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93

兒童專欄 ◆ 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陳嘉淳 自律從養成習慣開始 vol.193.2021.12月 16 為什麼想要孩子自律? 家長們不妨靜下心思考,為什麼我 們希望孩子自律?自律有哪些好處?你 自己是自律的人嗎?那麼你通常如何計 劃、開始並且維持正向的好習慣? 臨床經驗中,多數父母希望孩子自 律,無非是為了大人方便管教,節省重 複給指令的時間,並且希望說一次孩子 就做到,最多不要說超過三次(因為一 直講一樣的話讓人煩躁)。然而,若我 們對孩子的發展或是性格特質懷有錯誤 期待,也就免不了落入彼此無法互相理 解,並且時時上演親子衝突,最終上網 諮詢其他家長「我的孩子怎麼了?」或 許有少數家長能夠自省「我的教養方式 出了什麼問題?」。 自律與自我控制的大腦發展 處在這個物資豐盛的時代,能讓人 分心的事物太多,手機、電腦、電視、 遊戲機、玩具等有趣的事物唾手可得, 要孩子在眾多好玩、新奇、有趣的玩具 中,選擇寫作業、執行生活常規,培養 自律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研究文獻指出掌管注意力、衝動控 制、計畫、推理,以及「協調目標導向 行為」等高階運思能力的腦區-前額葉 皮質(prefrontal cortex)平均25歲才 會成熟;換句話說,前額葉猶如人體這 家公司的總執行長,相當於培養一個能 夠獨立思考、重要時刻做出正確判斷的 高階主管,至少需要25年的時間。也因 此,想要培養自律的孩子或是自律的習 慣,需要有這樣長期陪伴、長期奮鬥的 心理準備,陪伴孩子在人生中的不同時 刻,為自己做出更適合的選擇,並且持 之以恆的執行。 養成自律之前-計畫的能力 回到此時此刻,孩子們在家庭、學 校等社會環境中,透過學習累積不同經 驗;但是人有趨樂避苦的天性,尤其大 腦正在發育及尚未成熟的孩子們,更容 易在習慣還沒建立前,難以克制享樂的 衝動。 前 額 葉 皮 質 掌 管 的 執 行 功 能 (executive function),其中之一為「計 畫」的能力。研究文獻指出,有效的計 畫,包含設定目標、羅列出達成目標所 需的工作清單,並且執行每個步驟,直 到目標達成;同時也表示,兒童及青少 年計畫與組織的能力是相對不足的,但 會隨著大腦發展的成熟度而隨之進步。 然而,養成一個小習慣需要多少 時間?研究人員發現大約4歲的兒童就 能有簡單的計畫能力,雖然可能漏洞百 出,但透過嘗試與修正,可以在遊戲或 生活中達成小小的目標。相當於入幼稚 園小班之後,家長就可以觀察並教導孩 子如何計畫和達成簡單的生活常規,並 且儘量在每天的固定時段進行。例如將 一個工作任務分段拆解成不同步驟,並 逐步完成。舉例來說,想要孩子學會收 玩具的習慣,可以拆解成:(A)分類- 與孩子一起討論,他想要依據玩具的顏 色、功能、還是其他方式分類。(B)視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