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72

圖二 髖關節超音波圖示(alpha 角正常 ≥ 60 度) 因此,超音波就成了新生兒早期髖關 節篩檢最好的方式。超音波於 1980 年代 從歐洲開始發展作為嬰兒髖關節的檢查, 優點是沒有侵入性或輻射,過程中不必麻 醉,可清楚檢視髖關節靜態或動態結構並 進行角度測量,以定義關節發育狀況,是 一種相當安全的檢查工具(圖二)。 貼心建議 過去統計,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全 發生率約每千人中有 1.5 人,且初期臨 床症狀不明顯。醫師可透過理學檢查和 超音波測量新生兒兩側的髖關節,檢查 是否有結構異常或脫位的情形。出生後 三個月內,是治療新生兒先天性髖關節 發育不良的黃金期,此時治療,方法最 容易且效果最好。若超過三個月才發現 異常,未來可能需徒手復位石膏固定, 甚至手術復位。近年來,越來越多兒科 或骨科醫師致力推動新生兒髖關節超音 波篩檢與照護衛教,期盼不久的將來, 透過超音波精確的診斷,不再有孩童因 髖關節發育不良而須承受開刀的痛苦。 21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擁有健康知識‧豐富彩色人生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