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69
( prefrontal lobe )一直要到 20 幾歲才 逐漸成熟。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青少年有 很多滿足好奇心、衝動嘗鮮、從事冒險 的行為,也比較容易沉迷於 3C 產品, 卻還不一定有衡量事情輕重緩急的能 力,也不太會踩煞車。 不過, WHO 特別強調,青少年「衝 衝衝」的行為屬於常態,因為此階段的 大腦特殊性也讓青少年更有學習動機、 有創意、更能適應環境變化,以及更具 有目標導向的學習。 青少年的心理社會變化 青少年在心理發展上開始尋求更 多的自主性和自我認同。自主性是指, 他們會逐漸踏出家庭,開始向外探索和 建立外界的人際關係,最終為成年期的 獨立和伴侶關係作好準備。自我認同指 的是透過探索去了解自己是怎樣的一個 人,進一步形成自我概念和自我價值。 在家長眼裡,學業成績是孩子最重 要的事情;但是對於青少年而言,需要 探索和看重的方向比學業成績多得太多 了,包括:我是誰、我的興趣、我是不 是有能力、我值不值得被愛、同儕和師 長怎麼看我、我未來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等。青少年早期更容易被同儕壓力 影響,會擔心自己變成邊緣人,擔心自 己的外表和打扮不夠潮、擔心自己的選 擇跟別人不一樣。而青少年晚期開始形 成比較明確的自我認同,有比較穩固的 價值觀和對於自己的期許,因此比較能 抗拒同儕壓力,更勇於作獨特的自己, 朋友圈逐漸縮小到知心朋友,並開始探 索親密關係。 對於青少年有初步的認知後,家長 面對孩子的脫稿演出或是不按牌理出牌 的行為,可以更理性地思考,該行為不 一定是挑釁或是惡意,而是這個年齡層 特有的行為模式。以下也提供家長與青 少年溝通的原則。 1. 愛的存款要足夠:青少年時期毫無 意外地考驗著更早期親子之間「愛 的存款」是否夠多,如果早期的「存 款」夠多,意味著親子間的信任和 安全感足夠,縱使有衝突和摩擦, 仍相信彼此願意修復和化解。 2. 設身處地:也鼓勵家長多回憶自己 身為青少年的歲月,如果還留著日 記就翻出來看,或是約學生時期的 朋友一起回憶當年的年少輕狂、閨 蜜/兄弟鬩牆,或是挑戰權威而引 發的師生和親子衝突。有時候我們 已經太習慣當個大人,卻忘記當年 自己是怎麼走過那段跌跌撞撞、困 惑探索的歲月。 3. 接納不同,更新你的大腦軟體:現 代社會變遷快速,以前是十年一代 溝,現在縮短為三年一代溝,孩 子的語言文化、溝通方式、娛樂活 動、興趣,甚至交友管道、網路使 用習慣都截然不同。家長保持開放 尊重的心態,願意了解孩子的世界 vol.169 . 2019 . 12 月 20 兒童專欄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