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08

發燒話題 隱形的疾病-如何發覺 及面對老年憂鬱 專題報導 成人慢性咳嗽的診斷與治療 我是氣喘患者,什麼是過敏原檢測, 我需要做嗎? 過敏性鼻炎的藥物治療簡介 臺大醫院高階循環輔助團隊 與心律不整治療團隊 攜手治療晚期心衰竭併嚴重 心律不整成功記者會 NTUH 兒童專欄 醫師!我的孩子得疝氣-兒童腹股溝 疝氣兩大手術方式如何選? 孕期飲食注意事項 中華民國89年9月創刊 中華民國112年3月 MAR. 2023 vol.208 208 擁有健康知識 豐富彩色人生 Nati onal Tai wan University Hospital HEALTH NETWORK 心 律治 不療臺 整團大 成隊醫 功攜院 記手高 者治階 會療循 晚環 期輔 心助 衰團 竭隊 併與 嚴心 重律 不 整

居家長效型的左心室輔助器,提供 晚期心衰竭病人及家屬們的治療選擇, 幫助病人重返社區,找回良好生活品 質。臺大醫院心臟衰竭高階循環輔助團 隊20餘年救治嚴重心臟衰竭方面不遺 餘力,更在2021年獲得SNQ國家品質 標章銀獎肯定。這些年來我們發現病人 有心律不整的情形,醫療選擇上有所限 制。因此該團隊對於心臟衰竭併心律不 整的病患訂定醫療計畫,在植入心室輔 助器的手術過程,由心律不整團隊在手 術過程中,利用3D立體電生理定位電 燒術,偵測心臟傳導電位訊號,定位出 心律不整發作部位,使用電燒導管進行 燒灼。跨團隊共同合作,目前已成功治 癒2位病患,為臺灣、亦是亞洲能同時 執行該項技術的醫學中心。 心臟是維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心跳 是由一些自發性的電生理訊號刺激心 臟收縮,正常的節律是由竇房節(SA node)觸發,經由房室結、希氏束傳 導到心室肌肉上的浦金氏纖維,刺激心 臟收縮。當傳導系統出問題時,就會產 生各種不正常的心跳,即稱為心律不 整。所謂心臟電氣燒灼是利用心導管的 技術,置放多條電極導管到心臟裡面, 記錄心臟內心電圖的變化及心律傳導的 路徑,經由電極導管刺激,來誘發出病 人潛在可能發作的各種心律不整。左心 室輔助器將血液自心房與心室引流至幫 浦,再打回動脈中,以減輕心臟負擔。 隨著醫療技術持續進步,左心室輔助器 使用年限現在已經增加很多。最重要的 是,居家型的左心室輔助器攜帶便利性 高,病人裝設左心室輔助器後,可重返 工作及日常社交,生活不會因此受限。 ◆ 公共事務室 臺大醫院 高階循環輔助團隊與 心律不整治療團隊 攜手治療晚期心衰竭併嚴重心律不整成功記者會 醫療團隊 1

vol.208.2023.3月 2 晚期心臟衰竭的病人,有些會存在 心律不整的情形。心室頻脈需要透過藥 物及植入式心內去顫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治 療,隨著心臟衰竭惡化,可能出現心室 頻脈風暴(Electric Storm)。若是心律 不整反覆發生導致去顫器反覆電擊,會 考慮經導管電燒手術治療。臺大醫院團 隊在放置心室輔助器時,使用3D立體 電生理定位電燒術為一使用心臟立體定 位系統(3D Mapping),藉由偵測心臟 傳導電位訊號精準定位出心律不整發作 部位,用電燒導管進行燒灼,以減少術 後心律不整的發生。 病人詹女士,患有結構性心臟病 變,長期受反覆性心室頻脈所苦,造成 心臟功能低下,但因為病人有心臟開胸 手術病史,心包膜產生沾黏,經高階循 環輔助團隊評估,病患需裝置心室輔助 器支持心臟功能。另一位病人廖先生則 為擴大型心臟病,已接受過植入式心內 去顫器的治療,但等待心臟移植過程常 因發生心律不整而緊急入院。這兩位病 人經高階循環輔助團隊照會心律不整團 隊,討論醫療處理方案,於置放心室 輔助器的手術過程中,同時進行心外 膜3D立體電生理定位系統與燒灼,術 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病人目前門診追 蹤,狀況穩定。此二例病人在心臟內外 科成功攜手合作之手術經驗,為此類嚴 重心臟衰竭患者之治療提供另一醫療策 略的選擇。 臺大醫院高階循環輔助團隊做為臺 灣醫界的領頭羊,以服務「急、重、難、 罕」的患者為己任,突破過往在心臟內 部進行燒灼的方式,領先亞洲於手術過 程中,在心臟外進行3D定位與燒灼, 成功完成首兩例居家型心室循環輔助器 合併高風險心律不整治療,幫兩位心衰 竭合併嚴重心律不整的病人,預期將能 大幅改善病患的症狀與心臟功能。對於 此等合併嚴重心律不整的高風險心臟衰 竭病人,提供了極具前瞻性且符合臨床 需求的解決方案。 臺大醫院高階循環輔助團隊與心律不整治療團隊 攜手治療晚期心衰竭併嚴重心律不整成功記者會合照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擁有健康知識 豐富彩色人生 中華民國89年9月創刊 中華民國112年3月 MAR . 2023 vol.208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發 行 人: 吳明賢 召 集 人: 賴逸儒 總 編 輯: 陳彥元 執行編輯:邵幼雲 編輯顧問: 李美美、蕭輔仁、盤松青、 洪俊銘、童寶玲、詹智傑、 王振穎、詹其峰、吳嘉峯、 邵幼雲、陳沛裕、蔡紫薰、 董聖雍、黃俊達 編輯企劃: 網頁工作小組 健康教育中心 蕭靜如 攝 影: 喬士明、林依伶、洪敏倫 出 版 者: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附設醫院 地 址: 臺北市常德街1號 健康教育中心 電 話: (02)2356-2114 傳 真: (02)2321-8403 網 址: https://www.ntuh.gov.tw (衛教天地) 設計印刷: 加斌有限公司 電 話: (02)2325-5500 傳 真: (02)2706-7272 本印刷品使用環保油墨印製, 採用符合FSC環保紙印製。 醫療團隊 編者的話 發燒話題 專題報導 醫事人員 介紹 臺大醫院高階循環輔助團隊與心律 不整治療團隊 攜手治療晚期心衰 竭併嚴重心律不整成功記者會 公共事務室 本院開設慢性病整合門診請多加利用 邵幼雲 醫師 成人慢性咳嗽的診斷與治療 郭炳宏 醫師 我是氣喘患者,什麼是過敏原檢測, 我需要做嗎? 李孟叡 醫師 過敏性鼻炎的藥物治療簡介 郭姝岑 藥師 隱形的疾病- 如何發覺及面對老年憂鬱 蘇泓洸 醫師 梁世箴 管理師 皮膚部-黃常銘醫師 基因醫學部-戴怡芸醫師 01 05 06 07 08 10 13 15

