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99

18 vol.199.2022.6月 臺灣自從2022年4 月起,再次面 臨新冠病毒流行,雖然,兒童感染新冠 病毒,大部分為輕症或無症狀,但兒童 的感染率,仍與成人相似。尤其,近來 出現的新冠病毒突變株-Omicron, 在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年齡層,更是具有 高度傳染性。於此同時,臺灣的公衛體 系、醫療量能正承受著轉變與衝擊。家 有幼兒的父母,亦擔憂著如何陪孩子們 度過這波疫情? Q1:為什麼建議學齡兒童施打新冠 病毒疫苗? 1. 流行病學趨勢與兒童罹病風險: 美 國 自2021 年12 月 底 進 入 Omicron 流行期,CDC統計2021 年 12月至2022年2 月底,將近400 名5 至11 歲COVID-19 相關住院兒童,其 中有高達87%未接種過疫苗,30%沒 有潛在醫療疾病,19%兒童需要入住 加護病房。在Omicron流行期間,未 接種疫苗兒童的累積住院率,是接種 過疫苗兒童的2.1倍。雖然與成人及年 長者相比,感染COVID-19 的兒童罹 患重症的比例相對少很多,但仍有少 數兒童個案,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併發 症,例如:哮吼、肺炎、熱性痙攣、急 性壞死性腦病變(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 ANEC),亦可能死 亡。如果兒童具有高危險共病因子(例 如免疫不全、惡性腫瘤、器官移植等), 則罹患嚴重疾病或死亡的風險更高。此 外,在病患自行通報的統計數據中,兒 童也如成人一般,可能發生「新冠長期 症狀」(Long COVID),但因為這個疾 病定義目前還不明確,也缺乏有系統的 統計數據,其影響、預後和治療方式尚 未明朗。 兒 童 多 系 統 發 炎 症 候 群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是一個致病機轉 至今不明,主要發生於健康兒童,且可 能與COVID-19感染相關的罕見性發炎 疾病。美國的研究指出,MIS-C的發生 率約為每百萬個COVID-19確診個案中 發生300例,好發的年齡為9歲(大多 數的個案介於5-13歲之間),於西班牙 裔、非裔黑人以及白種人居多。MIS-C 是一個延遲指標,臨床表現類似川崎氏 症,通常在罹患COVID-19 後2 至6 週才發病,一旦需要住院,有七成可能 會危及生命或需要加護病房照顧,屬於 學齡兒童的 新冠病毒疫苗 Q&A ◆ 小兒部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顏廷聿 ◆ 小兒部小兒感染科教授 張鑾英 礙於篇幅有限,欲詳更多本文註解及參 考文獻,請見左側QR-Code 兒童專 欄 台大醫網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