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76
前言 臺灣社會快速老化,我們已於民國 107 年 3 月正式進入高齡社會,人口老 化的問題日益嚴重,有統計指出臺灣 65 歲以上的社區民眾中吞嚥異常的盛行率 達 12.8 %。而隨著年齡的老化,咀嚼困 難的比率也隨之增加。這些咀嚼吞嚥困 難的長者常伴隨營養不良的風險,營養 不良的老人容易衰弱,有較高的住院率 及死亡風險。 飲食質地的建議 根據歐洲靜脈營養學會的建議,咀 嚼吞嚥能力不佳的老人,進食食物的質 地應該有所調整,以增加老年人進食的 安全性。對咀嚼吞嚥異常的民眾而言, 食物的質地應該依照病人的狀況適度調 整,目前比較常被提及的食物物理特性 包含: 1. 稠度: 目前較常見的是以液體的流速或擴散 速度來研判液體的稠度,一般而言有 稠度的液體可以讓食物的流速變慢, 減緩誤吸的風險。吞嚥困難的患者適 合的液體稠度有個別差異性,應該依 照專業治療師的建議供應,不宜自行 調整食物的稠度。 ◆ 營養室營養師 鄭千惠 2. 硬度: 食物的硬度較難以規範,有些國家以 進食過程舌肌所產生的壓力來定義食 物的軟硬度,一般而言用餐叉下壓時 拇指反白即可以壓碎的食物定義為軟 質食物。 3. 黏附性: 黏附性高的食物容易黏在口咽表面 不利吞嚥,因此對於這些咀嚼吞嚥 有異常的民眾應該避免攝取黏性過 高的食物。 4. 內聚性: 內聚性佳的食物不鬆散,在口中較容 易形成食團,易於吞嚥。 結論 製備吞嚥困難飲食質地的供應不是 只有剁泥、剁碎、增稠即可解決所有的 質地問題,因為吞嚥能力越差的病人, 對食物質地(稠度、硬度、黏附性、及 內聚性等)的要求越嚴格,因此在供應 餐食時應該依據病人的進食能力給予合 宜的質地,並且應該同時考量食物的味 道、溫度與顏色等,增加長輩進食的意 願,讓家中有咀嚼吞嚥異常的長輩可以 享受進食的樂趣,擁有健康的身體和生 活品質,生活健康好幸福。 本期健康營養補 給站影片連結 吞嚥困難飲食- 質地分類與食物選擇 vol.176 . 2020 . 7 月 30 健康營養補給站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