兒童專欄 保健園地 台大花絮 健康營養 補給站 醫師!我的孩子得疝氣- 兒童腹股溝疝氣兩大手術方式如何選? 洪琬婷 醫師 吞嚥困難安心吃Level 6 電鍋蒸蛋料理 王依婕 營養師 孕期飲食注意事項 楊博凱 醫師 【優質安心守護】我掛不到號,該怎麼辦? 于幸右 護理師 莊寶玉 副主任 「成人慢性病整合門診」介紹 分級醫療暨轉銜照護管理中心 【金山快訊】 完善的偏鄉醫療 服務品質至上 蘇苑婷 副護理長 讀者Q&A 健康教育中心 常見用藥Q&A 張中維 藥師 19 25 26 22 27 29 31 33

5 編者的話 最近幾十年來,上呼吸道疾病,例 如成人慢性咳嗽、氣喘、和過敏性鼻炎 的治療一直是醫學研究的重點,也是人 們關注的熱門話題。隨著人們生活習慣 的改變和環境污染的加劇,這些問題的 發生率也不斷上升,引起了人們的高度 關注。本期專題報導針對這些疾病有完 整的介紹。 在治療這些疾病的過程中,我們也 需要注意到一些常見的問題。例如,一 些患者可能會依賴口服藥物來治療氣喘 和過敏性疾病,但長期使用這些藥物可 能會導致副作用和依賴性。因此,建議 患者在使用這些藥物時應該遵循醫師的 指導進行治療。此外,為了預防和減少 這些疾病的發生,我們也應該注意日常 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例如,避免吸菸和 接觸二手菸,減少接觸空氣污染源,保 持室內空氣流通等。這些措施不僅有利 於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還有助於提高 生活品質。 隨著疾病治療的專科化,越來越 多病人需要同時在多科固定回診。據統 計,光是本院每年就有16,000位病人長 期在兩科以上門診領取連續處方箋。本 院已開設慢性病整合門診來協助病人整 合治療,本期雜誌也對慢性病整合門診 有完整介紹。有需要的民眾 可透過掛號系統預約整合 門診。 疫情逐漸獲得控 制,天氣也日漸回 暖。鼓勵大家把握春暖 花開的季節,多多從事戶 外活動,過得更健 康! 本院開設慢性病整合門診 請多加利用 ◆ 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 邵幼雲

vol.208.2023.3月 6 醫事人員 介紹 醫事人員 黃常銘 醫師 現職 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 專長 青春痘、酒糟、病毒疣、皮膚外科與雷射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 臺大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 門診時間 黃醫師貼心小叮嚀 青春痘與酒糟均為令人困擾的皮膚疾患。青春痘可能因化妝品、內分泌失調、藥 物、壓力、熬夜、飲食等因素惡化,嚴重的痘痘也可能在臉上留下疤痕;酒糟經常以 臉部泛紅敏感表現,伴隨灼熱與乾癢。建議找醫師尋求正確診斷,避免生活中的誘發 因子,再加上專業評估下的藥物治療,以達到良好控制。 介 紹

7 醫事人員 戴怡芸 醫師 現職 臺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 專長 產檢、高危險妊娠、子癲前症、妊娠糖尿病診治、早產預 防與治療、產前基因及遺傳諮詢、血緣鑑定、婦科內視鏡 及微創手術、經期不規則、子宮肌瘤、內膜異位症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 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 臺大醫院婦產部講師 ● 哈佛大學醫學院短期訪問學者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短期訪問學者 門診時間 戴醫師貼心小叮嚀 全球正面臨高齡化的問題,我們產科醫師也面對越來越多的高齡媽媽,本院產 婦平均年齡已超過35歲,自己也因為工作及學業的關係,40歲才生二胎。高齡懷孕 的問題並不像治療疾病那麼簡單,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懷孕過程中必須做相關的檢 查、追蹤與控制,以避免各種併發症的發生。本院也提供各種檢查且針對高齡產婦的 產檢給予建議。雖然高齡妊娠是一項挑戰,但是由於得來不易,同時也是一個祝福。 只要我們一同攜手,一起努力,一定可以健康地迎接寶寶的來臨。孕媽咪們!我們一 起加油! 介 紹 醫事人員 介紹

vol.208.2023.3月 8 發燒話題 病痛;第二、生活沒有重心,比如在退 休後或是小孩長大離家後。人體的機能 本來就會逐漸退步,這對於每個人都是 一樣的,如同我們年紀大了之後膝蓋會 退化一樣。因此當隨著年齡增長,多了 幾個身體狀況,其實很難發現異狀,尤 其在亞洲文化下,比較不講自己心裡的 苦,當情緒低落時也不太習慣告訴身 邊的人。所以身旁的人通常查覺到的跡 象,既像憂鬱又像失智、精神不好,此 時需經過比較明確的診斷才能判斷是否 為老年憂鬱症。 至於如何判斷身邊家人有老年憂鬱 症呢?一般說來可從生活是否遇到變化、 反應是否越來越少、對於生活是否沒動力 等情形來初步懷疑,接下來則需要經過專 業評估、醫師判斷,甚至是醫療影像的協 助才能確診。還好在臺灣就醫很方便,老 關於高齡長輩的身體狀況,以精 神科醫師角度來看,有兩個需要特別留 意的疾病,一個是失智症,之前俗稱老 人癡呆,因病名比較難聽加上有汙名化 老年人,造成對失智症就醫抗拒,還好 在更改病名之後,讓民眾對於失智症的 接受度提高,比較容易發現並願意配合 就醫治療。第二個是老年憂鬱,老年憂 鬱比起一般外顯的身體疾病更難察覺, 有些人無法察覺自己的憂鬱,可以說是 隱形的疾病。然而憂鬱本身就是很複雜 的疾病,國外調查50-60歲以上患有憂 鬱症的患者比例,都是所有年齡層最高 的。老年憂鬱症有些是早發在中年,有 些是晚年,甚至是反覆發生的,因此要 特別注意。 老年憂鬱的病因很多,一般可以 歸為兩大類,第一、身體狀況退步以及 隱形的疾病 如何發覺及面對老年憂鬱 ◆ 口述/資料提供: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蘇泓洸 ◆ 採訪/撰稿:公共事務室管理師 梁世箴

