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00

23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解、照顧了,解法自然會出現,或是原 本執著的也變得不那麼重要了。當然, 有時不一定期待在衝突的當下馬上找出 解決方式,可在事後較冷靜時再找孩子 討論。 因家長通常不太會於第一時間出現 在現場,常搞不清楚剛才發生了什麼。 可先請孩子各別說明,其間需要求另一 位不能插嘴,但可讓他知道等會兒會換 他說。如果兩位孩子說的內容有點出 入,家長可以指出來,再請孩子說明。 聽孩子描述的時候要避免擔任「判官」, 只是要大致了解發生了什麼事,進而能 同理孩子的感受。或許搶玩具、不小心 被撞一下,從大人的角度而言是非常小 的事,但別忘了這對於孩子而言幾乎就 是他們生活中的大事了。試著從孩子的 角度出發體會他的感受,「你覺得很委 屈,你只是離開一下下東西就被拿走了 ⋯」、「你覺得被冤枉,因為你以為那個 東西沒有人在玩⋯」。我們可以一邊同 理,並一邊與孩子核對是否說中他的感 覺。先同理接納孩子的感受,較能緩和 激烈的情緒反應,讓孩子在「能表達」、 「被傾聽」的心境下漸漸穩定自己的情 緒。另一方面,也可讓在旁邊聽的另一 位孩子試著體會對方的感受。 在孩子能靜下來後鼓勵他們思考 有沒有什麼可以兼顧雙方需求的折衷作 法。讓他們學習表達自己的感受後再提 出需求,如:「我只不過去一下廁所, 你就拿我的東西讓我很生氣,下次希望 你不要隨便拿。」、「剛才我以為沒有人 在用這個東西才拿走的,你就直接打我 把它搶過去,我覺得又氣又委屈,我 希望你以後可以用說的。」前述例子是 最理想的狀態,在孩子尚未能做到時, 家長要運用問句一步步地拆解,協助孩 子表達情境、自我的感受以及希望對方 怎麼做。根據孩子的年齡以及過去的成 功經驗判斷需給予何種程度的協助。重 點是,過程中我們需要讓孩子們感受到 我們「溫和而肯定」的態度,溫和地引 導並肯定他們能協調出雙方都能接受的 解決方法。若孩子還太小或尚缺乏類似 經驗,家長可以給予建議看孩子們是否 採用或微調。切記不可為了求快而直接 兒童專欄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