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88

家長首先必須理解自己的困難, 生活在當代的多數大人都是相當忙碌 的,不僅需要處理自己,還要多工處 理孩子的學習和日常瑣事。時間有限 的狀況下,直接的命令可以快速方 便、省時省力的管理孩子的行為;也 有可能是缺乏其他經驗的修正,於是 複製上一代的作法。然而長久下來, 親子距離愈來愈遠,到了孩子青春 期,家長的困擾變成孩子管不動、說 不得,親子關係不斷惡化。 打開「好奇的」雷達,孩子在想什麼? 當我們用上述方式與孩子說話、責 備孩子時(是說話而非溝通),還記得孩 子通常如何反應嗎?頂嘴、討價還價、 「嗯、喔、好啦」敷衍,再者沉默、不回 話;我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就是從日常 生活中漸行漸遠的喔。 假想自己是一艘載著豐富人生閱歷 的郵輪,裝載過去處理事情的「經驗」; 航行在大海上,眼前遇到一座冰山⋯如 果你硬是開過去,就好像孩子遇到情緒 風暴時,你與他硬碰硬一樣。當我們偵 測到前方障礙物出現,請務必打開船上 的雷達,探測海面下還有什麼。 同樣的,當孩子有情緒壓力事件 發生時,為了幫助自己與孩子了解「行 為、情緒、想法、 期待、渴望」,請 務必打開好奇的雷 達,眼前所見需要 你看得更深入。 停看聽三步驟: 停-穩定自己的情緒,暫停自動化 想法。孩子哭了、鬧脾氣、不講理,請 讓自己深深呼吸,觀察自己有什麼感覺 -「慌張、心疼、生氣」以及自動化想 法-「真的存心跟我作對、找我麻煩、 又來了」觀察這些感覺和想法,但不反 應。父母一著急,也時常說出違反心意 的話。 看-觀察孩子的情緒,看看發生什 麼事。保持距離,打開眼睛觀察。 聽-傾聽孩子的感覺,貼近孩子 的想法。將你觀察到的狀況描述給孩子 聽,和孩子核對你對他的行為和情緒的 觀察,有助孩子思考,例如「你生氣是 因為哥哥搶了你的玩具嗎,你好生氣, 所以你打他」。 非暴力溝通 除了了解孩子,家長透過非暴力 溝通的技巧,具體表達自己的需求,讓 孩子了解我們,也是促進交流必要的過 程。根據非暴力溝通的核心概念,共有 四個環節「觀察」、「感受」、「需要」、「請 求」。接下來,我們一起練習如何換句 話說! ( 1 ) 觀察-清楚地表達觀察結果,而不 評價 你這懶惰鬼! (批評對方) 為什麼襪子亂丟! (評價行為) ➡ 我看到你的 襪子沒有放 在洗衣籃裡 vol.188 . 2021 . 7 月 20 兒童專欄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