9 發燒話題 年精神醫療資源也多,從基層診所到醫學 中心都可以尋求醫療協助。 得到老年憂鬱症有甚麼生理及心理 變化呢?大致可分三大類,第一類是情 緒方面:例如沒有活力,或是本來喜歡 的事現在不做了。第二類是想法方面: 覺得沒有用、負面情緒上升、覺得自己 沒價值、未來沒有希望等等。第三類是 身體方面:體力變差、食慾及睡眠變不 好等等。老年憂鬱與成人憂鬱最大的差 別是老年憂鬱更難以說出自己變不好, 但對於憂鬱狀況所造成的身體病痛,因 為比較明顯且感受強烈,較容易講出 口,因此身邊的家人朋友可能可以透過 詢問身體狀況方式來察覺。 老年憂鬱症的治療方式有藥物與非 藥物,兩者都很重要,但比起其他病症或 成年、青少年的憂鬱症,老年憂鬱症的治 療會更著重在非藥物的部分,例如生活安 排的介入,可以幫老人家在空閒時間安排 社區大學或住宅社區間的小活動、或去長 照2.0健康促進據點上課,在創造生活重 心、安排活動之餘,也能學到新的東西, 不會覺得自己的生命價值往下掉。參加病 友團體也會有幫助,在團體裡可以互相扶 持,感覺自己比別人好或不好的地方,因 為生病的人通常會覺得,為什麼是我發 生,以及為什麼只有我,這時在團體中就 可以得到支持及幫助。建議加入相關病友 團體前能夠先就醫,由醫師確認病況嚴重 程度後,再評估適合參加的是日間照顧中 心或健康促進機構,這些治療都是流動式 的,可依據狀況好壞隨時調整,給予最大 的協助。 老年憂鬱症的協助資源現在都整 合在長照體系中,尤其各地都有心理衛 生中心,就醫非常方便。憂鬱症與一般 疾病一樣,也有分級醫療的概念,若診 所沒有適當的檢查儀器,病人可以轉 往醫院就診,在密集治療、病況穩定 後再轉回診所持續追蹤。在臺灣,雙向 轉診與醫院間的轉診管道都很暢通,當 然也要看個人意願,因為醫學中心一般 沒有夜診或假日門診,這時住家附近的 社區診所就很方便。以分級醫療概念來 看,病況穩定後當然可以轉到社區醫院 或診所,尤其近年來基層精神醫療機構 非常多,資源也很豐富,民眾若選擇就 近看診可節省就醫時間,也可讓醫療資 源不會過度被耗用。此外,大家對於看 精神科的概念也在改變中,逐漸把它當 作與一般看診一樣不那麼可怕,遇到壓 力大或睡眠狀況不好時,都可以求助精 神科。在藥物的掌握和使用上,精神科 與心理諮商會有程度上的不同,端看個 人選擇。若民眾覺得去心理諮商壓力比 較沒那麼大,就可以先去做心理諮商, 若心理師或醫師發現不是諮商可以解決 時,則會建議轉診至精神科去做診療。 總之,願意踏出求援的第一步是最重要 的,希望長輩們在遭逢老年憂鬱這個隱 形疾病時,都能及時得到關心並受到妥 適的處置,在人生下半場活得精彩豐 富、安樂自在。

vol.208.2023.3月 10 專題報導 咳嗽是一般民眾就醫最常見的原因 之一,《素問.咳論》中曾提到:「五臟 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臺灣俗話 說:「醫生怕治嗽,土水師怕抓漏」,可 見老祖宗們早就發現咳嗽背後存在許多 複雜的病因。 慢性咳嗽的定義與併發症 醫學上通常根據咳嗽持續時間超過8 星期來定義慢性咳嗽。有些患者多年來都 在咳嗽,但具有復發和緩解的過程,因此 純粹基於咳嗽時間來定義慢性咳嗽有時並 不適當。患者就醫最常見的原因包括噁心 嘔吐、疲憊、睡眠中斷、社交尷尬、說話 困難以及尿失禁。嚴重時會導致生活品質 下降和影響人際關係。 慢性咳嗽的流行病學 慢性咳嗽是一種常見的主訴,可能 影響5-10%的成年人。對胸腔科醫師來 說,門診有高達四成的病人是因咳嗽來 就醫。然而,目前並無關於慢性咳嗽對 社會負擔的準確數據。流行病學研究中 對慢性咳嗽的定義也尚無一致的意見。 最近的一項國際調查納入了10,032例到 咳嗽專科門診就診的成年患者,其中三 分之二為女性,最常見的發病年齡為60 歲。常見的相關共病是大腸躁鬱症、肥 胖和各種精神或神經性疾病。 慢性咳嗽的病生理機制 咳嗽是防止異物吸入肺部的重要保 護機制,是一種迷走神經反射。其感受 器主要在喉部和氣道中,但也可能在肺 泡和肺實質、咽部和食道甚至耳部。大 多數慢性咳嗽患者具有咳嗽反射過度敏 感的現象,一旦接觸刺激(例如胃酸、 香菸、煙霧、微粒、溫度或機械刺激) 就容易咳嗽。 慢性咳嗽的致病原因與臨床表現型 大部分患者是下述單一病因所造成 慢性咳嗽,25-42%有雙病因;而3-17% 有三項以上病因。 成人慢性咳嗽的診斷與治療 ◆ 內科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郭炳宏

11 專題報導 ● 氣喘性咳嗽與嗜酸性細胞性支氣管炎 典型氣喘性咳嗽的客觀證據需要有 氣流阻塞的變異性和支氣管高反應性。 有部分氣喘的病人只表現慢性咳嗽,而 無典型氣喘常見的喘鳴聲,可歸類為「咳 嗽變異型氣喘」。至於嗜酸性細胞性支氣 管炎則無典型氣喘具有的支氣管收縮或 氣道高反應性,約13%的咳嗽門診患者 符合此診斷。臨床上通常將這些病人視 為氣喘性咳嗽,因為使用抗發炎氣喘藥 物治療都有效。在沒有支氣管高反應的 情況下,痰液嗜酸性細胞升高(>3%) 可診斷嗜酸性細胞支氣管炎。此外,呼 氣中的一氧化氮分率(FeNO)或血液中 嗜酸性細胞增多也可作為評估氣道嗜酸 性細胞增多的替代生物標誌。 ● 逆流性咳嗽 胃酸逆流、食道運動障礙在慢性咳 嗽中的角色仍有爭議。醫學文獻中報告 過的患病率從0%到將近100%。研究也 發現治療胃酸逆流的質子泵抑製劑(PPI) 對無胃酸逆流的慢性咳嗽患者無顯著益 處。有人認為,液體和氣體的非酸性逆 流可能是慢性咳嗽之病因。然而,臨床 沒有技術能夠可靠地檢測這種逆流,診 斷依賴於臨床病史、問卷或逆流症狀指 數。慢性咳嗽患者的食道動力障礙患病 率較高,因此問題可能是食道- 咽喉逆流 而不是胃食道逆流。 ● 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鼻涕倒流症候 群) 2006年美國胸腔醫師學會建議使用 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UACS)一詞來描 述以前其他各種症狀,包括鼻涕倒流、鼻 炎和鼻竇炎等。病人常有鼻涕或鼻塞, 感覺喉嚨癢或有痰,或經常有清喉嚨的 動作。這類咳嗽的特徵是間歇性短暫的咳 嗽,往往一躺下去睡覺就惡化,且夜間咳 嗽的症狀比白天嚴重。但只要治療鼻炎, 咳嗽就會改善。 ● 醫源性咳嗽 服用血管張力素轉換酶(ACE)抑 制劑的患者中約有15%會出現慢性咳嗽。 此類藥物可增加咳嗽反射的敏感性。任何 咳嗽患者都不應給予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 制劑。至於類似藥物如血管張力素II 拮抗 劑並不會影響咳嗽反射。鈣離子通道拮抗 劑等藥物則可能會加重已有的逆流疾病而 導致咳嗽加重。 ● 不明原因或慢性難治性咳嗽 有一部分慢性咳嗽患者,儘管 進行了徹底的檢查和傳統治療仍持續 咳嗽。近年來鴉片類藥物、加巴噴丁 (Gabapentin)和P2X3拮抗劑等具有神 經調節作用藥物的臨床試驗顯示,異常的 神經生理學可能是這種不明原因或難治性 咳嗽的致病機轉。 ● 其他疾病的慢性咳嗽 大多數慢性呼吸道疾病與咳嗽有 關。例如間質性肺病的咳嗽患病率為 30-90%,而抗纖維化藥物可降低此類病 患咳嗽次數,並改善生活品質。 慢性咳嗽之初步評估與預防保健 在考慮治療之前,應詢問吸菸狀 況、藥物以及當前和既往疾病。隨後應 包括胸部X光和肺功能檢查。進一步檢 查有無氣喘、嗜酸性細胞支氣管炎、逆 流和食道運動障礙以及鼻竇炎。必須注 意單獨根據肺功能的變化並不足以證實 咳嗽是氣喘引起的。上呼吸道咳嗽症候

