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00

20 vol.200.2022.7月 ◆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 李孟旃 兒童 異物食入 生活環境中充滿各式各樣色彩鮮 豔、觸手可及的小玩意兒,對年幼孩子 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六個 月到四歲大的孩子,正處於好奇心滿 滿,又喜歡用「嘴」探索世界的年紀, 最是容易發生食入異物的年齡。 異物食入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兒童的 年紀、異物的型態,以及異物所在身體 的位置。尖銳或有腐蝕性的異物(如別 針、電池),通常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 需儘快處置將其取出;而如小錢幣或鈕 釦等非尖銳鈍物,則可視其所在位置持 續觀察孩子症狀,等待其自然排出。其 中最「惡名昭彰」的莫過於「巴克球」, 這些含有稀有金屬釹(neodymium) 具極強吸力的小金屬球在腸道內彼此吸 引,連同腸壁吸附在一起,非常容易造 成腸壁缺血、壞死,甚至穿孔破裂,致 使兒童產生生命危險。美國自2009年發 行此款玩具後,依據統計,於2009至 2013年間,全球約有2900位孩童因誤 吞巴克球被送至急診就醫,因此許多國 一歲多頑皮的阿成被焦急的爸媽帶來急診室,「醫師醫師,阿成他 剛剛玩一玩就把手上的玩具吞進肚子裡了,會不會有危險啊?」異物 食入,是兒童急診常見的主訴之一,淘氣的孩子們就是有辦法將五花八 門、各式各樣的異物塞入、吞進身體各個部位,家長又無法時時刻刻盯 著孩子,真令人頭疼。 兒童專 欄 台大醫網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