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COVID-19的嚴重併發症。由2021年之 前的研究可以觀察到,接種新冠病毒疫 苗可以降低兒童併發MIS-C的風險。隨 著臺灣這波Omicron疫情,兒童確診個 案的快速增加,家長及醫療單位亦需提 高對於MIS-C的警覺心。 學 齡 兒 童 的 新 冠 病 毒 傳 染 途 徑, 主 要 為 家 庭 傳 播(household transmission)與校園團體生活傳播。此 年齡層的兒童,不容易全天候落實勤洗 手、戴口罩、不摸眼口鼻、保持社交距 離⋯等防疫措施。因此,一旦感染,容 易形成連鎖效應,造成停班、停課的影 響,再加上兒童仍需家長陪伴照顧,對 社會經濟的衝擊,不容小覷。 截至2022年4月中旬,臺灣12歲 以上完成兩劑COVID-19 疫苗接種者 約84%(以全國人口數為分母,兩劑涵 蓋率約76%)。因此,隨著Omicron 疫情進入社區傳播,接續開始學齡兒 童疫苗接種計畫,除了可以保護自己, 降低感染率、住院率、罹患重症的風 險,也可以保護年長或年幼的家人、同 學,可能幫助降低病毒傳播。疫苗施打 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目前也有一定程度 的證據支持。整體來說兒童接種新冠 病毒疫苗效益大於風險,若沒有特殊 禁忌症,請家長讓孩童盡速接種疫苗。 2. 學齡兒童感染新冠病毒的藥物治療 限制: 目前並沒有有效藥物可以預防新冠 病毒的感染或輕症。 用於預防重症的口服抗病毒用 藥,都尚未緊急授權在未滿12歲的兒 童使用。例如:重症預防效果較理想 的Paxlovid只有12 歲以上、體重大 於40 公斤,且具風險因子才能使用; 未滿12歲的兒童的臨床試驗還在進行 中。Molnupiravir 則是18 歲以上且具 風險因子者,才有機會使用。未滿12 歲的兒童,目前重症治療選擇僅有針劑 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跟類固醇 (Corticosteroids),並輔以大量的支持 治療。而新冠病毒的單株抗體對當前流 行的Omicron突變株,效果極為有限。 因此,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是預防感染 與住院重症的一個重要武器。 Q2:目前臺灣學齡兒童新冠病毒疫 苗,有哪些選擇呢?疫苗的保護效 果如何呢? 目前臺灣緊急授權Moderna(莫 德納)和Pfizer-BioNTech(BNT, 輝瑞) 二種mRNA疫苗在此年齡層兒童施打, 相關比較如表一: 小結: 兒 童 接 種 莫 德 納 疫 苗 或PfizerBioNTech疫苗,皆可產生不遜於成人的 中和抗體效價,而在真實世界中,是否 也能提供更長久的保護能力,會需要進 一步的觀察與臨床數據支持。 Q3:學齡兒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可能的不良反應有哪些呢? 表二列出二種mRNA新冠病毒疫苗 在學齡兒童各自執行的臨床試驗數據。 莫德納疫苗,在6-11歲的臨床試驗 中,接受第一劑疫苗為3004人次,接受 第二劑疫苗為2998人次。比較6-11歲 及18-25歲這二個年齡層,第一劑施打 的副作用,除了發燒(3%)、局部疼痛 (93%)、發紅(12%)、腫脹(12%)較 18-25歲成人些微升高外,其它副作用, 都是18-25歲成人比例較高。其中,大 家最在意的心肌炎/心包膜炎風險,在 兒童專欄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