vol.208.2023.3月 12 表一 診斷慢性咳嗽可能會安排的檢查項目 1. 胸部X光攝影 2. 肺功能檢查與支氣管藥物擴張試驗 3. 支氣管藥物激發試驗 4. 吐氣一氧化氮濃度檢查 5. 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 6. 痰液塗片及培養 7. 過敏原試驗 8. 咳嗽激發試驗 9. 軟式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10. 副鼻竇X光攝影與鼻咽內視鏡檢查 11.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群患者目前也不建議常規喉鏡、鼻鏡或 鼻竇電腦斷層檢查。此外,有吸菸的患 者都應該戒菸。有過敏體質的朋友應該 注意居家環境,特別臺灣環境潮濕,居 家環境應該保持通風乾燥,避免塵蟎以 及黴菌的滋生。為預防感冒或下呼吸道 感染,每年應該接種流行性感冒疫苗, 或再加上肺炎鏈球菌疫苗。任何不明原 因或難治性咳嗽的患者也都必須接受適 當的患者教育、物理治療或語言治療。 慢性咳嗽之藥物治療 如果影像學檢查正常,在合併有氣 流阻塞的慢性咳嗽患者可進行吸入性類固 醇和長效支氣管擴張劑聯合吸入劑的短期 治療(2-4周)。氣喘性咳嗽患者也可加 上短期抗白三烯。兩項針對咳嗽變異型氣 喘患者的臨床試驗發現,口服抗白三烯 (2-4周)在主觀咳嗽頻率或嚴重程度評分 方面優於安慰劑。 至於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目前咳 嗽指引在缺乏充分臨床試驗證據的情況下 推薦使用第一代抗組織胺和去充血劑作為 治療藥物。第一代抗組織胺被認為有鎮咳 作用,因為它們具有中樞抗膽鹼的作用。 對慢性咳嗽患者,目前咳嗽指引建 議臨床醫師不要常規開立抗胃酸藥物。因 為通常抗胃酸藥物不太可能改善慢性咳 嗽,除非患者有消化症狀或胃酸逆流的證 據。有時醫師會建議病人使用非特異性止 咳藥,這類藥物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將 咳嗽反射壓抑下來。要注意的是這類藥物 吃多了可能會上癮。此外,病患若痰量較 多,要避免高劑量的止咳藥,否則反而使 痰不易排出而引起進一步感染。 至於慢性難治性咳嗽方面,目前咳 嗽指引建議患者可嘗試神經調節劑治療, 例如低劑量緩釋型嗎啡(5-10 mg,每日 兩次)。使用直接作用於咳嗽過敏反射機 制的藥物,是未來發展的新策略。目前某 些咳嗽神經調節藥物已被證明對成人有 效,但其副作用仍顯著。 一般而言,即使最後沒有確切之診 斷,大部分胸部X光正常的慢性咳嗽都 是可以治癒或明顯改善的。但根據國外統 計,在老年人慢性的病患中約有20%經 診療後仍無法完全改善其症狀。 結語 慢性咳嗽是門診常見的主訴。隨著 人口老齡化,全球慢性咳嗽的患病率增 加。慢性咳嗽的診斷,必須先從詳細的詢 問病史及臨床檢查,發現蛛絲馬跡。有時 醫師會先嘗試用藥,再觀察治療結果來確 立咳嗽之原因。在專科門診大部分慢性咳 嗽都是可以治癒或明顯改善的。近年來我 們對慢性咳嗽的致病機轉之了解有顯著進 展。未來也可能會有治療不明原因或慢性 難治性咳嗽的有效神經調節新藥上市。

13 專題報導 過敏原檢測,一般指的是急性過敏 原檢測,也就是偵測血液免疫球蛋白IgE 對個別抗原(過敏原)的濃度。目前針 對急性過敏原檢測,健保有提供針對過 敏性疾病的給付,因此,醫師可能會先 從您的臨床症狀與表現,判斷您的症狀 是否可能為過敏性疾病所導致,進而進 行這個檢測。 提到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異 位性皮膚炎或是氣喘,患者往往會有個 問題,那我是對什麼東西過敏(過敏原) 呢?會這樣問的原因,主要是根據一種 想法,也就是避開過敏原,就能避免過 敏性疾病的發生。所以過敏原檢測,便 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應運而生。然而,檢 測過敏原對於臨床的應用,並不是絕對 的相關,主要是來自於檢測的過敏原種 類,跟人體真的接受到同種類過敏原, 可能因為食物加工、分解等而有所不 同。同時,過敏原檢測的結果,往往藉 由免疫球蛋白的濃度,對應到對此過敏 原過敏的機率,並不是涇渭分明,會與 不會過敏這麼簡單。因此,任何過敏原 的檢測,皆需要與臨床實際經驗結合, 吳小姐本身患有氣喘,她聽聞朋友提到氣喘是個過敏性疾病,避開會 過敏的東西就會好了,朋友建議可以檢測過敏原,看她是對於哪個食物或 物品過敏,進而避免,這樣子就不會氣喘發作了,於是,她來到本身長期 追蹤氣喘的胸腔科醫師門診,跟醫師提起她想要檢測過敏原。 我是氣喘患者, 什麼是過敏原檢測, 我需要做嗎? ◆ 內科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李孟叡

