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72

循序漸進增強肌力,在情況許可時才 可從事荷重運動。其他肌腱病變包括 腓肌肌腱、脛骨後肌肌腱和肌骨前肌 肌腱;同樣也起因於過度使用、不當 姿勢或在斜坡跑步,患部會出現壓 痛,難以荷重,且在相對應的動作上 會受到限制。治療方式同 Achilles 氏 腱病變。預防上應從事肌力訓練和平 衡訓練,大腿和小腿肌肉的協調。 4. 應力性骨折( Stress fracture ): 局部反復受力和過度使用,會使足踝 部骨骼出現微小裂痕,常見原因為跑 步量突然增大(距離增長、跑步日數 增多)、跑步路面改變(如從跑步機改 為室外跑道);骨質疏鬆;維生素 D 和 鈣攝取量不足;常見症狀包括在跑步 時加重疼痛、局部腫脹,可能會出現 瘀傷;踝部骨折後需 12 週才能癒合, 也可能出現蹠骨和小腿脛骨的骨折, 尤其是長途跑者。 在發生踝部傷害後,應立即去就 診,應注意急性期和復原後的各項治 療,尤其應加強肌力訓練,小心保護和 安全,以減少復發。 仍可跛行,重者合併骨折引起嚴重急 性疼痛,無法行走。受傷後的急性期 處置同上段所述。必要時須使用輔具 保護韌帶,服用藥物改善症狀;俟疼 痛改善後,可及早活動足踝部以維持 關節運動範圍,然後視情況逐漸開始 荷重步行。扭傷通常需 5 ∼ 6 週才會 癒合,若為復發性傷害,則可能需 12 週。預防時需加強肌力訓練,平衡訓 練和神經肌肉功能控制,包括小腿、 大腿和軀幹肌肉的整體訓練,才能得 到良好成效。 3. 肌腱炎或肌腱病變: 常見原因為過度使用(跑太久或太 遠)、鞋具不當、跑步採重覆動作、 足踝部本身結構(如低足弓、扁平足 等)、未適當休息等。常見症狀包括疼 痛、局部腫脹和壓痛。其中 Achilles 氏肌腱病變常起因於過度使用,足踝 部的過度旋前(翻腳刀)動作、小腿 肌肉無力、和僵硬等,都會促發。治 療上應使用保守治療來減輕疼痛,並 減少活動量,進行小腿肌肉拉展訓練 改善運動範圍,增強肌力。預防仍以 vol.172 . 2020 . 3 月  14 專題報導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