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03

臺大醫院團隊在環境暨職業醫學部 蘇大成教授的帶領下,邀請886位青少 年或者是年輕的成人(研究對象為12-30 歲),進行環境汙染對心血管健康之影 響研究。研究團隊發現都會區的空氣污 染,主要是交通污染物以及工業污染, 不管是氣態污染物、懸浮微粒,或者是 懸浮微粒當中的元素成分,皆對於心血 管有明顯的不良效應,長期可能影響年 輕人心血管健康。 近年來因高度的工業化及都市化, 臺灣西半部的空氣品質日益惡化,2008 年起藉由跨國合作研究,在臺大公衛學 院前院長詹長權教授領銜之下,與臺大 醫院蘇大成教授、臺大公衛學院吳章甫 教授、義大醫院陳思穎副教授等學者 共同組成研究團隊,加入歐盟ESCAPE (European Study of Cohorts for Air Pollution Effects)跨國空氣污染研究 計畫,建立屬於臺灣本土第一個可以 估計大臺北都會區居民長期空氣污染 暴露的土地利用迴歸模式(Land use regression model),並藉由相關健康資 料進行一系列的研究,證實了臺北都會 區成年市民懸浮微粒及氣態空氣污染物 的暴露和心血管健康的相關性。針對成 人進行研究已經發現了短期和長期的空 氣污染,皆會造成不良的心血管效應, 包含發炎指標、血液凝固因子增加、心 律變異性變差等。 臺大團隊過去兩年來針對年輕族群 之研究又有重要發現。第一篇是2020 年9 月 發 表 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有 害 物 質 雜 誌 ), 發 現 交通污染當中的揮發性有機汙染物 1,3-Butadiene(1,3- 丁二烯),測量853 位年輕人其尿液中的代謝物N-acetyl-S- (3,4-dihydroxybutyl)-L-cysteine (DHBMA)當作暴露指標,可以造成明顯 的心血管不良影響,包括低密度膽固醇上 臺大醫院研究 空氣汙染對年輕人心血管健康的 不良效應記者會 ◆ 公共事務室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1 隊 團 療 醫

vol.203.2022.10月 隊 團 療 醫 網 醫 大 台 2 臺大醫院研究空氣汙染對年輕人心血管健康的不良效應記者會之合照 升、氧化壓力增加、內皮細胞功能失常, 以及頸動脈中內皮層厚度增加等,幾乎是 全方位的對心血管有不良效應。 1,3- 丁二烯是一種石油加工過程 的產物,被用來製造廣泛使用於汽機車 輪胎中的合成橡膠。也被用來製造塑膠 及壓克力。呼吸到塑膠或橡膠工廠、工 作場所的空氣,吸入來自汽車、卡車廢 氣、垃圾焚化或木材燃燒,食用保存在 塑膠或橡膠容器內的食物,皆可暴露到 含有1,3- 丁二烯的空氣汙染物。而1,3 丁二烯也是都會及石化工業地區,嚴重 而首要必須減少之揮發性有機汙染物。 對同樣的755 位青少年及年輕成 人的族群進一步的分析。第二篇在今 (2022)年2 月發表於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環境科學與科 技),發現臺北都會區長期空氣汙染暴露 PM2.5 以及其中的元素包括錳、鐵、銅、 鋅、硫成分,皆會明顯的增加頸動脈中 內皮層的厚度,由主成分分析元素汙染 來源,發現臺北都會區主要的汙染物主 要來自於交通廢氣,第二則是來自於工 業廢氣。另外一篇在今(2022)年3月 也被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青 少年健康雜誌)接受,則發現臺北都會 區長期空氣污染的PM2.5 以及氮氧化物 (NOx 主要是柴油燃燒產生),會明顯的 增加頸動脈中內皮層的厚度。 這三篇研究一再的指出,都會區的 空氣污染,對於心血管有明顯的不良效 應。青少年的孩子及年輕成人是國家的 主人翁,政府以及企業,必須要正視都 會區空氣污染的嚴重性,國家應設定較 嚴格的標準,深思熟慮我們的空氣品質 標準,是否與世界衛生組織齊一,懸浮 微粒的標準由目前的日平均值PM10 < 100 及PM2.5 <35 μg/m3 立方公尺),改為PM10 <45和PM2.5 < 15 全國的工廠排放污染,以及嚴格的要求 汽機車排放污染的管制,讓我們的年輕 人能夠呼吸新鮮的空氣,以促進全國人 民的心臟血管健康。

中華民國89年9月創刊 中華民國111年10月 OCT . 2022 vol.203 H E A L T H N E T W O R K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刊 月 錄 目 大醫網 台 0 1 臺大醫院研究空氣汙染對年輕人心血管 健康的不良效應記者會 公共事務室 0 6 泌尿部-張尚仁醫師 0 7 內科部-蔡承烜醫師 0 5 疫情快快結束,讓我們回歸到 正常生活。 童寶玲 醫師 0 8 優雅健康的黃金女郎- 更年期婦女的癌症篩檢(下) 程劭儀 主任 鍾旻圜 中級管理師 11 夏天,泌尿道結石好發的季節 李苑如 醫師 14 頻尿可能原因與治療 姜宜妮 醫師 16 膀胱癌與灌注藥物治療 李易璁 藥師 專題報導 醫療團隊 編者的話 發燒話題 Contents 醫事人員 介紹 0 1 臺大醫院研究空氣汙染對年輕人心血管 健康的不良效應記者會 公共事務 0 6 泌尿部-張尚仁醫師 0 7 內科部-蔡承烜醫師 0 5 編者的話 童寶玲 0 8 優雅健康的黃金女郎- 更年期婦女的癌症篩檢(下) 程劭儀 鍾旻圜

發 行 人: 吳明賢 召 集 人: 賴逸儒 總 編 輯: 陳彥元 執行編輯:童寶玲 編輯顧問: 李美美、蕭輔仁、盤松青、 洪俊銘、童寶玲、詹智傑、 王振穎、詹其峰、吳嘉峯、 邵幼雲、陳沛裕、蔡紫薰、 董聖雍、黃俊達 編輯企劃: 網頁工作小組 健康教育中心 蕭靜如 攝 影: 喬士明、林依伶、 洪敏倫、胡淑慎 出 版 者: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附設醫院 地 址: 臺北市常德街1號 健康教育中心 電 話: (02)2356-2114 傳 真: (02)2321-8403 網 址: https://www.ntuh.gov.tw (衛教天地) 設計印刷: 加斌有限公司 電 話: (02)2325-5500 傳 真: (02)2706-7272 28 【金山快訊】2022金山甘藷季,總院 同仁北海岸觀海、賞花、逛老街 林筱凡 助理管理師 31 在後疫情時代,我們該如何守護孩子 的笑聲? 胡善喻 社會工作師 33 低鉀飲食原則 蔡書玫 營養師 22 術後雙J 管留置護理指導 張景鳳 護理長 24 讀者Q&A 健康教育中心 25 常見用藥Q&A 黃冠仁 藥師 本印刷品使用環保油墨印製, 採用符合FSC環保紙印製。 19 疫情如何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身為家長如何因應? 林其瑾 臨床心理師 21 兒童腎水腫 姜宜妮 醫師 台大花絮 健康營養 補給站 擁 有 健 康 知 識 豐 富 彩 色 人 生 兒童專欄 保健園地