vol.208.2023.3月 14 舉例來說,臨床上接觸到大豆製品曾經 發生過過敏的反應,檢測過敏原也發現 對於大豆過敏,便可以很有信心的說, 患者的體質對於大豆類製品過敏,應該 要避免。 目前臺大醫院主要有兩種過敏 原檢測方式,包含MAST(Multiple Antigen Simultaneous Test), 提 供 36項半定量的過敏原檢測,另外有一 種則是ImmunoCAP,提供定量的過 敏原檢測,兩種檢測皆有針對常見的過 敏原進行檢測,您的醫師可能會擇一進 行。結果的呈現往往會不同的級數,以 ImmunoCAP檢測來說,可能報告中 會附有對於特定過敏原的IgE濃度,旁 邊則會附上一個級數,級數越高則越建 議應該要避免相關的過敏原,級數很低 則暗示相關過敏症狀不太可能是由此過 敏原造成。背後的原理則是先前提到過 的,IgE濃度的高低,反應出的是由此過 敏原造成過敏的可能性高低,實際還是 需要佐以臨床的經驗來判斷,無法單純 藉由過敏原檢測來評斷。如果您是氣喘 患者,但症狀較輕微且無特定的過敏病 史,也不一定需要進行過敏原檢測。目 前針對氣喘患者的過敏原檢測,仍僅對 於重度患者有較強烈的實證效用,因為 一旦接觸到特定過敏原導致急性發作, 往往會較難處理與危險。因此也未必所 有的氣喘患者醫師都會對您進行過敏原 檢測,還是依照醫師的臨床判斷是否有 其必要性。 知道過敏原後,我們要做什麼呢? 如果是現今在臺大醫院的氣喘患者,有 氣喘團隊整合照護,當您被診斷出是氣 喘且對特定過敏原過敏時,除了於醫師 門診諮詢外,也可能會將您轉介給氣喘 衛教師,由衛教師再跟您說明相關過敏 原避免方式。以臺灣常見的塵蟎為例, 便會建議您儘量避免毛製品如毛地毯、 棉被應定期烘乾或在陽光下曝曬、室內 儘量清除毛髮碎屑等。 希望讀者讀了這篇文章後,能夠較 了解過敏原檢測,另外要提醒有些所謂 的慢性過敏原檢測,若是偵測血液免疫 球蛋白IgG,臨床上則較沒有意義,並 不會建議自費去做檢測。

過敏性鼻炎 的藥物治療簡介 15 專題報導 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 最常見的非傳染性鼻炎,也是最普及的 慢性病之一。過敏反應(Allergy)是指 當身體暴露於特定過敏原(Allergen) 後,產生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 引發一連串鼻黏膜的發炎反應,產生許 多過敏症狀,包含打噴嚏、流鼻水、鼻 塞、鼻子搔癢,甚至會影響其他器官, 例如使眼睛紅腫搔癢而造成過敏性結膜 炎。常見的過敏原包含空氣中的汙染物 (如PM 2.5)、塵蟎、花粉和動物毛髮。 隨著全球都市化以及氣候變遷的影響, 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自1990年以來逐 年攀升,身受其苦的大人和小孩高達2540%。其中60%以上的病人同時具有其 他過敏性疾病,像是鼻竇炎、氣喘和異 位性皮膚炎等。 過敏性鼻炎的分類,根據接觸過敏 原的時間、可分為季節型、常年型;根據 症狀發生頻率,可分為間歇型、持續型; 根據病情的嚴重度、症狀以及對生活品質 的影響,則可分為輕度、中重度。 臨床上治療以緩解症狀和提升生 活品質為目標。醫師依據以上的分類, 考量病人的年紀、疾病嚴重度、發生頻 率,以及其他共病症(如氣喘、懷孕) 來選擇適當的藥物和劑型,而藥物的劑 量和使用時間的長短也因人而異。然 而,在進行藥物治療之前,避免接觸過 敏原是很重要的一環,像是對塵蟎過敏 者須落實環境清潔、對花粉過敏者出門 須配戴口罩。 ◆ 藥劑部藥師 郭姝岑

vol.208.2023.3月 16 (便祕、排尿困難、眼睛口腔乾燥、眼壓 升高)等等,使用前需考量相關共病症。 第一代抗組織胺適合用於失眠的病人,而 不建議用於小孩、老人、青光眼、氣喘和 攝護腺肥大的族群;而第二代抗組織胺在 藥物結構上做了調整,在相等藥效之下, 降低了中樞神經和抗乙醯膽鹼的副作用。 口服劑型的藥效較長,一天僅需服用1-2 次;鼻噴劑型(nasal spray)則是透過 局部作用來增加藥效,為相對安全且快速 見效(<15分鐘)的選擇,但有藥物倒 流到口中產生苦味的缺點。 藥物介紹 ● 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 當身體暴露於過敏原或是其他刺激 物時,會活化肥大細胞並分泌組織胺和其 他發炎物質,造成過敏的症狀,所以抗組 織胺藥品能藉由阻斷組織胺的作用,來減 緩打噴嚏、流鼻水和搔癢的症狀,但在治 療「鼻塞」的效果沒有比類固醇有效,適 合間歇型較輕微的過敏性鼻炎。抗組織胺 藥物分成第一代和第二代,其中第一代抗 組織胺具有諸多副作用,像是影響中樞 神經(造成嗜睡疲倦)、抗乙醯膽鹼作用 ● 類固醇(Glucocorticoid) 類固醇可調節身體的免疫系統,抑 制發炎反應,可有效控制過敏性鼻炎, 對「鼻塞」的症狀相較於抗組織胺更為 有效,為中重度間歇型或任何嚴重度的 持續型病人的首選用藥,若療效不彰則 可選擇併用抗組織胺鼻噴劑。醫師會考 量年紀、症狀控制情形來選擇適合的類 固醇與劑量。初次使用類固醇鼻噴劑, 需要幾天至幾周的時間才能達到顯著的 療效,因此需要長期使用來改善過敏症 狀。鼻噴劑型的劑量較低,局部作用有 助於減少全身性副作用,少數病人可能 發生局部副作用,如鼻出血、刺激灼熱 感、罕見鼻中膈穿孔等;而口服劑型只 在症狀較嚴重且治療相對棘手的病人之 中作為短期(4-7天)的控制。 表一 心衰竭種類 第一代口服抗組織胺 普治敏錠Lonzumin Tablet 25 mg/tab (Buclizine 2HCl) 佩你安錠Pilian Tablet 4 mg/tab (Cyproheptadine HCl) 希普利敏液Cypromin Solution 0.4 mg/mL, 120 mL/btl (Cyproheptadine HCl) 勝克敏液Cetirizine Oral Solution 1 mg/mL, 60 mL/btl (Cetirizine 2HCl) 特息敏錠(右氯敏)Dex-CTM Tablet 2 mg/tab (Dexchlorpheniramine Maleate) 第二代口服抗組織胺 停敏膜衣錠Denosin Film-coated Tablet 5 mg/tab (Desloratadine) 艾來錠Allegra Tablet 60 mg/tab (Fexofenadine HCl) 驅異樂膜衣錠Xyzal Film-coated Tablet 5 mg/tab (Levocetirizine) 喘安錠Asthan Tablet 1 mg/tab (Ketotifen fumarate) 喘敏糖漿Athmin Syrup Ketotifen 0.2 mg/mL 60 mL (Ketotifen fumarate) 第二代抗組織胺鼻噴劑 噴立停鼻用噴液劑Azetin Nasal Spray 1 mg/mL, 0.14 mg/spray, 120 spray/btl (Azelastine HCl)

