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08.2023.3月 12 表一 診斷慢性咳嗽可能會安排的檢查項目 1. 胸部X光攝影 2. 肺功能檢查與支氣管藥物擴張試驗 3. 支氣管藥物激發試驗 4. 吐氣一氧化氮濃度檢查 5. 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 6. 痰液塗片及培養 7. 過敏原試驗 8. 咳嗽激發試驗 9. 軟式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10. 副鼻竇X光攝影與鼻咽內視鏡檢查 11.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群患者目前也不建議常規喉鏡、鼻鏡或 鼻竇電腦斷層檢查。此外,有吸菸的患 者都應該戒菸。有過敏體質的朋友應該 注意居家環境,特別臺灣環境潮濕,居 家環境應該保持通風乾燥,避免塵蟎以 及黴菌的滋生。為預防感冒或下呼吸道 感染,每年應該接種流行性感冒疫苗, 或再加上肺炎鏈球菌疫苗。任何不明原 因或難治性咳嗽的患者也都必須接受適 當的患者教育、物理治療或語言治療。 慢性咳嗽之藥物治療 如果影像學檢查正常,在合併有氣 流阻塞的慢性咳嗽患者可進行吸入性類固 醇和長效支氣管擴張劑聯合吸入劑的短期 治療(2-4周)。氣喘性咳嗽患者也可加 上短期抗白三烯。兩項針對咳嗽變異型氣 喘患者的臨床試驗發現,口服抗白三烯 (2-4周)在主觀咳嗽頻率或嚴重程度評分 方面優於安慰劑。 至於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目前咳 嗽指引在缺乏充分臨床試驗證據的情況下 推薦使用第一代抗組織胺和去充血劑作為 治療藥物。第一代抗組織胺被認為有鎮咳 作用,因為它們具有中樞抗膽鹼的作用。 對慢性咳嗽患者,目前咳嗽指引建 議臨床醫師不要常規開立抗胃酸藥物。因 為通常抗胃酸藥物不太可能改善慢性咳 嗽,除非患者有消化症狀或胃酸逆流的證 據。有時醫師會建議病人使用非特異性止 咳藥,這類藥物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將 咳嗽反射壓抑下來。要注意的是這類藥物 吃多了可能會上癮。此外,病患若痰量較 多,要避免高劑量的止咳藥,否則反而使 痰不易排出而引起進一步感染。 至於慢性難治性咳嗽方面,目前咳 嗽指引建議患者可嘗試神經調節劑治療, 例如低劑量緩釋型嗎啡(5-10 mg,每日 兩次)。使用直接作用於咳嗽過敏反射機 制的藥物,是未來發展的新策略。目前某 些咳嗽神經調節藥物已被證明對成人有 效,但其副作用仍顯著。 一般而言,即使最後沒有確切之診 斷,大部分胸部X光正常的慢性咳嗽都 是可以治癒或明顯改善的。但根據國外統 計,在老年人慢性的病患中約有20%經 診療後仍無法完全改善其症狀。 結語 慢性咳嗽是門診常見的主訴。隨著 人口老齡化,全球慢性咳嗽的患病率增 加。慢性咳嗽的診斷,必須先從詳細的詢 問病史及臨床檢查,發現蛛絲馬跡。有時 醫師會先嘗試用藥,再觀察治療結果來確 立咳嗽之原因。在專科門診大部分慢性咳 嗽都是可以治癒或明顯改善的。近年來我 們對慢性咳嗽的致病機轉之了解有顯著進 展。未來也可能會有治療不明原因或慢性 難治性咳嗽的有效神經調節新藥上市。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