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97

◆ 骨科部主治醫師 陳沛裕 5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COVID-19的疫情在全球肆虐超過了 兩年,隨著疫苗接種與自然感染人數的大 幅成長以及優勢病毒株毒性轉趨弱化,世 界各國已陸續放寬管制甚至解除入境隔離 措施。羨慕之餘,我們也應該瞭解,每個 國家自2022年以來在開放的過程都會經 過一段或長或短、或高或低的確診高峰, 並且付出相當的代價。有的國家管控得 宜,醫療體系能夠正常運作,像是新加坡 每日超過萬人確診持續近兩個月,致死率 還可以壓低在0.1%以下;有的國家則疫 情失控,醫療量能崩潰,像是香港在這一 波爆發持續時間雖然較短,但致死率超過 1%,甚至曾經高達2.89%。綜觀不同國 家的經驗與教訓,我們肯定希望疫情的管 控能做到靠近新加坡的走向,有幾個重點 項目還需要努力加強: 第一、儘可能拉高二、三劑疫苗的 接種率。新加坡有超過九成的兩劑接種 率,幾乎是能打疫苗的族群都接種了兩 劑,第三劑也超過七成,香港分別是八成 與三成六,南韓是八成五與六成四,臺灣 則是八成與五成。從香港的經驗來看,未 接種疫苗的年長者族群尤其曝露在染疫重 症死亡的極高風險,我們的疫苗普及還需 要更加努力,至少要達到南韓的水準。誠 然,疫苗的接種常見會有不適副作用、甚 至有發生嚴重相關併發症的風險,但是在 已可預見高傳染力的變種病毒全面入侵勢 不可擋的情況之下,家中的長者還是必須 要認真考慮完成疫苗的接種。各種疫苗不 同的相關風險和建議可以檢索我們網頁的 「COVID-19常見問題」或是向醫師諮詢。 除了現有的AZ、莫德納、BNT、高端等廠 牌,也可密切注意Novavax 疫苗的引進 與施打消息。 第二、重塑民眾的防疫意識。雖然 Omicron變種病毒的重症與死亡率在歐美 國家顯著比原始的病毒或先前的主要變種 株低很多,但是這樣的樂觀情勢其實不能 完全等同到臺灣的環境,不能掉以輕心。 歐美國家在面對Omicron時已經經歷了大 規模的COVID-19感染,高風險的年長者 與共病族群在前幾波感染已承受了極大的 生命損失。在先前防疫表現良好的國家, 擋不住的Omicron可能才是這些高風險 族群面臨的第一次挑戰,尤其是對於沒有 完整接種疫苗的感染者,它的毒性仍然是 不可小覷。每位民眾做為防疫作戰的一份 子,在這關鍵時期仍需時時警惕,做好戴 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實聯制等 基本功,儘量壓低傳染率與感染的波峰。 第三、及早做好輕重症分流的規劃與 抗病毒藥物及其他醫療資源的整備,維持 醫療體系的正常運作。行政院宣示的「正 常生活、積極防疫、穩健開放」是不得不 前進的方向,但是這裡的「正常生活」其 實還不能想像成立即回歸2019年以前的 正常生活,而是像去年夏天我們「積極防 疫」態度下的正常生活,逐步達成「穩健 開放」,而不是措手不及的全面失控。我 們的準備是否做好了呢?只能說標準越高 越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政府、醫 界、企業、還有民眾都要動起來。新臺灣 模式加油! 防疫來到最重要轉折 我們準備好了嗎? 編者的話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