17 專題報導 表二 臺大醫院類固醇藥品品項 口服類固醇 乙酸可體松錠Cortisone Tablets 25 mg/tab (Cortisone Acetate) 普力多寧錠Predonine Tablet 5 mg/tab (Prednisolone) 類固醇鼻噴劑 艾敏釋鼻用噴液懸浮劑Avamys Nasal Spray 27.5 mcg/spray, 120 sprays/btl (Fluticasone Furoate) 內舒拿水溶性鼻用噴液劑Nasonex Aqueous Nasal Spray 50 mcg/1 dose, 140 doses/btl (Mometasone Furoate) 表三 臺大醫院白三烯素受體拮抗劑藥品品項 白三烯素受體拮抗劑(成分皆為Montelukast Sodium) 口服 欣流膜衣錠Singulair Film Coated Tablet 10 mg/tab 欣流咀嚼錠Singulair Chewable Tablet 4 mg/tab, 5 mg/tab 樂息喘顆粒劑Monkast Oral Granules 4 mg/pack 表四 臺大醫院鼻內去充血劑藥品品項 鼻內去充血劑 口服 鼻福糖漿Peace Syrup 60 m/btl (Pseudoephedrine HCl 30 mg/5 mL & Triprolidine HCl 1.25 mg/5 mL) 鼻噴劑 醫鼻易噴鼻液Sindecon Nasal Spray 0.05% 10 mL/btl (Oxymetazoline HCl) ● 白三烯素受體拮抗劑(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 白三烯素(Leukotriene)為一種引 起過敏反應的發炎物質,藉由阻斷白三 烯素受體,能抑制血管舒張並改善鼻黏 膜的通透性,來改善鼻塞和減少鼻黏液 生成。長期使用(≧2周)能改善打噴 嚏和流鼻水的症狀。由於其效果有限, 通常與其他藥物搭配作為輔助治療,以 期降低類固醇的使用劑量。使用上需注 意副作用,可能引起情緒和行為改變。 ● 鼻內去充血劑(Decongestant) 鼻內去充血劑能使血管收縮,減 少鼻黏膜腫脹,改善鼻塞,可再搭配抗 組織胺或類固醇鼻噴劑,以達更好效 果。鼻內去充血劑之全身性副作用包含 心悸、血壓上升、眼壓上升、尿液滯留 等,在使用前需考量相關共病症,不 建議使用於高血壓、青光眼、心血管疾 病、攝護腺肥大、甲狀腺亢進的病人。 另外需特別注意,若長期使用鼻內去充 血劑,停藥後可能會產生反彈性鼻充 血,造成嚴重鼻塞,引發藥物性鼻炎, 因此不建議連續使用超過3-7天。 ● 肥大細胞穩定劑(Mast Cell Stabilizer) 肥大細胞穩定劑藉由穩定肥大細 胞,阻止組織胺與發炎物質釋出,可用 來對抗立即性過敏反應,於過敏原暴露 前30分鐘給藥,可預防過敏症狀的發 生。雖然療效較弱,但沒有明顯的副作 用,對於不適合使用抗組織胺的嬰幼 兒、老年族群來說,肥大細胞穩定劑成 為較安全的選擇。因為藥效較短,一天 需使用3-4次。

vol.208.2023.3月 18 表五 臺大醫院肥大細胞穩定劑藥品品項 肥大細胞穩定劑 鼻噴劑 艾麗鼻用噴液劑 Allergocrom Nasal Spray Solution 2.8 mg/spray (Cromolyn Sodium) 表六 臺大醫院過敏原免疫療法藥品品項 過敏原免疫療法 舌下錠 阿克立舌下錠 Acarizax 12 SQ-HDM Oral Lyophilisate /tab (Der pte extract (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6 SQ-HDM & Der far extract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6 SQ-HDM) ● 過敏原免疫療法(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AIT) 當病人具有明確的過敏原,治療上 難以避免接觸過敏原且使用以上藥品均無 法有效改善過敏症狀時,可考慮加上或單 獨使用過敏原免疫療法。早期有皮下注射 給予的過敏原免疫療法(Subcutaneous specific immunotherapy,SCIT),它是 透過特定過敏原萃取物(例如:塵蟎、花 粉)的刺激來進行免疫細胞的調節,通常 需經過數個月才能看見療效,須固定施打 3年以上。然而,皮下注射劑型可能引起 部分病人產生嚴重全身性過敏反應,使用 前須事先經醫師謹慎評估風險。 1987年舌下劑型的過敏原免疫療法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問 世後,近年來有許多臨床試驗證實有其療 效和安全性,加上價格較便宜和方便給藥 的特性,成為過敏原免疫療法中的首選藥 物。使用前須經醫師確認病人的特定過敏 原,考量年紀(≧6歲)和其他共病症來 評估是否合適使用。常見副作用為局部口 腔反應以及腸胃噁心感,嚴重全身性副作 用較少見。 鼻噴劑使用步驟及注意事項 1. 使用前,請先將鼻腔清潔乾淨。 2. 使用前須充分震搖藥瓶5-10秒,並移 開瓶蓋和安全扣環。 3. 第一次用藥前,對空噴壓藥劑數次, 以確保噴出的藥霧量均一;若2-4周 以上未使用,亦需重新按壓。 4. 頭向前傾,將噴頭插入一側鼻孔中, 以手指按壓另一側鼻孔。 5. 手指快速壓下噴頭,使噴鼻液成霧狀 噴出,同時緩緩吸氣,然後嘴巴慢慢 呼氣。 6. 另一鼻孔重覆相同步驟,即完成一次 給藥;若需噴到兩次,請隔30秒,並 重複步驟4-6。 7. 使用完畢將噴頭擦拭乾淨,蓋回保護 蓋,保持瓶口向上的狀態,妥善保存。 8. 用藥後10-15分鐘內盡量避免擤鼻涕 以確保療效。 結語 過敏性鼻炎的普遍與分布年齡層的 廣泛,已成為全球的健康議題之一。其 症狀會造成病人的不適感和情緒精神上 的疲憊感,大幅影響生活品質。藥物治 療上常建議以鼻噴劑型來加強局部作用 並減少全身性副作用,因此確保鼻噴劑 正確使用很重要,加上調整生活作息、 避免接觸過敏原,期能更有效控制過敏 性鼻炎。

