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73

vol.173 . 2020 . 4 月  10 專題報導 的人也會急遽增加,這些都是自然老化 的一部分。染色體的異常在高齡產婦中 的比率就隨著年齡急速攀升, 35 歲後排 出的卵子因為長久以來處於停滯狀態, 常導致出現染色體不分離的現象,因而 提高了發生染色體異常的機率,其中最 為大家所熟知的即是「唐氏症」。自然 流產常見於高齡孕婦中,就是因為自 然流產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即是染色體異 常。另外,隨著糖尿病發生年紀的提早 以及臺灣地區婦女生育年齡的延後,妊 娠糖尿病的發生率節節上升。懷孕期間 過高的血糖會通過胎盤影響胎兒,因此 將會增加胎兒胎死腹中、巨嬰症及早產 的比例。而妊娠糖尿病不止影響胎兒, 母體的高血糖更會影響新生兒黃疸、新 生兒低血糖及新生兒加護病房住院率。 再者,最令產科醫師聞之色變的子癲前 症,最常見於妊娠高血壓的孕婦,是導 致母親及周產期死亡率與罹病率的主要 原因,這些孕婦以高齡產婦的比例最高。 我是高齡孕媽咪該怎麼辦 隨著晚婚及高齡產婦的大勢所趨, 醫療科技也同時提供了與時俱進的發 展,讓高齡妊娠的夫妻能夠減少不必要 的風險,以下以臺大醫院目前所提供的 檢查來針對高齡產婦產檢給予建議。 一、第一孕期子癲前症篩檢 在已開發國家,子癲前症位居孕期 母親死亡原因的首位。此外,患有嚴重 子癲前症的母親產下的胎兒約四分之一 呈現胎兒窘迫,三分之一為早產兒,且 高齡產婦發生子癲前症的機會又會大大 提高,因此早期預測子癲前症的發生一 直是高齡孕婦產前檢查的重點之一。 子癲前症的根本原因是來自於胎 盤。胚胎著床後,會使母體產生胎盤生 長因子,讓子宮螺旋動脈擴張以應付胎 兒成長過程所需的大量血液供應,但子 癲前症患者會有胎盤的子宮動脈血管擴 張不佳和胎盤生長因子分泌不足的現 象。在第一孕期的第 11-13 週之間,即 可藉由用超音波測量孕婦子宮動脈的阻 力及抽血檢驗胎盤生長因子的數值來估 算此次懷孕發生子癲前症的機率,篩檢 流程如下圖二子癲前症篩檢三部曲。 大型研究顯示,第一孕期子癲前症篩檢 可以篩檢出 75% 早發型子癲前症與 40% 晚發型子癲前症的患者,且根據最新的 研究建議,若在早期,即懷孕 15 週之前 服用 150 毫克的阿斯匹靈直到 36 週, 可大幅降低發生子癲前症的風險。 圖二 子癲前症篩檢三部曲 (詳細內容可至基因醫學部或婦產部門診進行諮詢) 1. 詢問病史及抽血 測定血清中懷 孕相關蛋白質 A (PAPP-A)和胎盤 生長因子(PIGF) 2. 超音波測量子宮 動脈血流阻力 3. 測量血壓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