◆ 婦產部主治醫師 童寶玲 疫情快快結束, 讓我們回歸到正常生活 5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話 的 者 編 經過炎熱的夏天,又來到秋高氣 爽的愉快季節!隨著疫情減緩,邊界隔 離放寬,境內漸漸回到往常,大家的生 活變得熱絡起來。回顧一下疫情下的緊 迫生活,在家上學、居家隔離辦公,一 家人長時間接觸,親情也變得緊張起來 了。本期介紹你如何去發現情緒行為困 擾的警訊,教你如何穩定心情,建立支 持愉快的氣氛,讓生活回到正常的軌道。 本期重點在介紹泌尿系統的問題, 從出生時新生兒到青少年腎水腫、年紀 較大的頻尿問題,以及尿結石的困擾、 手術後植入雙J 管的照顧問題、以及癌 症的膀胱灌注藥物治療,深入簡出,大 家看了都能快速理解消化,加以應用。 另外,我們報導臺大醫院記者會, 說明大都會的空氣污染,尤其是交通和 工業廢氣污染,造成年輕人心血管健康 不良的影響。這個議題需要被好好關 注,改善空氣品質,讓我們未來的主人 翁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氣,保持身心健 康。最後,金山院長帶領我們到北海岸 看海、賞花、遊老街。工作之餘,快樂 的享受金山香甜美味的甘藷。 本期內容豐富,希望大家看完,滿 載而歸。

6 vol.203.2022.10月 紹 介 員 人 事 醫 網 醫 大 台 醫事人員介紹 張尚仁 醫師 現職 臺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 專長 婦女泌尿、小兒泌尿、排尿障礙、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腹腔鏡手術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 慈濟大學醫學系泌尿科副教授 ● 臺北慈濟醫院泌尿科主任 張醫師貼心小叮嚀 婦女常見泌尿疾病,如:尿失禁、骨盆腔脫垂等,多數可透過行為治療來減 緩,若症狀已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請諮詢婦女泌尿科醫師尋求診斷評估,以期得到 最適合、有效的治療。 門診時間

7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員 人 事 醫 紹 介 現職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專長 高血壓、心衰竭、肺高壓、心肌病變、心導管治療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臨床講師 ● 臺大醫院金山分院主治醫師 ● 臺大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研究員 ●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進修 蔡醫師貼心小叮嚀 心血管疾病為國人常見疾病,大家應重視保養並促進自身的心血管健康,如:規 律運動、定期量測血壓、追蹤血糖及血脂等。心血管疾病早期多無症狀或症狀輕微, 等晚期發現時可能已產生嚴重的影響。若您有血壓升高、水腫、活動喘或胸悶等症 狀,應及時就醫,儘早接受評估及治療。 蔡承烜 醫師 門診時間

8 vol.203.2022.10月 題 話 燒 發 網 醫 大 台 境荷爾蒙有關,例如:瓶裝水或是我們 女性保養品瓶罐都是塑化劑,會干擾荷 爾蒙,因此導致乳癌。另外,也可能與 壓力有關,因為情緒、壓力都會導致賀 爾蒙錯亂。臺灣一年有超過一萬多名女 性被新診斷為乳癌,在零期、原位癌或 是腫瘤長在比較深處的時候,乳癌是無 法以觸診的方式摸到的,只有靠乳房攝 影才有辦法發現。臺灣在大力推動乳癌 篩檢以前,可能因為檢查時會不舒服, 很少人願意去做。但透過乳房攝影,可 以看到最早期的乳癌顯微鈣化的變化, 乳房超音波只能當作輔助性的檢查。如 果乳房攝影做過沒問題,隔年我們建議 可以做乳房超音波,它的好處是可以看 到一些已經成形的腫瘤,可以判斷是水 泡、腺瘤還是乳癌。至於幾歲的女性可 以開始做乳房攝影檢查?我們發現臺灣 女性乳癌好發年齡比美國提早10年,美 2022年7月我們已經針對更年期婦 女的預防保健措施做了一些建議,包括 體重控制、養成運動習慣與定期健康檢 查,也初步介紹來自政府的好康—四癌 篩檢,以及符合四癌篩檢的資格(2022 年7月《優雅健康的黃金女郎-更年期 婦女的癌症篩檢(上)》)。在WHO建 議下,臺灣是率先進行四癌篩檢的國 家。這次,我們就來詳細介紹當中更年 期婦女容易罹患的乳癌、子宮頸癌、大 腸癌三種癌症的篩檢方法,讓更多女性 朋友了解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好處。 乳癌篩檢 證據告訴我們,定期篩檢是很有 效的,以臺灣發生率第一名的女性癌症 乳癌為例,在臺北市等都會地區,罹患 乳癌的人愈來愈多,造成這樣的原因很 多,除了遺傳,可能與現代女性愈來愈 晚婚、晚生,還有我們的環境充斥著環 ◆ ◆ 優雅健康的黃金女郎- 更年期婦女的癌症篩檢 (下)

