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89

我們都知道,病人的營養狀況,是 整個抗癌治療過程是否成功的重要關鍵 之一。「營養治療」目的在改善因疾病 本身或治療過程中產生的副作用,以減 少病人體內代謝紊亂的情形,經由營養 評估與營養診斷,提供個人化的飲食計 畫,以期增加病人食物攝取狀況、維持 體重或避免體重減少過多、保持體能, 藉此降低抗癌治療計畫被改變或中斷的 風險。癌症病人的居家營養照顧可分為 兩個階段「治療期間飲食」與「恢復休 養期飲食」。 治療期間飲食 這個時期,由於疾病本身與治療過 程皆會增加體內能量與蛋白質的損耗、 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肌肉嚴重損耗等 現象,因此,飲食計畫應著重在高蛋白 與足夠熱量上。 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可維持病人的體 力、提升免疫力。根據歐洲腸道靜脈營 養學會 2017 年癌症病友指南建議,每公 斤體重蛋白質攝取 1.0 ∼ 1.5 公克。而 蛋白質的來源則建議一半以上須來自「優 質蛋白質」,即豆、魚、蛋、肉類食物, 如:豆腐、豆干、豆花、魚肉、豬肉、 牛肉、雞肉及各式蛋的料理等,這些食 物來源皆可提供高生物價的蛋白質,生 物價越高則代表蛋白質品質越好,也較 能被人體吸收與利用。 在臨床上,常發現多數病人知道 在治療期間應該多選擇富含蛋白質的食 物,但是因為食慾不佳而忽略了「高蛋 白質飲食之前,更重要的是每天需攝取 足夠的熱量」,因為,熱量攝取足夠,蛋 白質才能有效的被身體利用,如:合成 耗損的細胞、增長肌肉、恢復體力等。 多少熱量的攝取才足夠呢?根據歐洲腸 道靜脈營養學會 2017 年癌症病友指南建 議,每公斤體重給予 25 ∼ 30 大卡,例 如:建議體重為 50 公斤,則每日建議攝 取 1500 大卡的食物。日常生活中常見的 米飯、麵食、饅頭、麵包等富含碳水化 合物的澱粉類食物,以及烹調用油便是 熱量的最佳來源。 回顧我們的個案,個案家屬因為在 飲食上力求「健康飲食」,餐餐皆以蔬菜 為重點,而且規定須先吃完青菜,才能 攝取米飯與肉類,如此的飲食模式,再 加上病人在攝取完青菜後,其他食物便 吃不下了,導致病人在熱量(米飯)與 蛋白質(肉類)的攝取上嚴重不足,體 重在 2 個月內減少 15% ,造成病人處於 高度營養不良風險中。 vol.189 . 2021 . 8 月 12 專題報導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