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74

vol.174 . 2020 . 5 月  8 專題報導 ◆ 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 朱柏青 什麼是塑膠微粒? 儘管目前科學上沒有對於塑膠 微粒的標準定義,但依據各界(如美 國 國 家 海 洋 暨 大 氣 總 署, National O c e a n i c a n d A t m o s p h e r i c Administration )普遍之定義,所謂塑 膠微粒( microplastics )為尺寸小於 5 毫米(大小約為一粒黑芝麻)且一般為 大於 0.0001 毫米,而其中若尺寸小於 1 微米( 1 微米等於 0.001 毫米),通常被 稱為奈米塑膠微粒( nanoplastics )。 按照來源的不同,塑膠微粒可以分 為初級塑膠( primary microplastics )及 次級塑膠( secondary microplastics )。 前者為於工業製造時,體積就很小的塑膠 纖維或顆粒;後者則為從塑膠袋、塑膠瓶 或輪胎磨損顆粒等各種塑膠產品中,因化 學或物理老化或降解而產生。 塑膠微粒如何產生?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 在 2017 年所發表的報告,塑膠微粒來源 多半與我們的日常用品息息相關,主要包 括: (1) 於製造、加工、運輸和回收過程 中,顆粒可能會洩漏到環境中; (2) 於工 業上或家庭中清洗合成衣物時因為纖維 認識生活中一絲半「塑」 的汙染-塑膠微粒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