19 兒童專欄 疝氣在臺灣又俗稱「脫腸」,症狀為 體內器官脫離原位、鑽到別的位置,成 人與兒童都會發生疝氣,但是成因與治 療不盡然相同。成人疝氣最主要的原因 是局部肌肉缺損,常發生於腹股溝,腹 壁上舊的手術切口處也可能發生。兒童 疝氣最常見的位置雖然也是在腹股溝, 主要的成因則是腹膜往鼠蹊部延伸的鞘 狀突(processus vaginalis,俗稱的疝 氣袋)在發育時未閉合,導致腸子等腹 內器官沿著此疝氣袋下滑至鼠蹊部。 大部分兒童腹股溝疝氣的主要症狀 是不痛的腹股溝(鼠蹊部)腫塊,常會 在出生、施打疫苗、或是學校健檢時, 經由兒科醫師檢查確診;也有部分是父 母幫孩童換尿布或洗澡時,觀察到鼠蹊 部有異常膨出;少部分脫出的器官有嵌 頓缺血的情況才會有明顯不適的症狀, 嬰幼兒可能以哭鬧不安﹑嘔吐、合併鼠 蹊部無法推回的腫塊表現,較大的兒童 則可以明確指出鼠蹊部位疼痛。 進行傳統手術還是腹腔鏡手術? 雖然少部分嬰幼兒的腹股溝疝氣 症狀有可能自動緩解,在大部分的情況 下,手術還是治療疝氣一勞永逸的作 法。兒童腹股溝疝氣手術的主要目的是 關閉疝氣袋的開口(internal ring,內孔 環),大多不需要像成人一樣放置人工網 膜修補腹壁,手術方式可分為傳統手術 以及腹腔鏡手術: ● 傳統手術 醫師會在疝氣發作的同側鼠蹊部, 劃開約1-1.5公分左右的傷口,並從這個 傷口去找到膨出腹壁的疝氣袋並結紮。若 病患是男童,在疝氣袋結紮前需要仔細將 緊黏疝氣袋旁的輸精管與血管撥開,才能 做安全確實的結紮,下端多餘的疝氣袋可 視情況切除或是翻開反縫避免積液。 ◆ 外科部小兒外科主治醫師 洪琬婷 醫師!我的孩子得疝氣- 兒童腹股溝疝氣兩大手術方式如何選?

vol.208.2023.3月 20 ● 腹腔鏡手術 主要的傷口在肚臍,約0.5-1 公 分,醫師會由此將內視鏡深入腹腔內部 進行探查,尋找疝氣袋的袋口,由腹腔 內部將袋口進行縫合。腹腔鏡下的縫合 方式依醫師喜好有多種變異,可能在鼠 蹊部有額外針孔大小的傷口,一般不特 別移除下端疝氣袋。腹腔鏡手術比較明 確的好處是可從腹腔內同步探查對側, 若對側亦發現未閉合的疝氣袋,同時 進行修補可減少未來對側再發生疝氣的 風險,另外修補雙側疝氣的手術時間一 般也較傳統手術快。腹腔鏡疝氣修補術 圖一 傳統疝氣手術傷口 圖三 左:腹腔鏡下所見之疝氣袋開口(內孔環)右:經腹腔鏡縫合關閉後 圖二 腹腔鏡疝氣手術傷口 後的同側復發率跟傳統手術差不多(約 1-5%),但若術前是陰囊積水表現,則腹 腔鏡手術後的復發率較傳統手術高。 另一方面,一般民眾認知「傷口比 較小」是微創的定義,故認為腹腔鏡手 術就是微創手術,但其實「對於病患傷 害較小」才是較正確的解釋,內視鏡疝 氣手術傷口雖然較小,病人實際的疼痛 感覺未必較傳統手術輕,因為肚臍傷口 直接穿過腹壁筋膜,腹部用力時疼痛感 有可能較明顯;另外腹腔鏡需要深入到 腹腔內部充氣,麻醉深度需要較深,病 人術後恢復也較傳統手術稍慢。

21 兒童專欄 雖然如此,疝氣是相對單純的常見 手術,麻醉時程短,對於有經驗的醫師 以及一般身體健全的兒童來說,兩項手 術的風險都是相對低的。但若是特殊的 情況,如疝氣復發、嵌頓、陰囊積水、 合併隱睪、有心肺疾病等情況,則須要 跟醫師個別討論術式選擇的考量與風險。 如何照顧疝氣術後的孩童? 麻醉清醒後沒有不適即可逐漸恢復 飲食,大部分孩童於疝氣手術後當天疼痛 較明顯,搭配止痛藥可緩解疼痛,術後隔 天也會有顯著改善。疝氣手術後父母需要 特別注意,一周內避免讓小孩傷口碰水, 禁止劇烈運動,若在傷口或陰囊、包皮處 有發現腫脹或皮下輕微淤血狀況皆屬正常 現象,一周後就會逐漸消失。倘若手術三 天後仍有發燒、傷口紅腫、持續滲血、甚 至疼痛加劇,建議立刻回診,由專業醫師 處置,切忌不要亂塗抹民間配方藥膏。大 部分小兒外科醫師會選擇不用拆的可吸收 縫線,或是僅需簡單抽掉一條線的繡花線 縫合傷口,術後一周左右會回診由醫師評 估傷口癒合情形,若是癒合良好,術後一 周傷口即可以正常碰水淋浴。 疝氣手術的費用會不會很貴? 如果沒有使用特殊醫材,一般傳統 手術的費用是全額健保給付,不需要自 費。腹腔鏡手術依不同醫院可能會有部 分自費,惟臺大醫院目前亦是全額健保 給付,不需要額外自費。 病房的費用則以實際住院天數及床 等差額計算,病童年紀6個月大以上的 疝氣傳統手術大部分可以讓家長選擇門 診手術或是住院手術,腹腔鏡疝氣手術 因為麻醉深度較深,兒童從麻醉狀態中 恢復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在本院通常會 建議住院手術,隔天恢復完全再出院; 實際住院費用仍依兒童個別身體狀況、 各醫院規範而有所差異。 本文章是針對疝氣手術方式作基礎 的介紹,但個別孩童病況不同,仍需要 與小兒外科醫師討論最適合的醫療方式。 傷口不要碰水 避免劇烈運動 多喝水,以防便秘導致腹壓 加大造成不適 傷口或有紅、腫、熱、大量滲血 等現象,立即回診 禁止提起重物 疝氣手術 術後注意事項 深度較淺的 全身麻醉 不需插氣管內管 最快當天 可以回家 大多需要 住院手術 約�-�.�公分 於鼠蹊部 約�.�-�公分 於肚臍處 有症狀再處理, 雙側都會有傷口 術中可一併檢查, 同樣的 傷口可修補兩側 深度較深的 全身麻醉 視狀況插氣管內管 傳統手術 內視鏡手術 術式 麻醉 方式 住院 天數 傷口 大小 是否有 對側疝氣? 1 2 3 4 5 kg 圖四 疝氣手術相關事項