9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題 話 燒 發 國建議50歲開始做乳房攝影檢查,臺灣 則自女性45歲開始,就算沒有任何症 狀,國健署提供2年1次做乳房攝影檢 查,如果沒問題,第二年可用超音波來 交替檢查。乳房攝影可以免費檢查到69 歲。若家族中有二等親罹患乳癌,建議 提早到40歲開始接受乳房攝影檢查。 子宮頸癌篩檢 臺灣是子宮頸癌防治很成功的國 家,在1990年代以前,子宮頸癌是臺灣 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但是隨著子宮 頸抹片的普及,得以早期發現、早期處 置,讓病況不再繼續惡化,子宮頸癌死 亡率就大幅降低了,甚至還曾掉出10大 癌症死因之外,但最近又回來了。子宮 頸癌有很多種,除了常見的鱗狀細胞癌 之外,還有腺癌,腺癌光靠抹片是很難 發現,因此現在對子宮頸癌的預防建議 除了做抹片外,還要加上施打三劑HPV 疫苗,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子宮頸癌的 元兇是人類乳突病毒,只要是病毒,都 有辦法透過疫苗來改善。現在臺灣是建 議國、高中生施打疫苗,雖然任何疫苗 都有風險,但這個疫苗已經做了很多相 關研究,風險並沒有特別高,在可以接 受的範圍,目前全世界有幾十個國家都 有施打HPV疫苗,有公費也有自費。目 前就我所知亞洲僅日本持比較保留的態 度,不過日本對疫苗的態度向來相對保 守。世界衛生組織喊出2030年,根除子 宮頸癌,看來是很有可能的。 在這邊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一件 事,很多人以為子宮頸癌是一個與性行 為有關的疾病,有些婦女會覺得在離婚 或是分居的狀態,沒有性行為,就可以 不用做抹片,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 一旦感染這個病毒,就算目前沒有性 行為,還是有可能會繼續惡化。所以只 要有過性行為,終身都要持續定期做抹 片,這是很重要的觀念。那多久檢查一 次呢?基本上會建議3 年一次,如果 覺得3 年很麻煩,30 歲後也可以5 年 做一次,子宮頸抹片加上人類乳突病 毒(HPV),兩個都陰性就可以5 年做 一次就好。有些人停經以後就不喜歡做 抹片,因為私密處會變得很乾燥、很不 舒服,這些是有方法可以改善的,例如 可以請醫師用比較小的鴨嘴檢查,或是 在檢查器具上塗上一點水,以增加滋潤 感。千萬不要因為怕痛不去檢查,以免 錯過早期發現的機會。 大腸癌篩檢 最後要介紹的是大腸癌,大腸癌這 些年來持續是臺灣癌症發生率第一名,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第一個因素是人口 老化,其次則是臺灣人肉類吃得比較 多,尤其是紅肉。如果有機會去鄰近的 國家看一下,像韓國、日本,他們沒有 像我們吃這麼多紅肉。日本人平常吃大 量的蔬菜;韓國人的話,不要以為他們 吃很多烤肉,其實他們飲食中總會搭配 很多小菜,而這些小菜都是蔬菜;相對 的,臺灣人常吃的便當通常是一大塊排 骨或一整支雞腿,所以我們肉食相對吃 很多,長期下來就很難擔保身體是否能 維持健康了。尤其某些紅肉甚至是世界 衛生組織公告的一級致癌物,例如:香 腸或是醃製的肉,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 儘量不要攝取這些食物。為了減少紅肉 的食用,也蠻推薦吃素,建議一日三餐 中可有一餐吃素,例如午餐;對上班族 來說,吃素下午精神會比較好,較不會

10 vol.203.2022.10月 題 話 燒 發 網 醫 大 台 想睡覺,如果實在做不到,就請務必帶 一個水果在適當時機吃,如蘋果、橘子 或香蕉,讓飲食相對均衡。在此建議50 歲以上的人,肉類的攝取可以慢慢減 少,但並不是完全吃素,只是與在二、 三十歲的時候比較起來,肉類的攝取要 減少一點,並且多攝取一些白肉,如雞 肉、魚肉等等。至於為什麼要注意蔬菜 的攝取?因為蔬菜纖維會促進腸子蠕 動,比較不會有便秘的問題,才不會把 毒素留在體內,正常排便對身體健康是 很重要的。與很多癌症相同,大腸癌早 期也沒什麼感覺,所以很多病人透過癌 篩發現大腸癌,他們都會覺得很幸運。 若太晚才發現,不只腸子得切除,癌細 胞擴散出去,還要進一步治療,而且效 果不佳,存活期受影響,所以愈早發現 愈好。 要避免大腸癌,除了飲食上要做一 些改變之外,還要注意糞便的狀況,如 果一直在便秘,就要留意是否有問題。 便秘的定義是,一個禮拜排便少於三 次,或是排便後糞便的狀態,如果不是 成條或是變很細,有時候像顆粒一樣分 散,就要趕快去看醫師了,不要等到腫 瘤塞滿腹腔才發現。臺灣醫療很便利, 若想篩檢大腸癌,做糞便潛血檢查, 只要年滿50歲即可帶著健保卡,直接 去各醫院的癌症篩檢中心領取糞便檢體 盒,依檢查說明蒐集檢體即可。過去糞 便檢體的檢驗採化學法,所以醫師會跟 你說,為了避免影響檢查結果,檢查 前3天不能吃紅肉、藥物如阿斯匹靈、 豬血等,以免誤判;但是現在檢驗採免 疫法,吃肉或藥物對檢查結果不會有干 擾,敏感度可達到8成。建議只要年齡 符合,或發現排便異狀,就趕快先去做 糞便檢查,醫師會依據檢查結果判斷是 否需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腸鏡檢查 時若要麻醉,自費大約3,000多元。透 過大腸鏡檢查,可以準確知道是否罹患 大腸癌,以便早期就醫治療。 只要符合國民健康署所訂的癌症篩 檢資格,以上介紹的三種癌症,不用掛 門診,可以直接到每家醫院的癌症篩檢 中心,以健保卡去做預約,從安排檢查 到直接寄報告,完全免費,若有進一步 診治的需要,醫院還會幫忙安排複診。 大家要善用各醫院的癌症篩檢中心,定 期為自己安排檢查,以期早期診斷早期 治療,這樣不但可以節省醫療資源,最 重要的是,千金難買早知道,可確保自 己的下半場人生繼續優雅健康。

11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導 報 題 專 夏天,泌尿道結石 好發的季節 尿路結石指的是發生在腎臟、輸尿 管、膀胱、尿道等部位的結石。夏天氣 溫高、流汗多、尿量少,結石發作的病 人是冬天的3至5倍。 進入夏天,泌尿科門診中,結石的 患者明顯大幅增加。尿路結石與尿路感 染都是泌尿系統常見的疾病,泌尿道系 統分為腎臟、輸尿管、膀胱以及尿道, 腎臟製造尿液後,經由輸尿管輸送到膀 胱儲存,達到一定容量時再由尿道排空。 腎臟會有自動調節水量的功能,一 缺水會覺得口渴,提醒自己該喝水。不 過臺灣夏天天氣炎熱,氣溫動輒35度, 很容易汗如雨下,如果沒注意補充足夠 的水分,排尿量就會減少,使得尿液中 的結晶體容易濃縮、沉澱。當尿液中的 鈣離子、尿酸、磷酸、草酸等物質濃度 過高,就容易形成結石。因此,夏天是 泌尿道結石的好發季節。 多數的尿路結石 無明顯的症狀 泌尿道結石從腎臟形成後,很可能 由「源頭」移動,出現在腎臟、輸尿管、 膀胱、尿道等4個位置。出現在腎臟的 結石,疼痛症狀並不明顯,但是容易形 成血尿、腰痠、甚至發炎等,有些患者 的結石可以長到大約5-7公分大,把腎 臟都長得滿滿的,因形狀像鹿角因而取 名為鹿角結石,長期下來會影響腎功能。 位於輸尿管的結石,不適的症狀 較為明顯,因為輸尿管的管徑較小,當 結石滾動、卡住時,容易造成腎絞痛, 需要積極治療。至於膀胱結石,大部分 是發生於有攝護腺肥大的中老年男性, 因尿道阻塞造成解尿困難不易將結石排 ◆ 泌尿部主治醫師 李苑如

