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94

體重越重的早產兒發生發展遲緩的風險 較低。在週產期風險方面,早產兒若伴 隨有腦室內出血、腦室白質旁軟化症、 中度到嚴重程度的肺部支氣管發育不 全、長期使用呼吸器或癲癇等問題,都 會增加發展遲緩的風險,而腦室內出血 及腦室旁白質軟化症更是腦性麻痺的重 要危險因子。環境暴露因素則包含家庭 社經地位、社會環境、以及母親教育程 度等。隨著早產兒的成長,環境暴露因 素對發展預後的影響會越發明顯。值得 注意的是,早產兒的發展表現並非一成 不變。有研究顯示極低體重(出生體重 <1500克)早產兒隨著年齡增長,發展 障礙的發生率有增加的趨勢。國立臺灣 大學物理治療學系鄭素芳教授的研究團 隊針對極低體重早產兒,分析其在1歲 內的動作發展軌跡後發現,部分孩童的 動作發展軌跡會由發展正常進展為邊界 遲緩,而這群孩童在2歲時有動作及認 知發展遲緩的比例都明顯較高。由上述 研究結果可知,針對高危險群早產兒的 發展表現,不能由單一時間點判定是否 有遲緩的可能,而是必須接受持續性的 追蹤。 發展篩檢目的旨在把握發展黃金 期,早期發現疑似發展遲緩孩童並儘早 提供早期介入,以發揮孩童的最大潛 能。目前針對出生體重<1500克的早產 兒,會在其矯正年齡6個月、12個月以 及24個月時由醫療院所安排接受全面性 的發展評估,若發現遲緩或疑似遲緩的 情形則適時轉介相關科別進行進一步的 介入與療育。若是出生週數大於32週 或出生體重>1500克的早產兒,由於仍 較一般健康足月兒有較高的發展遲緩風 險,仍建議家長密切關注孩童的發展狀 況。家長可至各縣市衛生局網頁下載學 前發展檢核表,選擇適當年齡範圍的篩 檢表進行初步篩檢;也可參考兒童健康 手冊內的發展紀錄(家長紀錄事項內) 及發展里程碑摺頁,檢視孩童是否有發 展遲緩的可能。若發現異常或疑似異 常,則建議前往醫療院所進行進一步的 評估。 早產兒的出生可能讓爸媽除了新生 命的喜悅之外也多了一點緊張,但家長 只要定期帶寶寶回診追蹤、觀察寶寶成 長發展情形、配合接受專業評估,大部 分的早產寶寶還是能夠和足月寶寶一樣 健康平安的長大。 vol.194.2022.1月 20 兒童專欄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