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導 報 題 專 者來說卻很不方便。研究顯示,頻尿、 夜尿、急尿和急迫性尿失禁等膀胱過動 症狀不受性別影響,隨年紀的增長、發 生率會逐步攀升。五十歲以前,膀胱過 動症患者以女性為多,五十歲以後的男 性因漸漸受到攝護腺肥大影響,也會引 發膀胱過動症。有四成到六成護理之家 的老年住民都受到膀胱過動症所苦,這 些症狀會影響患者的社交生活、個人自 信心和睡眠品質。受夜尿所苦的老人 家,更有可能因為晚上多次起床排尿, 引發摔倒和骨折等健康問題。 依據臺灣泌尿科醫學會、美國泌尿 科醫學會和歐盟泌尿科醫學會的新進治 療準則,膀胱過動症的治療主要可分為 三線,第一線治療為行為治療;第二線 治療為藥物治療,主要用藥有兩大類: 抗乙醯膽鹼類藥物(antimuscarinics) 和乙型交感促進劑(beta-3 agonists); 第三線治療為逼尿肌肉毒桿菌素注射、 第一線治療之行為治療主要著重 在生活習慣的調整。建議患者做排尿日 記記載,於特定時間,比如出門前或睡 前減少飲水以避免發生急尿或急迫性尿 失禁,但仍需維持每日一千五百到兩千 毫升的飲水量;同時咖啡因和茶等刺激 利尿性飲料的攝取也須盡量避免;有餘 尿感或排尿障礙的患者可於解尿時藉由 重複解尿法(解尿後再立刻解一次)減 少膀胱內殘餘的尿液;患者亦可進行膀 胱自我訓練,於有急尿感時,嘗試轉移 注意力,多等五到十分鐘再解尿;受急 尿、頻尿和夜尿所苦的朋友們,可將日 常使用的藥物交給泌尿科醫師檢視是否 需調整服用時間。 膀胱過動症的第二線治療,主要 著重於抗乙醯膽鹼類藥物和乙型交感促 進劑兩類能放鬆膀胱、減少逼尿肌收縮 的藥物,服用此類藥物,患者須注意自 己是否出現解尿困難的症狀,若有此情 況,可自主停藥並告知醫師。同時,服 用抗乙醯膽鹼類藥物的患者須特別注重 水分和蔬菜水果的攝取,以減少便秘情 形。膀胱過動症的朋友也可觀察自身的 症狀與生活需求,與醫師討論用藥的時 間點。 若口服藥物治療無效,則可選擇逼 尿肌肉毒桿菌素注射、電刺激或低能量 震波療法。可依個人情況與泌尿科專科 醫師討論。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