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92

疥瘡治療必須同時治療周遭無症狀的接 觸者;若為二次感染,因人體已對疥蟎 致敏,症狀約 1 ∼ 4 天就會出現。 疥蟎會寄生在皮膚表層,以螯肢和 足爪在角質層開鑿出隧道產卵,這些隧 道會在皮膚表面呈現灰白或皮膚色的短 線,特別在人體皺摺處及柔軟的地方, 包括手指間、腳趾縫、肩胛骨、腕、 肘、腋下、腰、乳頭、陰莖、屁股等。 疥蟎在人體通常只有 10 ∼ 15 隻,所以 不易發現。疥瘡通常不會出現在顏面, 但嬰幼兒感染時可能發生於頭頸或顏面。 在皮膚上可以發現散在性粟粒大 之小紅丘疹,丘疹上偶可見水疱或小膿 疱。這些皮疹會產生劇癢,特別是在夜 間更加嚴重,因此還可以在皮膚上看見 抓痕、結痂之丘疹或小色素沈著點,甚 至因搔抓而產生繼發性細菌感染或濕疹 樣變化。疥瘡的另一特色為在生殖器、 鼠蹊、臀部、腋下出現劇癢之結節,在 男性的生殖器結節是疥瘡的病癥性特殊 病癥。 診斷 經由皮膚科醫師的病史詢問(如夜 間劇癢或家族團體生活內有同樣病狀的 人),以及從頭到腳小心的皮膚檢查(典 型的皮疹分布、疥隧道、生殖器結節 等),通常可以確診出大部分的病患。透 過皮膚鏡或是數位影像皮膚鏡可以放大 檢視疥隧道,由於疥隧道對於疥瘡診斷 具有高度專一性,所以當發現時可以簡 單有效快速的確診。如果對診斷仍有存 疑的病例,可用小刀片將病灶刮下一些 皮屑,加 1 ∼ 2 滴 KOH 液,置於顯微鏡 下,若見到疥蟲蟲體或卵,可以確立診 斷。但鏡檢的敏感性並不高,如果檢查 結果是陰性,也無法斷言患者必定未罹 患疥瘡。 治療 依醫師指示塗抹抗疥藥,必須從 脖子塗抹到腳底,全身都要塗到,如背 部、屁股縫、陰部、肚臍、手指間、 腳趾縫、指甲縫等較不易塗敷部位均 須徹底塗遍,不應只塗抹發癢部位。 傳 統 常 用 的 抗 疥 藥 物 是 BB ( Benzyl Benzoate )水溶液,病人必須每天洗 澡後,全身塗抹一次,連續一星期, 缺點是藥水具刺激性,塗抹時有燒灼 刺痛感。另外有一種抗疥藥 Gamma- Benzene hexachloride ,其必須在全 身塗抹 8 至 12 小時後沖洗掉,但此藥 神經毒性較強,不可用於嬰幼兒、懷孕 或哺乳之婦女或患有癲癇及罹患神經疾 病的人,在許多國家已被禁用。在國外 治療首選為外用 permethrin 藥膏,具 有殺蟲效果好、使用方便(一週一次, 只需治療一至二次)、治癒率高、毒性 低(孕婦、嬰幼兒可以使用)等優點, 然長久以來臺灣並無引進,所幸健保已 於 2017 年 9 月予以給付,是目前疥瘡 vol.192 . 2021 . 11 月 10 專題報導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