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69
◆ 健康管理中心 健康管理中心專題介紹 -2. 醫院不只看病,還可以找健康 醫院與運動的關係 臺灣的醫療技術聞名全世界,疾 病治療成功率遠超過其他國家。根據調 查, 30 歲以上的民眾每年約有 9 成曾至 醫院就醫。大部分民眾對醫院服務的定 義是疾病診斷與治療,也因此醫院往往 被視為提供二級與三級的醫療服務,而 並非是提供健康促進的初級預防服務。 醫院為了使病人瞭解並配合疾病治 療過程,通常會提供疾病管理或治療預 後的相關衛教資訊,以利於病人進行疾 病自主管理。但不難發現,此時的醫療 服務仍是以診治疾病為出發點,僅限於 疾病的篩檢與治療。但是,民眾一般會 忽略疾病除了治療之外,要如何遠離疾 病危險因子,並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 也是非常重要的。 規律運動可以達到健康促進、提高 生活品質,並降低醫療成本。世界衛生 組織報告指出,身體活動不足已成為影 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僅次 於高血壓、抽菸及高血糖之後,每年有 超過 300 萬死亡人數可歸因於坐式生 活。教育部體育署 2011 年的調查結果也 顯示,國人無規律運動習慣之比率高達 72.2% 。 為落實全人醫學,未來醫院的角色 與功能應該多著重於初級預防和次級預 防,也就是教育民眾要如何遠離疾病危 險因子,並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等健康 促進服務。美國醫學協會雜誌 2018 年發 表的研究也提到「醫療保健系統應倡導 運動對健康的益處,並實踐有助於增加 運動量和改善人口健康的相關政策」。另 外,美國運動醫學會官方期刊健康與體 適能雜誌 2019 年也提出四項策略,供醫 療保健系統在推動運動促進相關政策時 作為參考:( 1 )應優先增加民眾在參與 運動前的評估,評估完成後給予建議, 並鼓勵維持其健康生活型態;( 2 )應積 極介入坐式生活以及運動量不足族群, 甚至當作一種疾病治療,其對於長期發 病率、死亡率甚至醫療成本改善已有相 當高的證據力影響;( 3 )醫療保健系統 應與其他部門合作(例如 : 宗教組織、學 校、社區或企業等),提供具醫療實證的 運動相關服務;( 4 )醫院內部員工的再 教育課程納入運動衛教等相關課程。 有鑒於此,醫療服務在未來應提高 對於運動促進的認知與支持,並建立起 社群互動連結,以達全民規律運動與健 康生活型態之願景。 vol.169 . 2019 . 12 月 8 發燒話題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