12 vol.203.2022.10月 導 報 題 專 網 醫 大 台 出,女性相對來說較為少見,除非是曾 有膀胱開刀的病史。膀胱結石會產生血 尿、以及小便到一半突然「卡住」,就 好像彈珠汽水的瓶口突然被彈珠堵住的 症狀。尿道結石則於泌尿道結石中算是 少見的,除非是先天結構異常如尿道狹 窄,才會造成尿道結石。 泌尿道結石的高危險群 1. 遺傳因素:尿路結石往往跟遺傳基因 有關,若是家族中有結石病史,下一 代罹病機率較高。 2. 生活習慣:喝水量不足、排尿太少。 3. 季節因素:位於赤道地區的國家,因 四季如夏,終年高溫、乾燥,當地居 民尿路結石的發生率高。 4. 職業因素:如計程車駕駛擔心開車途 中跑廁所不方便,刻意減少喝水,以 及經常於高溫環境下工作、揮汗如雨 的廚師或常在烈日下工作的人等。 5. 疾病因素:有些人則是因為先天性代 謝疾病包括尿酸過高、形成尿酸結 石,或是胱胺酸異常、以致於尿液 中的胱胺酸含量過高,形成胱胺酸結 石,以及副甲狀腺功能亢進,使得尿 液中的鈣增加,發生腎結石等。另外 先天泌尿道構造異常也會造成結石, 不過相對來說,這些原因較為少見。 輸尿管結石 痛起來要人命?! 泌尿道結石發生時,常會產生疼痛 症狀,尤其是「輸尿管結石」,絞痛的感 覺跟生小孩時一樣難以忍耐,令人坐立難 安,甚至生不如死。疼痛的部位從後腰沿 著輸尿管的走向一路蔓延到腹部。 如果是膀胱結石,有些患者是因為出 現尿路感染,小便出血或下尿路症狀時檢 查才被診斷,有些人是經由健檢發現。 剖析結石的成分 了解結石原因 有經驗的醫師從X光、驗尿等檢 查,判斷出結石的成分,不同成分的結 晶體,硬度也不盡相同,也可實際進行 結石的成分分析。知道結石的成分有助 於了解結石形成的原因。 結石中依成分可分為4大類,最常 見的是「草酸鈣結石」與「磷酸鈣結石」, 尿液的酸鹼值約為6、7左右;「尿酸結 石」的尿液則是偏酸性,PH值約在5左 右。偏鹼性、PH值8 左右的尿液中, 則是「磷酸胺鎂結石」,磷酸胺鎂結石往 往跟泌尿道的細菌感染有關,以及胱胺 酸代謝異常造成胱胺酸結石。另外,若 從性別來看,男性較常見的是草酸鈣結 石,而磷酸胺鎂結石較易好發於女性。 草酸鈣結石 磷酸鈣結石 尿酸結石 磷酸胺鎂結石 尿液酸鹼值 6-7 6-7 5 8 好發性別 男性 男性 男性 女性 ,應考量病患的結 塞, 重 結石成分、大小 影響治療方式 結石的治療方式 石大小、是否造成泌尿道系統的阻 以及發生的位置、是否感染及症狀嚴 程度等決定。 腎結石若是小於0.5 公分,且沒 有尿路感染或阻塞,可等待結石自行排 出,不必積極處理。若結石大小在0.5 到2公分之間,可以考慮進行「體外震 波碎石術」,先將結石震碎。但如果結石

13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導 報 題 專 大小超過2公分,則因震波碎石無法處 理超過2公分大的結石,僅能利用手術 方式處理。 輸尿管的管徑小,約0.5公分,因 此結石大小約0.5公分左右時,會先觀 察看看,約有九成會自行排出。無法排 出、或是大小約1至2公分的結石,就 會採用內視鏡手術或體外震波碎石。膀 胱結石或尿道結石則是經由尿道或膀胱 內視鏡,將結石擊碎後取出。 特殊成分結石、超過 2 公分 不適合 體外震波碎石 不少患者都會希望以體外震波碎 石,經由X光、超音波定位,利用震波 的能量將結石震碎,術後要多喝水,讓 結石隨著尿液排出。對患者來說,這種 不必開刀、不用全身麻醉,就能解決惱 人的結石是最方便。但體外震波碎石雖 是屬於侵入性較低的治療,但仍有其侷 限性,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用。像是胱 胺酸、單水草酸鈣等特殊成分的結石、 以及患者併發感染、或是結石太大,超 過2到2.5公分等情況下就不適合。 此外,體外震波碎石有次數的限 制,如同開山挖路一般,越大、越硬的 結石越難處理。雖然體外震波碎石術安 全性高,但有7%的患者會因為震波打 到腎臟,造成腎臟出血,因此正在服用 抗凝血劑的人,因為凝血功能不佳,不 適合體外震波碎石。 泌尿道結石復發率高 泌尿道結石除了可能造成身體不適 的症狀,麻煩的是,治療後整體5年的 復發率高達50%。要避免一再復發,必 須針對結石的成因預防。 如果是代謝異常引起,一定要矯正 疾病,像是尿酸過高者形成尿酸結石, 治療後,如果患者還是持續吃海鮮、喝 啤酒等高普林食物,結石復發的機率很 高。如果是感染形成結石,就必須控制 發炎、感染,否則感染會造成結石,結 石也會使得感染的情況惡化;副甲狀腺 功能異常也要治療疾病,不能只單純治 療結石。 但不論哪一種原因引起的泌尿道結 石,多喝水、每天維持2,000c.c. 以上 的尿量,將結晶體排出體外,是預防結 石不可或缺的方法。要注意的是,坊間 流傳喝啤酒可以幫助排出結石,其實啤 酒雖然利尿,卻含有大量的普林,並不 建議喝啤酒排結石,尤其是屬於尿酸結 石者更應避免喝啤酒。

