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護理部護理師 鄒素涵 發燒護理指導 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時代,除了 勤洗手、戴口罩,所有公眾場所、機關 單位於入口把關的就是「體溫」。體溫上 升超過正常數值,即為所謂的「發燒」, 發燒代表身體出現異常,為許多疾病開 始時的症狀之一,也是身體和疾病對抗 的第一個警哨。發燒並非只是發熱,發 燒的型態、過程、時間以及同時出現的 其他症狀都代表著不同意義。面對發 燒,我們該當如何處理呢?正確的了解 發燒才能冷靜面對,迎戰疾病。 發燒的定義 人類的正常體溫為37℃,但因不同 測量位置而會有0.5至1℃的落差變化。 美國重症醫學會國際疾病統計分類及美 國傳染病學會將發燒定義為核心溫度(肛 溫及耳溫最接近)為38.3℃或更高。 發燒的原因與臨床表現 發燒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以生 理病理學解釋,身體遭受到病原侵犯, 產生發炎反應,使腦部下視丘的體溫調 節中樞提高溫度,造成身體發熱,並增 加組織及受感染部位的血流,產生免疫 反應,因此發燒也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 制。需要注意的是在老人或使用免疫抑 制劑的病人身上,因感染而產生發燒的 症狀並不容易出現。 引起發燒的常見原因包含感染症(細 菌、病毒、黴菌或寄生蟲等病原體造成 感染)、惡性腫瘤、自體免疫疾病及其他 可能引起發炎反應的疾病(如肺栓塞、 甲狀腺風暴等)。另外,使用藥物及接 受輸血也可能引起發燒,即所謂的「藥 物熱」及「輸血反應」,因此,使用藥物 及接受血液輸注時,需注意是否有異常 反應。再者為腦部創傷(如腦出血)或 突發性腦血管疾病(如腦中風、血管栓 塞),可能造成神經中樞異常或產生發炎 反應而有發燒情形。然而,少數發燒原 因不明,經過醫師詳細檢查治療後,仍 未有結果,即可能為「不明熱」。 「發燒」即為身體發熱的現象。發燒 時,皮膚發燙且臉部泛紅,並伴隨著心 跳加快、口乾舌燥,可能感覺疲倦、無 力或意識昏沉。在發燒之前,身體為了 達到高溫,周邊血管及肌肉會收縮,讓 血流灌注到體內器官,此時生理表現為 保健園地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