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07

21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1 歲半至 5 歲前 在這個階段,輕微發育不全的患者 會需要接受追蹤來觀察其變化,但是髖關 節仍脫臼、髖嚴重發育不全、或是追蹤過 程發現持續惡化的患者會考慮手術矯正, 髖關節仍脫臼時,會做開放式手術復位髖 關節,必要時做大腿截骨手術來增加髖關 節穩定度及同時矯正腳的內外八步態。前 述患者及髖發育不全嚴重的會考慮做骨 盆或髖臼矯正截骨(Pemberton/Dega/ Salter osteotomy)來增加髖臼覆蓋,術 後約需打石膏一個月,住院期間會教導相 關照護。前述骨盆髖臼矯正截骨手術之 矯正效果,在患者3至5歲最好,在之 後其效果逐漸遞減,跟髖臼之生長中心 (triradiate cartilage)逐漸成熟有關。 5 至 8 歲 較輕微髖發育不全之患者仍持續接 受追蹤,孩童時期手術矯正之角色逐漸 降低,但此時才發現髖脫臼或嚴重發育 不全之患者仍會嘗試手術復位及骨盆矯 正截骨手術,但年紀越接近8歲越會考 慮使用較複雜之三重骨盆矯正截骨手術 (triple osteotomy)來改善髖臼覆蓋, 過去案例較多,現今篩檢環境已成功使 此類案例減少。 8 歲或髖臼生長中心成熟後至 40-50 歲,或髖關節炎I期前(Tonnis grade I) 輕微髖發育不全患者建議持續接受 追蹤至成年,之後等髖部症狀出現時才需 要返診追蹤及治療,臀肌之強化訓練可協 助維持髖關節穩定。較嚴重發育不全或已 出現症狀之患者,於保守治療下症狀仍會 持續復發時,及早使用髖臼周邊矯正截 骨手術(periacetabular osteotomy, PAO)治療,可延緩髖關節炎的進展, 達到保存患者髖關節避免早期置換人工髖 關節來維持功能的效果,一定比例之患者 可以終身不需再置換人工髖關節。髖臼周 邊矯正截骨為成熟且已被長期驗證的手術 技術,已成為早期治療青少年及成人髖臼 發育不全的首選,由郭耿南教授及王廷明 教授領導的臺大兒骨團隊(成員包括吳冠 彣醫師及李嘉哲醫師)也建立標準化的微 創手術步驟,目前完成超過200例個案 領先全台,成功改善許多患者生活品質及 其髖關節的命運,並致力推廣及教學,持 續有來自各個友院的研修醫師來本院觀摩 學習,或邀請本團隊成員至其他醫院進行 示範手術或協助相關手術進行,醫療團隊 希望能藉此讓更多醫療同業及病友了解, 以造福更多患者。 髖關節炎 II 至 III 期 已有較嚴重髖關節炎時,髖臼周邊 矯正截骨手術延長髖關節使用年限之效果 平均較關節炎早期下降,但如果患者仍想 做較激烈之運動或有較高功能需求,此手 術仍是可以考慮的選擇;而人工髖關節置 換可良好恢復患者功能及改善疼痛,但患 者可能較無法進行劇烈運動或未來有機會 需要進行再置換手術等為其考量因素,一 般於功能需求較低之患者應為較佳選擇, 但此時醫療團隊應與患者詳細討論,以共 同決策之方式來選擇合適之治療。 結語 髖關節發育不全是影響很多人的疾 病,其嚴重程度差異大,如能早期診斷較 嚴重程度之患者,有較大機會能以保守治 療或髖關節保存手術來避免或延緩髖關節 炎的進展,改善患者功能及生活品質。 兒童專欄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