14 vol.203.2022.10月 導 報 題 專 網 醫 大 台 ◆ 泌尿部主治醫師 姜宜妮 頻尿可能原因與治療 正常排尿次數是每天5-7次,成人 每次排尿三百到五百c.c.。每日排尿八 次以上或睡著後起床尿兩次以上,就表 示有頻尿問題。頻尿的朋友常會同時受 急尿和急迫性尿失禁困擾,一有尿意就 會覺得非常想尿尿,無法轉移注意力, 但到了洗手間每次都只解一點點,嚴重 的甚至會在走到洗手間前就漏尿出來。 常有尿意和害怕漏尿會對患者造成生活 上的困擾,影響睡眠、工作的專注力, 有些嚴重的患者也可能害怕不容易找到 洗手間,而避免外出旅行和長途乘車。 造成頻尿最常見的原因為膀胱過 動症、泌尿道感染和攝護腺肥大;其他 引起頻尿的病因還有結石、尿道狹窄、 內分泌變化、心血管問題、神經性病變 (如:帕金森氏症、腦中風、曾接受骨盆 腔手術)、攝護腺癌、膀胱癌、間質性膀 胱炎和藥物等。 頻尿的診療需要驗尿確認有無發 炎和血尿,做腎臟和膀胱超音波觀察是 否尿得乾淨,男性則要另外檢查攝護腺 是否肥大,壓迫尿道影響排尿;和攝護 腺指數是否過高。如驗尿沒有細菌感染 或血尿狀況,會請就診的朋友作排尿日 記,仔細記下每天排尿的時間、每次排 尿量以及伴隨出現的症狀,如下腹疼 痛、漏尿⋯等。 若沒有發炎和血尿,也都能尿得很 乾淨,沒有排尿困難,則診斷為膀胱過 動症。膀胱過動症的主要症狀為頻尿、 急尿、夜尿和急迫性尿失禁。根據國際 尿失禁醫學會的定義,頻尿之定義為每 日排尿八次以上;急尿的定義為患者會 突然感受到想立即解尿的需求,且此感 受不容易被轉移;急迫性尿失禁,是膀 胱過動症各項症狀中最惱人的一項,患 者會在感受到急尿感時發生不自主的漏 尿,造成生活不便。 膀胱過動症在男性和女性都有發生 的可能。在臺灣有五分之一的人有膀胱 過動症的情況,雖是良性的疾病,對患

15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導 報 題 專 者來說卻很不方便。研究顯示,頻尿、 夜尿、急尿和急迫性尿失禁等膀胱過動 症狀不受性別影響,隨年紀的增長、發 生率會逐步攀升。五十歲以前,膀胱過 動症患者以女性為多,五十歲以後的男 性因漸漸受到攝護腺肥大影響,也會引 發膀胱過動症。有四成到六成護理之家 的老年住民都受到膀胱過動症所苦,這 些症狀會影響患者的社交生活、個人自 信心和睡眠品質。受夜尿所苦的老人 家,更有可能因為晚上多次起床排尿, 引發摔倒和骨折等健康問題。 依據臺灣泌尿科醫學會、美國泌尿 科醫學會和歐盟泌尿科醫學會的新進治 療準則,膀胱過動症的治療主要可分為 三線,第一線治療為行為治療;第二線 治療為藥物治療,主要用藥有兩大類: 抗乙醯膽鹼類藥物(antimuscarinics) 和乙型交感促進劑(beta-3 agonists); 第三線治療為逼尿肌肉毒桿菌素注射、 第一線治療之行為治療主要著重 在生活習慣的調整。建議患者做排尿日 記記載,於特定時間,比如出門前或睡 前減少飲水以避免發生急尿或急迫性尿 失禁,但仍需維持每日一千五百到兩千 毫升的飲水量;同時咖啡因和茶等刺激 利尿性飲料的攝取也須盡量避免;有餘 尿感或排尿障礙的患者可於解尿時藉由 重複解尿法(解尿後再立刻解一次)減 少膀胱內殘餘的尿液;患者亦可進行膀 胱自我訓練,於有急尿感時,嘗試轉移 注意力,多等五到十分鐘再解尿;受急 尿、頻尿和夜尿所苦的朋友們,可將日 常使用的藥物交給泌尿科醫師檢視是否 需調整服用時間。 膀胱過動症的第二線治療,主要 著重於抗乙醯膽鹼類藥物和乙型交感促 進劑兩類能放鬆膀胱、減少逼尿肌收縮 的藥物,服用此類藥物,患者須注意自 己是否出現解尿困難的症狀,若有此情 況,可自主停藥並告知醫師。同時,服 用抗乙醯膽鹼類藥物的患者須特別注重 水分和蔬菜水果的攝取,以減少便秘情 形。膀胱過動症的朋友也可觀察自身的 症狀與生活需求,與醫師討論用藥的時 間點。 若口服藥物治療無效,則可選擇逼 尿肌肉毒桿菌素注射、電刺激或低能量 震波療法。可依個人情況與泌尿科專科 醫師討論。

16 vol.203.2022.10月 導 報 題 專 網 醫 大 台 ◆ 藥劑部藥師 李易璁 膀胱癌與灌注藥物治療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8 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膀胱惡性腫瘤 (包含原位癌及侵襲癌)發生率排名於男 性為第11位、女性為第16位。其中男 性發生率較高(男女發生比率約為3比 1),老年人也比年輕人更容易發生(4550歲以上逐漸升高)。 膀胱惡性腫瘤的發生個案數及死亡 人數分別占全部惡性腫瘤的1.99%及 2.16%。雖然發生率及死亡率不若一般大 家常聽見的十大癌症,但「初次診斷為 泌尿器官腫瘤個案數」中約有4成是膀 胱惡性腫瘤(108 年占41.72%),相較 於其他泌尿器官腫瘤(腎、腎盂等),是 發生率最高的泌尿器官惡性腫瘤。 膀胱的作用與常見的膀胱癌症狀 膀胱是負責儲存與排放尿液的器 官。尿液在腎臟製造後,會經由輸尿管 運送至膀胱,最後經由尿道排出體外。 膀胱由內而外可分成上皮層、肌肉 層、漿膜層三層構造。當膀胱上皮發生 病變,就有可能形成惡性腫瘤。 最常見的膀胱癌症狀與腫瘤本身有 關係,如腫瘤本身出血或侵犯周邊血管 造成的無痛性血尿。而腫瘤擠壓到膀胱 壁、周邊的神經或是阻塞膀胱出口就容 易有頻尿、腰背痛、排尿困難及疼痛、 尿路感染等症狀。其他較不具特異性的 症狀則是有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疲倦及 食慾變差等。 膀胱癌分期 膀胱癌的分期是依據腫瘤影響的範 圍與深淺劃分,不同期別治療方式也有 所不同。

