,但也加速 了醫療科技的數位化發展,臺大醫院持 續發展智慧醫療,使用醫療大數據、人 工智慧、雲端傳輸等技術,加速新興科 技的落地應用。以胃癌防治為例,幽門 螺旋桿菌感染會引發慢性發炎,進而導 致胃萎縮及腸組織化生,改變了「胃 相」,不良的胃相與後續的胃癌風險息 息相關,因此,如何正確地評估胃相為 臨床處置的重點。然而,傳統的胃相判 讀需要胃鏡組織切片及病理科醫師來確 診,實曠日耗時,為了克服這個問題, 臺大醫院在醫療整合資料庫與智慧醫療 中心的通力合作下,使用海量資料進行 人工智慧模型開發,可以直接由胃鏡影 像來精確判斷胃相,並在資訊室同仁的 跨院合作下,成功將此系統於馬祖落地 使用;此系統結合了醫療大數據、智慧 醫療、以及遠距醫療的數位化創新,讓 臺大醫院研發的人工智慧判斷系統可以 實際應用於偏鄉服務,透過資訊科技的 雲端協助,讓人力和資訊設備都缺乏的 馬祖連江縣立醫院,可以得到和在臺大 醫院內同等級的醫療協助及資訊運算資 源,預期日後臺大醫院的多角化研發將 可以協助第一線醫師對不同疾病下更正 確的診斷。 發展難治型幽門桿菌的救援處方,證 實除菌治療對腸道菌叢抗藥性基因組 的長期安全性 臺大醫院也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 員會(國科會)與衛生福利部的支持 ◆ 公共事務室 從社區篩檢到人工智慧醫療系統 臺大醫院對於胃癌防治與幽門桿菌治療的一系列研發 有效降低胃癌對全體國民的健康威脅 醫療團隊 1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