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02

19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文章一開始提及的男孩,在心理 治療所創造的包容、接納的情境裡,開 始理解到自己的情緒是允許被抒發的, 打人、暴力的行為有更好的表達方式, 透過臨床心理師的引導,男孩可以將情 緒從單純的宣洩,漸漸轉移利用遊戲、 繪畫來表達,從認為「我很壞、不乖」 到開始理解「這不是我的錯,我能勇敢 面對」。在遊戲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在 旁一同的參與,學習認識以及理解孩子 的狀態,也學習更多引導孩子情緒的方 法,將治療的效果延伸到家中,大約在 10次的治療當中,孩子情緒震盪漸漸穩 定,能夠練習與創傷經驗共存,重新恢 復正常的家庭生活。 最後,想要提醒照顧者不要忽略照 顧自己,照顧好自己是照顧孩子之餘相 當重要的事情,我們要能覺察、整理好 自己的情緒,才有能量、空間接納孩子 的。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若發現自己 感到疲累、勉強、失去耐心、難過等各 種情緒感受,請不用害怕尋求專業資源 的協助。孩子所經歷到的創傷我們可能 不曾面對過,或者造成孩子創傷的人也 可能也有著創傷,不管是哪一種情況, 專業人員可以透過他們豐富的經驗與專 業,找到有效幫助孩子的方法,在治療 的過程中,照顧者可以跟著專業人員一 起學習與練習更好的方法,幫助孩子也 幫助自己。 兒童專欄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