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73
不容易的,因為他們聽不進去,也難以 理解。醫療團隊不應該直接試圖說服病 人或家屬接受安寧緩和醫療,而是要讓 他們理解所謂積極治療的定義是什麼, 例如:癌症接受化療對病人而言是一直 都有幫助的嗎?當化療的治療效果已不 大,甚至副作用已大到造成身體的傷 害,這還算是所謂的積極治療嗎?我們 應該突破這樣的迷思,不化療並不表示 要放棄病人,而是為他選擇另一個比較 好的方式來面對病情的惡化、面對人生 的變化,當然,要說出以上這些道理需 要經過不斷的訓練。多年來的末期病人 照護經驗,讓我在教授安寧緩和醫療的 課程時,歸納出「蔡十點」,其中的前兩 點便可在此時善加利用,第一是「親切 的打招呼」,第二是「拉近與病人的距 離」,切記面對末期病人時,討論病情在 其次,常和病人閒話家常,讓他們覺得 有被關心、願意吐露內心的真實想法才 是最重要的入門之鑰。 協助病人做死亡準備,能做的項目 也非常多,首先是生命的回顧,末期病 人經常覺得沒有救了,人生還有什麼意 義,但事實並非如此,因此可藉由互動 過程讓病人述說生平,讓他們藉由說出 人生點滴來發現此生的意義和價值。第 二是幫助病人面對人際間衝突、不圓滿 的化解或懺悔,對某些人而言道歉需要 極大的勇氣,因為他們害怕道歉時對方 不接受,醫護人員若此時與病人有充分 的信任關係,便可順利協助他面對道歉 的不安、勇於認錯。第三是完成心願、 規劃未竟事宜,因為人生無常、世事難 料,可協助末期病人說出心中還未了的 願望,讓家屬明白,病人也才能安心。 第四是創造機會讓病人與家屬完成四道 人生-「道謝、道愛、道歉、道別」,國 人因為文化因素總是不擅長表達對親人 的情感,醫療團隊人員可以適時創造機 會,讓病人在意識還清楚時能與家屬互 相「道謝、道愛、道歉、道別」。第五 是心靈成長,有些末期病人害怕生命的 消逝是因為不知將會何去何從,這時也 可藉由宗教信仰的力量,讓他們對未來 有方向,明瞭善終將是另一個旅程的開 始,減少對死亡的恐懼。 安寧緩和醫療提供的範圍包括症狀 的緩解、促進舒適、給予心理社會、靈 性方面的支持,所謂善終在臨床上有幾 個指標可供參考,就是病人是否了解病 情、是否心平氣和接受、面對死亡準備 的時間是否匆忙、後事有無交代安排, 以及目前的症狀是否獲得緩解,終享平 安和尊嚴。 癌症末期病人同時看腫瘤門診和 緩和醫療門診並不衝突,因為一個是醫 治疾病,另一個是提供身心靈的全人照 護,已經有明確證據顯示,在癌症治療 過程同時提供安寧緩和醫療,病人的生 命期較長。重要的是要有個讓病人能信 任的人啟動此機制,讓病人願意接觸緩 和醫療團隊,進而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照 護。安寧療護是一個概念,不一定要住 在安寧病房才能獲得安寧緩和醫療,只 要有共識、目標明確就能進行,不管是 普通病房、加護病房或甚至在居家都可 提供。面對摯愛揮別此生的最後一段時 間,惟有全家人身心靈安詳平靜,才能 達到生死兩相安。因此,正如世界衛生 組織所揭示的,提供末期病人及家屬安 寧緩和醫療是積極必要的醫療照護。 vol.173 . 2020 . 4 月 8 發燒話題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