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99

◆ 內科部主治醫師 盤松青 從過去學習, 在今天努力生活, 並對明天抱持希望 5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自 從2022 年4 月 起, 臺 灣 再 次 面臨新冠病毒流行,此波疫情中兒童 感染的風險尤其受到重視。根據美國 自2021 年12 月 底 進 入Omicron 流 行期後,CDC統計發現雖然與成人及 年長者相比,感染COVID-19 的兒童 罹患重症的比例相對少很多,但仍有部 分兒童個案,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併發 症,例如:哮吼、肺炎、熱性痙攣、急 性壞死性腦病變(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 ANEC),亦可能死 亡。因此如何預防學齡兒童的新冠病毒 感染,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在本期電子 報中學齡兒童新冠病毒疫苗Q&A,由小 兒科顏廷聿醫師及張鑾英教授整理了兒 童疫苗的最新資訊,同時也要請有慢性 病的病友,更加小心自我照護,以減少 暴露在人群較密集的醫療院所的機會。 為了飲食健康,建議可參考姜至剛 醫師:「糖」有安全攝入量建議嗎?如何 「限糖」更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2015 年發布「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指南」時, 強烈建議每日游離糖(或添加糖)的攝 取量應最多為總熱量的十分之一,若能 減少至當日應攝取熱量的10%以下,甚 至進一步減到5%以下,將對降低齲齒、 三高或常見的慢性疾病帶來顯著的改善 好處。 而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友,也要注 意血壓及血脂肪的控制。心臟缺氧最常 見的警訊為心絞痛,大部分的患者在冠 狀動脈尚未完全堵塞之時,會在運動時 出現心絞痛症狀,通常持續幾分鐘且經 過休息即可獲得緩解。若沒有在此時及 早進行診斷治療,一旦缺氧嚴重進展到 心肌壞死就是所謂的「心肌梗塞」。而 現有的治療方法,請見本期外科部陳政 維醫師介紹之「冠狀動脈疾病之外科治 療」。除了心血管以外,周邊血管亦有 發生阻塞的風險,外科部主治醫師詹志 洋亦在本期中專文介紹「突發手或腳部 冰涼疼痛,小心急性動脈血栓危害造成 肢體梗塞」,當某肢體動脈血管阻塞發作 時,患者會感到突然發生的疼痛,外觀 可能發現顏色變化,看起來沒有血色, 觸摸感覺肢體冰涼,嚴重一點病人還會 出現感覺異常,甚至肌肉無力。當下應 立即就醫,儘早疏通阻塞的動脈血管, 否則肢體可能在短時間內缺血壞死,引 發憾事。 在此疫期當中,我們每一個個人, 除了把疫苗打好打滿,戴好口罩,維持 社交距離外,也要小心維持個人健康, 持續原有的慢性病治療;正如愛因斯坦 所說,在這個時刻裡,『我們應該從過去 學習,在今天努力生活,並對明天抱持 希望!』。 “Learn from yesterday, live for today, hope for tomorrow .” - Albert Einstein 編者的話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