17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導 報 題 專 膀胱癌的藥物治療 非肌肉侵犯性膀胱癌因為腫瘤影 響範圍較小,一般會優先考慮侵入性低 的經尿道膀胱腫瘤刮除術,然而因為此 類腫瘤容易出現膀胱內復發,因此術後 除了需要定期密切回診追蹤,也會合併 使用膀胱內藥物灌注以清除殘存的癌細 胞,降低復發風險。 常見的膀胱內灌注藥物有化學藥物 及卡介苗(BCG,Bacillus CalmetteGuérin)兩類。化學藥物是利用藥物本身 清除癌細胞,本院常用的化學藥物療法 是雞尾酒療法(cocktail regimen,又 稱為MDP療法)。此方法有3種藥物, 1週1次,每次輪流使用1種藥物,每3 週為1個療程。化學藥物灌注療法的副 作用較少,比較常見的有小便灼熱感及 頻尿,但在解尿1至2次後即會緩解, 一般較少出現噁心、嘔吐、掉髮等全身 性化學治療的副作用。 卡介苗則是一種牛的分枝桿菌所製 成的活性減毒疫苗,經膀胱灌注後,可 刺激自身的免疫系統藉以清除癌細胞, 因此可視為是一種免疫治療。此方法每 週1次,並可分為基本療法與維持療法 兩個階段,藥物需要灌注幾週則依照不 同狀況而有所差異。卡介苗灌注療法的 副作用較大,但預防膀胱癌復發的效果 較好,一般常見的副作用有輕微血尿、 排尿次數增加、輕微排尿疼痛、發冷發 熱(不超過12小時)等類似感冒的症狀, 通常這些症狀會在24至48小時內緩解。 醫師也會針對上述症狀開立緩解用的藥 物(如:止痛、退燒、緩解頻尿等),若 已無症狀即可不需服用。 進行膀胱內灌注時,醫護人員會將 製備好的藥物利用導尿管灌入膀胱內, 藥物將停留1-2小時後再排出。就診時 醫師會依據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與病人討 論,安排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與療程長 度,並詳細解釋療程進行方式及相關注 意事項。列出臺大醫院現有的品項如下: 種類 藥品名稱 商品名 雞尾酒療法 Mitomycin-C Mitonco®(尚無正式中文品名) Doxorubicin Adriamycin®(艾黴素注射液) Cisplatin Kemoplat®(克莫抗癌注射劑) 卡介苗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OncoTICE®(尚無正式中文品名) 分期 說明 第一線治療方式 早期 腫瘤位於上皮層,又稱為非肌 肉侵犯性膀胱癌。 經尿道膀胱腫瘤刮除術(TURBT)[註一]、膀胱內藥物灌注(Intravesical therapy) 中期 腫瘤向內侵犯至肌肉層,又稱 為肌肉侵犯性膀胱癌。 根除性膀胱切除術(Radical cystectomy)、全身性化學治療(Systemic therapy)、三合一膀胱保留治療(Trimodality therapy)[註二] 晚期 腫瘤侵犯突破膀胱壁,並可能 轉移至淋巴結或其他器官。 全身性化學治療(Systemic therapy)、免疫治療 (Immunotherapy)、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y) 註一: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註二:三合一膀胱保留治療包含經尿道膀胱腫瘤刮除術、放射線治療及全身性化學治療

18 vol.203.2022.10月 導 報 題 專 網 醫 大 台 當第一線治療後仍復發,或是腫瘤 侵犯至肌肉層時,此時藥物治療的選擇 則會考慮全身性化學治療,其目的在於 清除手術後殘存的癌細胞。全身性化學 治療使用的藥物與上述不同,醫師會考 慮病人的狀況與藥品的副作用後選擇最 適合之療法。若進展到轉移性膀胱癌, 除了全身性化學治療外,還可選擇使用 免疫治療、標靶治療。 結語 雖然膀胱癌發生率不高,但是因為 其容易復發的特性,因此若懷疑有相關 症狀(不明原因血尿且持續一陣子、排 尿疼痛、排尿困難或其他症狀),應及早 就醫。如能及早治療,就可達到良好的 治癒率。 手術之後務必依照醫師指示定期回 診追蹤,治療過程也應該保持良好生活 習慣(戒菸、均衡飲食、規律作息與運 動),並隨時留意治療後是否有其他不舒 服症狀出現。治療期間與醫師良好的配 合與溝通是戰勝疾病與減少後續發生復 發的不二法門。

19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欄 專 童 兒 ◆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林其瑾 這兩年,疫情對於家庭和孩子都帶 來許多不便,家長在兼顧孩子和工作之 間兩頭燒,也需要彼此協調溝通以找到 合作的方式。孩子受到疫情影響變成遠 距上課,活動量明顯減少,花費在手機 遊戲或網路等3C產品的時間也越長, 對於視力、體重、心肺功能都有負面影 響;透過網課學習的效率和專注度跟實 體上課也有落差,跟同學相處的時間變 少,除了不利於孩子的情緒調節和維持 活力,友誼發展和維持也可能有困難。 孩子的情緒行為困擾有哪些警訊?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資料 (UNICEF,2021),不同年紀的孩子會以 不同的症狀反應出情緒行為困擾,家長 可以留意下列警訊: 1. 小於5歲的兒童:比平常更頻繁吸吮 手指、尿床、食慾不佳、怕黑、黏著父 母,或是出現退化或更為稚氣的行為。 2. 介於5 歲至10歲的兒童:易怒、生 氣、作惡夢、黏人、尋求關注的行 為、拒絕上學、不專注、對於活動或 是交友變得退縮或興趣低落。 3. 大於10歲或是青少年:過動或坐立不 安、煩躁、睡眠或飲食困擾、躁動、 不專注、人際衝突增加、身體症狀抱 怨、過度購物或是囤積物品、過度清 潔與消毒行為、違法行為。 當孩子出現上述改變,就代表家長 需要在生活中添加更多穩定、具支持性 的氣氛,以及規劃有活力、有創意的活 動,來穩定孩子的情緒。 疫情如何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身為家長如何因應?

20 vol.203.2022.10月 欄 專 童 兒 網 醫 大 台 家長如何協助孩子? 家長能幫忙孩子最重要的一點, 就是「照顧好自己」,無論是身體健康 或心情。照顧自己並不自私,而是能讓 自己維持在穩定、冷靜和有能力安撫他 人的狀態,這個狀態才能讓家長有餘裕 了解和觀察孩子,進一步協助孩子放鬆 和專注。照顧自己並非一定要放假才做 得到,可以思考怎樣融入每天的生活作 息,才更容易執行、更不負擔,也能做 得更長久。像是去買午餐的路上,選一 條能曬到太陽、看風景的路,感受太陽 的溫度或風的涼爽,上班時隨身攜帶喜 歡的精油、感受氣味的美好,做家事時 挑一首喜歡的歌來播放。 另外,家長可以幫忙孩子維持適量 的體能活動或是戶外活動,因為運動很直 接地讓孩子宣洩多餘的體力、也有助於入 眠。親子相處時,多聚焦於孩子的正向表 現或好行為,邀請孩子一起做家事或是執 行任務後,記得要立即稱讚孩子或是表達 你很欣賞他的陪伴或認真投入。 情緒表達方面,可以引導年幼的孩 子做一些能表達和抒發情緒的活動,像 是:畫圖、用手偶或娃娃演出故事、玩扮 家家酒或是角色扮演的遊戲(相較於益智 或是認知訓練的活動),因為這些活動允 許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表達和探索感受; 年紀較長、語言較成熟的孩子,鼓勵家長 保持開放好奇的態度,多聆聽和尊重孩子 的想法、疑問或煩惱,針對孩子的擔憂可 提供適齡的知識說明和再保證。青少年孩 子可能因為實體交友的限制或為了轉移負 向情緒,投入更多時間在網路上與朋友聊 天、玩手遊,找機會與孩子討論自律和放 鬆之間的平衡,當然平時就要培養孩子在 3C產品以外的興趣和成就感,才能讓孩 子不過度沉浸。 雖然疫情帶來的「無常」快要變成 生活的「日常」,但是在家長和孩子的共 同努力下,期待我們逐漸把這些不可預 期的焦慮變得更可以控制,慢慢把失序 混亂的生活帶回「如常」的軌道,期待 更好的日子到來吧! ※本篇文章係參與衛生福利部 研究計畫所撰寫,文章經費係 由衛生福利部計畫支應

