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73
兒童專欄 vol.173 . 2020 . 4 月 16 至死亡。血管方面:主動脈根部擴大形 成動脈瘤,甚至造成主動脈剝離、破裂 或心包膜填塞;其中主動脈剝離最重要 的危險因子有二:主動脈直徑的大小以 及主動脈剝離的家族史;這些嚴重的併 發症是病患死亡的主要原因,亦是治療 的主要目標。 ● 眼睛 最重要為水晶體異位( ectopia lentis )。其他常見之症狀為屈光異常 ( refractive errors ),如:深度的近視、 散光、視網膜剝離、青光眼與早發性白 內障。 ● 肌肉骨骼 患者多為高瘦身形,手腳細長,骨 頭柔軟,故又有「蜘蛛人」之稱;肋骨 的過渡生長造成胸廓變形,導致雞胸或 漏斗胸,嚴重者可能會壓迫胸腔,進而 影響心肺功能;四肢過度生長造成上臂 長度超過身長之 1.05 倍,或是上半身與 下半身比例縮減;指(趾)頭過度生長 形成蜘蛛指( arachnodactyly ),合併 關節鬆弛( join laxity ),造成陽性的手 腕徵象( wrist sign :一手握另一隻手腕, 大拇指與小指可以扣住且重疊)與拇指 徵象( thumb sign :手握大拇指,大拇 指會長到超出掌面);脊椎側彎是常見且 可能持續惡化的表徵;另外包括髖關節 突出( acetabular protrusion )及扁平 足( Pes planus );也常合併下頷顏面骨 發育不全,造成睡眠障礙。 ● 皮膚 皮膚較為鬆弛,於關節處容易有成 長過快的皮紋( striae atrophicae )產 生;另外,復發性腹股溝疝氣,多發生 於新生兒或青春期。 ● 肺部 末端肺泡擴大,形成大型肺泡 ( bullae )或 apical blebs ,約 4-15% 病 患可能併發自發性氣胸,造成呼吸窘迫。 治療 馬凡氏症候群的診斷有賴於醫療團 隊,包括基因遺傳科、眼科、骨科與心 臟科等醫師共同合作,有時也需要其他 專科醫師協助。近年來,隨著醫療與開 心手術的進步,馬凡氏症的預後有顯著 的改善,平均壽命已接近正常人;許多 新的藥物及手術方式正陸續發展中。 眼睛方面:近視是最常見的問題, 在孩童時期可能慢慢演變為弱視;水晶 體脫位則可以眼鏡、手術或置換新的水 晶體來矯正。有這些問題的病患每年需 定期追蹤檢查與治療。 骨骼方面:包括脊椎側彎、胸廓 變形以及關節、扁平足等問題,於青春 期時須密切追蹤。持續進展性脊椎側彎 ( progressive kyphoscoliosis )需要背 架( bracing )或手術矯正。 ● 藥物治療 目前最常被使用的藥物有( 1 )乙 型 阻 斷 劑(β -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er ),( 2 )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 (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 藉 由降低心跳速率與血管重塑來減輕主動 脈管壁所承受之壓力,進而延緩主動脈 瘤的形成及主動脈剝離的發生。 對於前兩項藥物耐受性不佳之患 者,可考慮改以鈣離子阻斷劑(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或血管張力素轉換 輔酶抑制劑(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治療。然而,這些 藥物之治療只能延緩主動脈擴大,並不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