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76

11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擁有健康知識‧豐富彩色人生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們的習慣而花費時間精力、迴避某些活 動、或需要周遭情境他人的配合。這些 朋友不少人在這段防疫期間如魚得水, 自詡先知,當然也有人變本加厲,疑信 參半,恨不得更加嚴守銅牆鐵壁。 其實這類的行為其來有自,並非 無中生有,我們在生物界中屢屢見到類 似的行為:犬類在睡前的重覆圍繞轉圈 踱步、靈長類長時間的自我或彼此的梳 理、或是鳥類的各種儀式性覓食求偶行 為。一般而言,這些行為都帶有求生的 本能,具有保護自身或群體安全的功 能,並非無的放矢。 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同樣也會在不 同階段呈現各種堅持固執的行為,例如 一、兩歲學步兒童對母親或照顧者黏著 不放到難以理喻的分離焦慮,很明顯是 為了求生、求安全;有些孩子對某些食 物的堅決偏好或逃避,客觀上雖然有誤 (明明很營養,對身體好),主觀上也是 源於求生本能(味道奇怪陌生,可能有 毒)。有些小學生學寫國字時,一筆一 劃一絲不苟,擦拭改正甚至紙破,或是 堅持一定要描準範本虛線、甚至手持小 尺寫直線,當然也是廣義的(學校中的) 求生之道。隨著認知及能力的與日俱 增,人類成年之後就以清潔檢查自我及 環境,期待減少疾病傷害死亡,構成「潔 癖」行為習慣的核心意念了。 幾年前有一次的親眼觀察,印象非 常深刻:到某餃子館用餐,不遠處的一 桌來了位帶著一塑膠大袋的大嬸,自己 獨自點了個火鍋,卻見她從袋中拿出一 包衛生紙忙了起來:反覆擦拭桌椅杯盤 碗筷,間歇不多時就拎著用過的衛生紙 到洗手間一趟(耗時不少,但內情無法 目睹),直到約莫半小時後,終於走到 小菜櫥櫃端了兩盤,開始將小菜逐一挾 入鍋中涮煮食用(其實是涼拌小黃瓜之 類),用餐中仍然反覆抽取衛生紙擦拭各 種用具、不斷進出洗手間(一大袋的衛 生紙迅速消耗)⋯。猜她必是店裡常客, 忍不住在結帳時偷偷詢問掌櫃:「她這樣 要吃多久?」,「很久很久,有時候,打 烊時還沒吃完。」 這些行為習慣,如果反覆固著的程 度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甚至構成自己 或他人的身心困擾,我們在臨床上會將 其歸為「強迫症」。強迫一詞指稱的是其 「想停,停不了」的特性:有時「想個不 停」,是「強迫性思考」(出門時,瓦斯 有沒有關,門有沒有鎖?),有時「做個 不停」,是「強迫性行為」(洗一次手, 動輒 10 分鐘)。雖然這些狀況看來古 怪,但是對於要求完美的當事人,常常 總是(至少一開始)覺得合情合理,因 為凡事都有萬一:如果真的漏檢查一次 或漏洗一次,釀成大禍怎麼辦?一旦抱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