21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欄 專 童 兒 ◆泌尿部主治醫師 姜宜妮 兒童腎水腫 腎臟製造尿液,尿液流經腎盂、輸 尿管和膀胱,經由尿道排出。尿液流經 的路徑,任一個點有狹窄、腫瘤、結石 或其他阻塞,或是輸尿管膀胱接口閉鎖 不完全引起膀胱輸尿管尿液逆流,都會 造成腎水腫。腎水腫通常沒有症狀,但 也可能以不明原因發燒、反覆性泌尿道 感染、腹痛或血尿來表現,兒童如有以 上症狀,建議先至小兒科檢查。 腎水腫檢查 腎水腫通常經由超音波發現,由於 現今產檢普遍,16週到18週產前超音 波就能觀察到胎兒腎臟的變化,但到28 週較為準確。新生兒出生48小時內也可 能有暫時性腎水腫。超音波檢查發現腎 水腫,會優先進行膀胱輸尿管攝影,觀 察是否有膀胱輸尿管逆流,膀胱輸尿管 逆流占兒童腎水腫原因的25%、尿道瓣 膜、輸尿管解剖異常或神經性膀胱;若 膀胱輸尿管攝影沒有異常發現,則進行 利尿劑腎臟攝影,觀察輸尿管是否有阻 塞。輸尿管阻塞可能是腎盂輸尿管阻塞 或膀胱輸尿管阻塞。 腎盂輸尿管阻塞 腎盂輸尿管阻塞是新生兒腎水腫最 常見的原因。發生率為1/1500,男女 比為二比一。反覆發生腰痛或泌尿道感 染、單側腎臟功能<40%需要手術進行 腎盂整形。手術可採開腹手術、腹腔鏡 或達文西手術。 膀胱輸尿管阻塞 膀胱輸尿管阻塞是第二常見的新生兒腎 水腫原因,患童會有巨大擴張的輸尿 管,較常見於男嬰,也較常發生在左 側。85%的膀胱輸尿管阻塞可能自行緩 解,但如反覆泌尿道感染或影響腎臟功 能則需要手術矯正。 膀胱輸尿管逆流 膀胱輸尿管逆流可分為五級,第一 級和第二級的膀胱輸尿管逆流80%會在 5歲前自動緩解。第三級到第五級的膀 胱輸尿管逆流,也有30-50%會消失。 膀胱輸尿管逆流的治療包括:觀察、間 歇性或持續性抗生素、內視鏡玻尿酸注 射和手術重接。包皮環切術也有助於減 少泌尿道感染。持續使用預防性抗生素 通常用於第三第四級膀胱輸尿管逆流且 反覆泌尿道感染的兒童。手術重建則通 常用於高級別且不隨年紀消除的膀胱輸 尿管逆流。 如兒童有腹痛、腰痛、血尿、頻 尿、解尿不適或或反覆性泌尿道感染, 建議就醫檢查是否有腎水腫情形,如有 此狀況,則進一步檢查確認腎水腫成因。 圖一 腎臟尿路圖

22 vol.203.2022.10月 地 園 健 保 網 醫 大 台 雙J 管留置 ◆護理部護理長 張景鳳 雙J 管是一條細的中空導管,兩端 有類似J型捲曲的外型(整體類似S型), 故被稱為雙J 型管(Double-J stent)。 放置雙J 管的目的是為了擴張輸尿管、 緩解腎水腫,避免因手術後導致輸尿管 腫脹,尿液無法順利排出。 雙J 管如何留置及確保其位置? 雙J 管一般是在麻醉後使用內視鏡手術 放置。而雙J 管是如何維持在輸尿管中 呢?主要是利用雙J 管的特殊設計,其 形狀類似一長條的「S」型,利用兩端的 勾起,分別勾在腎盂與膀胱內,以維持 其穩定性。 雙J 管放置後約多久要拔除或更換 呢?一般從幾天到幾個月不等,其天數 與放置目的有直接關係,所以放置雙J 管的病人,應遵照醫師的囑咐,按時回 來醫院拔除或更換。 雙J 管拔除的步驟相當簡單,只需 要在膀胱鏡下,利用一支夾子夾住取出, 其前後所需的時間不超過十分鐘。故整個 拔除的過程,大多數的病人都可以順利完 成,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麻煩或疼痛。 但忘記拔除雙J 管時,根據文獻上的統 計,超過二個月,就可能造成物質沉積, 若一直不拔除,超過六個月,就可能形成 結石(常在雙J兩端)失去功能,雙J管 甚至會變質、變脆,進而斷裂,甚至造成 感染、移位,以上情形會使單純的雙J管 拔除,變得複雜而困難。

23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地 園 健 保 雙J 管留置體內時,身體外觀並無 法看到管子,但管路存留體內時可能有 以下症狀(屬於正常情形): (ㄧ) 間歇性血尿(透光淡紅)。 (二) 解尿時下腹微抽痛。 (三) 輕微腰酸痛。 (四) 殘尿、頻尿的感覺。 雙J 管留置時應注意事項: (ㄧ) 若無水分攝取限制者,請每日飲 水2,000-3,000c.c.,以少量(每 小時150c.c.)多次補充,包括果 汁、湯等,以避免泌尿道感染。 (二) 勿便秘,注意蔬果的攝取。 (三) 勿憋尿,因憋尿會使膀胱中的小 便經由雙J 管回流至腎臟,易導 致泌尿道感染。 (四) 勿久站久坐或蹲姿太久,並且避 免過度使用腹壓或伸展身體的活 動,如:用力解便及解尿、仰臥 起坐、搬重物等,以防雙J 管移 位或滑落。 (五) 若有血尿情形,請暫時減少活動 量,並繼續觀察尿色改善狀況。 何種情況需返院診療或與病房護理站 聯絡 (ㄧ) 嚴重血尿或解大量血塊。 (二) 發燒(38℃以上),打寒顫、畏寒。 (三) 劇烈腰腹疼痛。 (四) 解尿困難,尿道有燒灼感,尿液 混濁或有膿狀尿液。

