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69
(一)活動與移位:隨著腿部逐漸無力,病 人初時可使用手杖、四腳拐或助行 器,但最終僅能輪椅代步。由於下肢 無力,在轉位過程容易發生跌倒,物 理治療師可依病人需要使用轉移位輔 具,以減輕照顧者負擔,並增加病人 安全。家中環境亦需加以調整,如馬 桶坐椅及室內開關的高度調整、使用 沐浴椅及加裝扶手,讓病人容易移位 及使用。 (二)肌肉、關節疼痛:由於活動能力差、 轉位技術不佳、肌肉痙攣、活動受 限等,病人容易肌肉骨骼疼痛,常 見部位為腰背部、頸部和肩部,調整 座椅或輪椅的扶手可促進舒適並緩解 疼痛。藥物方面可選擇治療神經性疼 痛、抗痙攣藥物或 NSAIDs ,非藥物 治療則包括伸展運動、適度支撐、按 摩、局部冷熱敷、經皮電神經刺激、 針灸和超音波等。 (三)吞嚥困難:相關症狀有:餐間或進食 後咳嗽或嗆到、頻繁清喉嚨、進食後 說話有咕嚕聲、及感覺食物卡在喉嚨 等。可採用代償性進食技巧來降低吸 入風險,包括:身體坐直、避免在進 食時說話、使用湯匙餵食、選擇軟質 或流質稠狀食物、採少量多餐、進食 時用手幫助嘴唇閉合、一口食物多吞 幾次,或在每口濃稠食物後喝一小口 果汁或水、先低頭再吞食物。食物選 擇以高營養及高熱量食物為主,每日 熱量攝取應為 1,500 ∼ 1,800 大卡。 若無法吞嚥、營養不足或肺吸入高風 險時,可採用鼻胃管或經皮胃造口採 管灌飲食。 (四)流涎:由於口咽無力,病人容易流口 水,也難以咳出痰液,造成病人口周 皮膚脫屑、言語和睡眠障礙、脫水和 疲勞感增加,除了抽吸口水外,可用 抗膽鹼製劑來減少唾液分泌,但須注 意其副作用,如便秘、排尿困難等。 (五)溝通困難:由於說話不清楚,加上無 法筆談,造成溝通相當困難。可採用 代償性溝通技巧,包括:讓病人放 鬆、降低環境噪音、和病人面對面說 話、減慢說話速度、採簡單直接的語 句、運用手勢或眨眼回應等。另可視 情況應用溝通輔具,如溝通板、注音 板、攜帶式語音放大器等。 (六)憂鬱: 10 ∼ 56% 的病人有輕至重度 憂鬱,當其感到無望、害怕窒息及擔 心成為負擔時,會有求死的念頭,抗 憂鬱劑配合認知行為治療通常可有效 處理此症狀,而正向的精神社會和心 理支持可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 三、呼吸困難期 四肢癱瘓、完全臥床,日常生活完全 依賴他人,常常覺得呼吸困難。 (一)呼吸衰竭:由於呼吸肌退化、呼吸困 難,病人可暫時使用正壓呼吸器,但 終將面臨插管或氣切,一旦插管就需 終身依賴呼吸器。因此呼吸器的使用 須慎重考慮決定,且最好在病人狀況 還不錯時就先決定。 (二)症狀處理:此時照護重點在於促進舒 適及臨終關懷,一方面積極處理不適 症狀(特別是疼痛和呼吸困難)及預 防臥床的合併症(如褥瘡和關節攣 縮),一方面採安寧療護,優化病人 生命的意義及尊嚴。 23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擁有健康知識‧豐富彩色人生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