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06

24 vol.206.2023.1月 要再談果樹也可以異種嫁接了吧)。總 之,不論您是否喜歡把小孩當樹養的譬 喻,如果在現實農作中,有幾個園丁可 以共同分擔工作,應該也不壞。 那要如何面對教養衝突呢? 綜觀教養衝突的來源,不外乎生活 習慣、管教風格、決策主導及責任歸屬 的問題。或許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面向 逐步破解: 1. 心態面:承上述,試著去理解並接納 「差異必然存在」。 2. 認知面:想想家中有哪些觀念差異可 能影響教養行為。是「愛的教育」,還 是「不打不成器」?是「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還是「行行出狀元」? 3. 溝通面:試著與家人討論釐清哪些做 法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如何落實教養 原則?當不同照顧者的意見分歧時, 誰有決策主導權? 關於家庭溝通,常聽見有父母抱 怨,有一種委屈叫做「對方只會出一 張嘴」,不過再委屈也只能放在心裡, 因為怕說出來會破壞家庭關係。然 而,也有父母活出另一種體悟:「如果 我不講出來,還有誰能為我的孩子發 聲?反正到頭來,孩子的事還不全是 落在我身上,與其要我去收拾殘局, 倒不如我現在就攤牌。」的確,當父 母的,就連是否要啟動溝通有時都好 為難啊!教養孩子的日常有數不清的 生活決策在發生,如果能盡量回歸由 實際帶孩子的人去主導這些,其他人 少干涉但多支持,相信應該有助於減 少許多家庭衝突吧。 4. 情緒面:父母要先關照並安頓自己, 才能為孩子堅持主張。教養孩子不是 一時半刻,而是一段好長時間的心智 考驗,過於委屈求全並非長久之計, 那會讓人衍生「不成功便成仁」想放 棄的心態。另一方面,也要學著去同 理對方在面對教養議題可能遭遇的困 難,畢竟一個人根深蒂固的行為本來 就不容易改變,所以家庭中只要任一 方願意嘗試調整態度,就值得稱許、 值得感激。 醫療人員如何提供家庭協助呢?以發 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為例 在認知面,可協助家庭瞭解發展遲 緩兒童的個別特性,以及需要早期療育 的理由。在溝通面,可協助家庭成員釐 清教養困境或意見分歧之處,試著找到 著力點並善用療育資源。在情緒面,可 持續支持並賦能主要照顧者,得以選擇 自我主張並承擔教養責任。 孩子會一天一天的長大,但對許多 家庭來說,不斷付出的當下,教養孩子 卻不見得是水到渠成這麼簡單自然的。 面對教養衝突需要勇氣與智慧,也需要 內在的平靜。有幸得道,闔家平安! 教養衝突,可不是雙方對決「剪刀、石頭、布」 就能簡單解決的事! 兒童專 欄 台大醫網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