請問水果應該在飯前或飯後吃?一天要吃多少才夠? 依照國民健康署飲食指南,一般成年人建議每日水果攝取量為2-4份, 以一般家用碗八分滿或拳頭大小為一份;而吃水果的時機因人而異,若 無特別不適情況,飯前或飯後食用皆可;但若您飯前空腹食用水果容易 造成胃酸逆流或脹氣,則可調整為飯後食用。 我上禮拜去做了健保的成人健檢,結果今天去拿報告,發現膽固 醇竟然超標了,但只有超過一點點,醫師建議我要開始吃藥,請 問真的有必要嗎?我其實真的沒有感覺不舒服耶!我是不是可以 多運動、少吃油膩食物,這樣就好了? 高血脂症就像是隱形殺手,許多病友常因無不適症狀而輕忽它,殊不知 高血脂症正在悄悄地增加您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肌梗塞、 腦中風等,建議您必須正視這個問題,於初期時就積極的降低血脂。身 體中的血脂有很大一部分是體內自行產生製造,因此除了生活型態調整 (例如:戒菸、運動、減少食物中油脂攝取),適時的接受醫囑用藥,穩 定控制血脂,方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自在享受健康人生。 Q Q A A 讀者 Q&A ◆健康教育中心 24 vol.203.2022.10月 地 園 健 保 網 醫 大 台

Q A & 常見用藥 癌症病人與高血壓之間的關聯性是什麼? 可能造成高血壓的癌症治療相關藥物有哪些呢? 病人日常如何控制好自身血壓呢? ◆藥劑部藥師 黃冠仁 A 癌症藥物與高血壓 場景:化學治療室外,病人在化療前量血壓發現過高,護理師詢問病人血壓平時控 制狀況及服藥情形,並請病人在旁等候,待再確認血壓後安排化療。 癌症病人與高血壓的關係? 癌症病人相較一般人而言,更容易罹患高血壓, 原因可能與癌症治療藥物本身有關,或是間接因 藥物治療引起之併發症,例如高血脂導致粥狀 動脈硬化,或是藥品腎毒性引起之高血壓。 2013年美國一份研究顯示,約2萬5千名 罹患固態腫瘤的成年病人,接受癌症治療後 約有1/3的比例被診斷出新發生高血壓, 其中腎臟癌的病人有最高比例罹患中度高血 150-160 100110mmHg),胃癌與卵巢癌病人有最高比例罹患重 160-180 110120mmHg 壓≧180 120mmHg)。 25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地 園 健 保

常見用途 可能病理原因 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 (Anti-VEGF) 大腸癌、肺癌、胃癌 1.增加血管阻抗性 2.損害心房排鈉功能 3.內皮素媒介之血管收縮 4.血栓性微血管病變 酪胺酸激酶抑制劑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肺癌、肝癌、腎細胞癌 烷基化藥物(Alkylating agent) 乳癌、頭頸癌、卵巢癌、 肺癌、淋巴瘤 1.Cyclophosphamide-血管內皮細胞損傷 2.Ifosfamide-腎毒性 3.Cisplatin-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與腎毒性 癌 症 輔 助 用 藥 紅血球生成素(EPA) 1.增加紅血球量 2.改變內生性血管擴張素和血管收縮素的反應 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 損害心房排鈉功能,因減少前列腺素合成 類固醇(Corticosteroids) 鈉離子滯留,因礦物性皮質素受體受到刺激 免疫抑制劑 (Calcineurin inhibitors類) 全身性與腎臟血管收縮 一些可能造成高血壓的癌症治療相關藥物舉例如下: 血壓目標值 心血管危險因子有無 130 80mmHg 有,且一種以上 140 90mmHg 沒有 癌症病人須控制血壓的原因? 高血壓本身即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可能導致冠狀動脈疾病、心衰竭、 瓣膜性心臟病或心律不整。此外,若有高血壓的癌症病人,當接受胸腔部位的放射線 治療或是anthracycline類藥物治療時(例如俗稱小紅莓的化療藥),可能提高心臟毒 性風險,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癌症病人的血壓控制目標值,雖然尚不明確,仍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但依據心血 管危險因子有無,可分為以下兩種目標值: 心血管危險因子包含有糖尿病、膽固醇過高、曾罹患冠狀動脈疾病、或正接受具有 心臟毒性的化療藥物且血壓過高。 若目前血壓不超過上述兩種類別的目標值,可以調整生活飲食習慣來維持,例如限 制鹽分攝取,一般建議每日鈉離子攝取量低於1.5克或2克。若血壓超過目標值,則建 議接受高血壓藥物治療,通常依據病人之共病症與症狀來選藥。 26 vol.203.2022.10月 地 園 健 保 網 醫 大 台

以下列舉第一線降血壓用藥類別: 藥理分類 監測項目 備註 Thiazide類利尿劑 監測低血鈉、低血鉀、高尿酸、高 血鈣情形。 曾發生痛風之病人,須謹慎使用。 ACE inhibitors 監測高血鉀,尤其是有慢性腎病、 服用鉀離子補充品或併用保鉀型利 尿劑。 蛋白尿發生時的首選用藥。 ARB CCB-dihydropyridines 劑量愈高愈容易引起足部水腫,女 性較男性容易發生。 避免用於心臟射出分率降低之心衰 竭病人,除了其中少數藥品例外。 CCB-nondihydropyridines 併用β受體阻斷劑(betablocker)可能發生心跳減慢或心 臟傳導阻斷。 避免用於心臟射出分率降低之心衰 竭病人。注意可能之藥物交互作 用。 縮寫:ACE =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RB =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CCB =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病人自身如何控制好血壓? 日常生活中除了規律生活與減少鹽分攝取,建議規律量測血壓,記錄收縮壓與舒 張壓,包含最高與最低數值。若已在服用降血壓藥物,須規律服藥避免血壓改變幅度過 大,若量測血壓時發現數值過高或過低,須於回診時與醫師討論。若有服用其他西藥、 中草藥或保健食品,請告知醫師或藥師,以避免與降血壓藥物產生交互作用而影響療效 或副作用。 接受化療前,若當下血壓過高,為避免發生心血管疾病(例如冠狀動脈疾病、心衰 竭、心律不整⋯等),不建議立即施打化療,請配合護理師或醫師指示,稍作休息、平心 靜氣後再次量測。若血壓持續過高無法降到正常範圍時,應安排回診與醫師討論進一步 血壓控制與後續治療計畫。 27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地 園 健 保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