vol.208.2023.3月 22 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和 自身的健康息息相關,女性在懷孕期間的 飲食更是會影響孕期健康、生產安全、胎 兒健康等等。懷孕期間除了要補充一些特 定的營養素之外,基本的飲食型態也很重 要。好的飲食習慣可以減少高危險妊娠的 發生,對於媽媽及寶寶的預後都有好處。 雖然孕期營養在各個不同國家都有建議的 指引可以參考,但是因為各個國家地區的 飲食習慣及食物內容不同,所以很難訂出 一個標準的飲食指引。大原則來說,建議 食物的內容盡量多元化、多種類;補充足 夠的水分;攝取足夠的能量;足夠的蔬菜 水果、全穀類、蛋白質;以及避免在孕期 增加過多的體重或是攝入過多的反式或飽 和脂肪。 足夠的能量 孕前正常BMI 的孕婦(BMI 18.525kg/m2),第一孕期按照平時飲食習 慣即可,不需要增加能量攝取;第二孕 期及第三孕期可漸進每天增加250-500 大卡的能量。孕期BMI 較低的孕婦目前 沒有明確建議增加多少熱量的攝取,但 仍建議遵循基本的原則:均衡飲食。孕 前BMI 較高的孕婦,尤其是BMI 高於 30kg/m2 的孕婦,建議整個孕期的體重 增加不要超過5公斤。 宏量營養素(Macronutrition) 懷孕期間,每日的能量來源中,宏 量元素的比例建議約為: ● 蛋白質20-30 %(約每日71g,或1.1g/ kg,建議優質蛋白,避免加工食物) ◆ 婦產部主治醫師 楊博凱 孕期飲食注意事項

23 兒童專欄 ● 脂肪20-35 %(包含DHA、EPA、 Omega-3 oil;避免飽和脂肪、反式 脂肪) ● 碳水化合物(含膳食纖維)45-65 % (約每日175g,其中含膳食纖維至少 28g,建議全穀類,避免高能量精緻 澱粉類)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懷孕期間不建 議高蛋白飲食,避免產生孕婦及胎兒的 併發症。 足夠的水分(Adequate Hydration) 懷孕期間攝取足夠的水分可以 減少自發性流產,以及早產(late preterm)的風險。建議每日增加約 750ml-1,000ml 的水分攝取,或是每日 3,000ml 左右的水分(包含飲食裡的水 分)。但是要避免含糖飲料或果汁。 微量營養素(Micronutrition) ● 維生素A(Vitamin A):缺乏的族群 才需要補充,孕期應避免攝取過量的 維生素A,會增加致畸胎性的風險。 ● 維生素D(Vitamin D):每天補 充400-600 IU,或抽血結果小於50 nmol/L 再建議補充。適量的補充維生 素D,可以降低胎兒出生體重過低的 風險,並且不會增加媽媽或寶寶的併 發症。維生素D為脂溶性,為了避免 產生毒性,懷孕期間最高不建議超過 每日4,000 IU。 ● 維生素E(Vitamin E):有小型的研 究顯示,補充維生素E+鎂的綜合製 劑,似乎可以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 血糖控制(glycemic control),以 及脂肪分析(lipid profiles)。但是目 前仍然需要更嚴謹的研究及科學證據 證明其正確性。另外,對於可能的作 用機制,長期的影響,也仍然未知。 所以目前各個國家的指引並不建議常 規的補充維生素E。 ● 維生素C(Vitamin C):維生素C 可幫助鐵離子吸收。孕期維生素C缺 乏可能會增加貧血或缺血性胎盤疾 病。但是補充過量的維生素C亦可能 造成其他傷害,所以目前各個國家的 指引並不建議常規的補充維生素C。 ● 葉酸(Folic acid):建議第一孕期每日 至少補充0.4 mg(0.4-0.8 mg/day), 可預防並降低神經管缺損的風險。 ● 鐵(Iron):孕期鐵離子缺乏可能增加 胎兒低體重以及早產的風險。孕期貧 血已經被證實對於胎兒有許多負面的 影響。但是孕婦體內若有過量的鐵蛋 白亦會增加懷孕的風險,例如增加妊 娠糖尿病的機率。明確可知,體內鐵 離子的影響是U型,缺乏或超過都有 害。目前較多國家的每日建議補充量 約16-20mg,或是間歇性每周補充 120mg;但若有證據顯示嚴重缺鐵性 貧血,最高可每日補充60 mg(視缺 鐵性貧血嚴重度增減)。 ● 鈣(Calcium):第二孕期及第三孕 期建議每日補充1.5-2g的鈣質營養 品,尤其針對高風險族群:譬如低經 濟狀況、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孕 期使用低分子量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乳醣不耐 症、或因其他個人因素不攝取奶類的 孕婦。對於缺乏鈣質的族群,補充足 夠的鈣質可以降低妊娠高血壓、子癲 前症、新生兒併發症以及早產的風險。 ● 鎂(Magnesium):鎂離子在各種 細胞代謝循環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

vol.208.2023.3月 24 色。有研究觀察到,對於缺乏鎂的族 群,補充足夠的鎂離子可能減少胎兒 生長遲滯、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 早產、妊娠糖尿病以及腿部抽筋的風 險。但是因目前研究證據不足,各個 國家的指引並未建議常規補充鎂製劑。 ● 鋅(Zinc):孕婦有較高的風險缺乏 鋅。在妊娠糖尿病的族群中,補充維 生素E +鋅,似乎也可以改善妊娠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glycemic control),以及脂肪分析(lipid profiles)。但是仍然需要更嚴謹的 研究及科學證據證明。目前比較建議 腸胃道系統疾病患者、高劑量鐵劑補 充者以及素食者(高植酸鹽飲食者, phytates)補充。 ● 膽鹼和碘(Choline and Iodine): 膽鹼和碘對於胎兒腦部的發育很重 要。建議孕期補充含豐富膽鹽及碘鹽 的食物(膽鹽:奶製品、肉類、蛋黃; 碘鹽:紫菜、海帶、含碘鹽)。但不 特別建議補充營養品。 ● 益生菌(Probiotics):較早的部分研 究顯示,媽媽腸胃道、陰道以及胎盤 的菌叢,可能會影響懷孕。部分研究 顯示,補充益生菌可能可以預防子癲 前症、妊娠糖尿病、陰道感染、媽媽 寶寶體重增加以及過敏性疾病。但近 期大型文獻回顧顯示,補充益生菌並 沒有明確的好處或壞處。所以目前不 特別建議補充。 ● 咖啡因(Caffeine):攝取量建議每 日少於200-300 mg(約一杯濃縮咖 啡或中杯的美式咖啡,或1,400 ml 的 茶)。孕期攝取過多的咖啡因可能會 增加胎兒生長遲滯、早產,或流產的 風險。 C A D Ca E Zn Mg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